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莲箫的发展与传承

2020-10-26马蓉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

马蓉

【摘 要】峨眉莲箫流传于四川省峨眉山市的罗目、沙溪、高桥等乡镇,这里也是峨眉莲箫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峨眉莲箫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隋朝年间,当时道教盛行于当地的二峨山,文化活动深受宗教文化影响,莲箫当时也被称为“仙箫”,为此也成为当地人民歌咏现实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诉求。2011年,峨眉莲箫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地音乐舞蹈文化中的瑰宝,为当地文化增色添彩。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对峨眉莲箫的生存土壤及传承现状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为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素材。

【关键词】文化遗产;峨眉莲箫;发展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20)27-0131-02

一、峨眉莲箫的生存环境

峨眉莲箫起源于隋朝年间,分布在罗目、沙溪、高桥等乡镇,其中罗目镇为主要传承地。罗目镇位于峨眉山市东南部,与高桥、峨山、九里、桂花桥接壤,位于二峨山山麓,历史上曾名青龙镇。隋朝时期,罗目曾是县城的文化活动中心,约在公元十世纪时更名为罗目镇。省103道逾境2公里,往南经龙池至峨边,鞠沙公路穿越镇境4公里,具体走法:出峨眉城,沿着103道过“天下名山”牌坊往峨边方向走,过鞠槽收费站向左3公里左右就到了。罗目幅员面积48.91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3349人(2017)。该镇历史悠久,乾德四年(966年)并入峨眉县被称作罗目镇,是县衙所在地,峨眉莲箫就在这里传承发展。2011年,峨眉莲箫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笔者在走访罗目镇时,了解到峨眉莲箫传承人大多是罗目镇当地村民,如菊芳娥、刘丽君等都是当地村民,具传承人介绍,峨眉莲箫是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经先辈们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峨眉莲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四川境内非物质文化的代表之一。

二、峨眉莲箫的形成源流

峨眉莲箫流行于罗目镇和周边各乡镇地区,是一种地方音乐舞蹈表演形式。每年正月十五或者农业丰收时节,当地百姓就会举行欢庆活动,打莲箫就是欢庆活动中必备的一个节目,它带有古朴的民间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打莲箫又叫打铁棍,是一种古老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据传,曾经罗目县城中心地带有一大莲池,每次县城庆典,人们便坐在莲池边观看,表演者伴随着箫声翩翩起舞。特别是在莲花盛开的季节,每年这里都要举行“莲池会”,人们都要到这里观赏莲花,观看表演,人们习惯性地说“走,看莲箫去”。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种表演称作为“莲箫”。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由筱(小竹)制作的箫都改成单根的竹子进行手头表演。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在表演时随着其他表演队伍同行,多姿多彩,很受欢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已成为当地保留下来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舞蹈文化。

三、峨眉莲箫的艺术形式

莲箫制作取材方便,最早是以筱(小竹)制作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莲箫的制作逐渐进行了改良。箫本来就是一种定音乐器,早期是用许多竹子制作而成的,上面还雕刻有花纹图案,串着铜钱,拴上花儿。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文化馆将“打莲箫”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进行了编排保留,同时为了呈现出更好的效果,便大胆地进行创新,将“莲箫”调整成一米长的竹子,两头留节,中间对穿两个或四个长孔,横穿铁丝,铁丝穿在铜钱中或其它金属圆片中,舞动时发出有节奏的响声。

打莲箫时,表演者手拿一根三尺长并装有铜钱的竹棍(即莲箫),用两端均匀而有节奏地敲打身体的脚、腿、手、肩、臂等部位,还可蹲、跑、滚着敲打,也可几人互打,节奏鲜明,悦耳动听,边打边唱,边讲边唱,中间还夹杂着帮腔衬词,唱词内容通俗易懂。这一种民俗舞蹈深受市民喜爱,舞时可由数人、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参加,人多更为壮观,在舞蹈时,大家进行队形变换,摆出莲花形、各种文字形,从头打到脚,从前打到后,形成舞、打、跳、跃的连续动作,敲击肩、背、脚、头、臂、腰、腿,变换快慢节奏,发出清脆的响声,充盈着灵动之美。峨眉莲箫风格独特、打法多样、形象典型,不仅能让人们振奋精神、愉悦身心,且富有寓意,充分表现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峨眉莲箫舞动时会有唱词,唱词常常伴有“柳连柳”的衬词,因而也有地方将这种舞蹈形式称之为“柳连柳”。莲箫舞有时也有独自一个人跳的,但都以莲箫为主导,竹竿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劳动工具,击地拍竹是表现播种和耕作的劳动场景,唱跳是表示人们丰收后的欢愉心情,可以贝壳舞等相伴,营造出各种喜庆的氛围。

