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声乐课堂学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10-26范雪琴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改革与创新高师

范雪琴

【摘 要】声乐课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面向基础教育培养众多合格的音乐教师。基础音乐教学与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在共性上具有“通感”。结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如何科学、合理地对我国高师声乐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性评价成了近些年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当今高等师范学院声乐教育现状及学业评价模式短板进行分析,以期探究出一条适合高师声乐课堂学业评价模式的宜行的创新路径,从而为如何更好回归高师声乐课堂,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提供有益的研究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高师;声乐课堂;学业评价;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095-02

声乐课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面向基础教育培养众多合格的音乐教师。基础音乐教学与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在共性上具有“通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基础教育对音乐人才类型的需要有了新的要求和变化,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所以结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如何科学、合理地对我国高师声乐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性评价成了近些年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

本文拟通过对当今高等师范学院声乐教育现状及学业评价模式短板进行分析,以期探究出一条适合高师声乐课堂学业评价模式的宜行的创新路径,从而为如何更好回归高师声乐课堂,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提供有益的研究与决策参考。

一、目前高师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学业评价是我国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难题。要研究学业评价必须先了解目前高师声乐课堂教学模式,找到学业评价的合理路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高师声乐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认为是体现师范性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在师范性教学理论与聲乐规律性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

(一)教学类型现状

笔者这些年对我国一些高师院校声乐课堂进行观摩学习,以及浏览部分高校音乐院校网页,发现目前高师声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1.一对一声乐教学类型。“一对一声乐教学类型”通常也被称为“声乐小课”。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能上“声乐小课”的学生一般是专业年级或班级声乐测试成绩排名比较靠前的学生,这一类学生通常自身条件和声乐基础比较好,在演唱方面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2.小组课声乐教学类型。从调研情况来看,小组课人数各高校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是2人到4人。能上“小组课”的学生在声乐方面达到了老师认为的合格标准,只是因为各高校师资配比不均衡,以及办学成本等差异,导致小组课人数出现差异。

3.集体课。从调研情况看,集体声乐教学类型主要被一些高校的声乐合唱类课程、声乐集体课改革探索性课堂或第二课堂声乐实践课采用。

(二)教学内涵现状

随着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的改变,研究者普遍认为,将《音乐课程标准》渗透在高师声乐课程教学中,实现高师声乐课程与基础音乐教学接轨,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基础教学能力的合格中学音乐师资的有效策略与目标手段。但从笔者对目前各高校教学现状的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师声乐课目前依然仿效沿袭音乐专业院校声乐课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僵化,依然存在“重技术轻艺术”的现象。诸如“师徒相传”“填鸭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仍然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完全将《音乐课程标准》渗透在高师声乐课程的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将来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脱钩的现象。如很多学生在唱歌之前都要练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只知道照葫芦画瓢,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练声。缺乏完整的师范类教学结构和全面的内容安排,缺失多元文化知识的综合输入,只注重音量、音域、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这些教学理念,将会影响高师声乐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评价主要是领导者与管理者负责,其评价方法主要是检查教案和深入课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内涵评估。

(三)学业评价现状

学业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及教育条件下,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判断,是教学的延续和完善。笔者观察到,目前高师声乐课学生学业评价依然存在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依旧采用“学院派”的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业评价大都只停留在声乐训练和演唱上,并且主要是对技能进行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1],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授业能力进行测评;评价模式极端化, 教师掌握着评价的绝定权,评价过程缺乏多元化评价构架,存在随意性评价等问题。

二、改进对策新思考

现行教育研究认为,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评价行为。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质和核心。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或音乐学专业师范类方向声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声乐表演人才,而是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师的声乐课学业评价体系非常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从学业评价这一环节开始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目前,各高师院校对学业的研究和实践层出不穷,但笔者认为,学业评价应该围绕“三个回归”进行创新改革。

(一)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教学评价上来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启发培养学生内心情感及音乐作品感受能力、审美意识,是基础音乐教师的首要目标。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声乐教学中审美的认识,过于强调技能训练,一味追求演唱“高、精、尖”,显然是不能与基础教育接轨的。这不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可能最终导致审美教育的失败。所以,现行声乐课的教学,应该以“情景式+综合性”的方式去体现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例如,以诗乐合璧、词曲交融的方式,去唤醒高师声乐教学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声乐审美教学观念,让高师声乐课堂回归到以审美教学为主的认识上来。

(二)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师范性”的教学评价目标上来

所谓师范性,就是突出所学知识的全面性与实用性。就高师声乐课来讲,由于它是以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为主要任务,因此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要与普通音乐学院表演专业声乐课有所区别。除了培养舞台演唱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声乐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示范性”和“师范性”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方法基础上, 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音乐教育的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刻苦勤奋,正确看待声乐学习的点滴进步。[2]如在平时的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基础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包括演唱作品能力、解析作品能力、自弹自唱作品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说课、备课能力等。教师不是直接给学生“金子“,而是要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技术[3]。

期末学业评价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回归学生的本真,如