峨眉莲箫风格独特、舞法多样,人们手持莲箫,击地、击脚、击腰、击肩、击背,其声铿锵悦耳,身上舞着,口里唱着。表演者人数不拘,一人至数人均可,人多更为壮观动听,既可唱又可跳,舞蹈一边进行一边变换着队形,舞出新花样,舞出各种新造型,场面显得非常壮观。

峨眉莲箫将劳动人民的形象典型化,有独特的地域韵味。在打莲箫的过程中,既能让人振奋精神,又能展现当地的独特民俗。表演中的道具、动作等都与日常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生动再现了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场景。

四、峨眉莲箫的传承与发展

笔者于2019年8月去往罗目镇进行田野采风,通过走访联系到传承人,通过当地传承人及周边地区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的讲解,了解到莲箫已成为当地人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尽管如此,峨眉莲箫仍然面临着传承人断层的问题。常年在外工作的年轻一代,受生存环境、流行音乐等元素的影响,对现存的传统音乐舞蹈了解极少,把传承莲箫的任务全都交给了一些老人和常年在家务农的妇女们,使得峨眉莲箫的传承与发展日益受限。自2011年峨眉莲箫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峨眉山市地方政府也日益重视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逐渐收集整理了一些峨眉莲箫的资料,并派专业人员进行新的编排,同时先后投入数万元,在罗目、沙溪等地开展莲箫人员的培训以及制作莲箫、购置服装、组建莲箫表演队、参加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动,这对峨眉莲箫的发展及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峨眉莲箫的传承取得一定突破。峨眉莲箫传承的核心是培养表演的人才,也就是培养传承人与接班人。社会也应当积极提供培养年轻艺人的平台,为年轻艺人提供表演机会,使年轻一代主动承担传承责任。所以在传承峨眉莲箫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普及教育,从青少年开始培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峨眉莲箫的魅力所在。将作为非遗文化的峨眉莲箫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既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热爱家乡文化、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怀,同时对促进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峨眉山的旅游资源,组建表演队并组织演出,将峨眉莲箫呈现给大众。

当地政府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推动峨眉莲箫的传承与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艺人年龄偏大、当地打莲箫的人较少等问题,现在愿意全身心投入来做这件事情的人太少了。当地文化馆认为,莲箫取材便捷,制作简单,易操作,动作难度较小,风俗特征明显,有发展传承的价值。对此,峨眉山市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及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其进行抢救、保护、传播等工作。同时给予经费保障,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保护和传承峨眉莲箫的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还建立了培训机制,定期开办传承培训班,邀请民间艺人授课,传承民俗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抢救和保护措施,峨眉莲箫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了生机,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逐步提升。为能更好地传承峨眉莲箫,当地文化局还培养了菊芳娥、刘丽君等传承人,让她们到当地的中小学去教学生打莲箫,以寻找新的传承人。还利用了现代的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依托于峨眉山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举办民间艺术节、旅游文化节等各类活动,并将其通过新媒体等渠道对外输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峨眉莲箫,感受它独特的气质和风韵。今后对峨眉莲箫进行传承的过程中,要在不破坏其原始音乐舞蹈元素的同时思考怎样做到与现代音乐舞蹈元素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多适合于新一代年轻人的音乐形式和舞蹈动作。同时推动峨眉莲箫与现代教育教学相结合,以扩大受众面,要鼓励中小学学生学习与了解峨眉莲箫,使之体验传统音乐舞蹈的文化魅力,培养其民族意识,教育其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到校园与社会接轨、理论与实践并重。还要依托高校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对峨眉莲箫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与剖析,使峨眉莲箫被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到其珍贵的价值。

今后还应该从不同角度对峨眉莲箫进行研究与弘扬,鼓励当下的艺术创作者对峨眉莲箫的传统元素进行提取并进行再创作,同时把握民间音乐舞蹈的本体特征,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舞蹈作品。要加强对峨眉莲箫的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峨眉莲箫、喜爱峨眉莲箫,从而增强其文化影响力。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艺术表演舞台,扩大文化传播,使峨眉莲箫走进大众的视野,为大众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吕晶,李忠贤,李跃清,邹槟骏,江南,李雪枫.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降水气候特征研究[J].高原气象,2018,37.

[2]孙阁,孙旭扬.云山林海秀峨眉[J].绿色中国,2019,(04):52-56.

[3]王莹,兰宇.纪录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探讨[J].西部广播電视,2019,(19):109-110.

[4]谭斯颖,赖达富.羌族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性别文化特征透析[J].四川戏剧,2019,(04):117-121.

[5]齐易.将民间鲜活的原生态音乐纳入到当代音乐创作中[N].中国艺术报,2019-11-13(004).

[6]苏殊.民族伴奏曲牌音乐的传承策略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9):65.

[7]谢亦博.浅析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2020,(01):166-167.

[8]欧婧.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趋势[J].传播力研究,2019,3(34):206.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洱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思考
Tough Nut to Crack
Significance of Belgian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s a Reference to the Amendment of China's Pertinent Regulations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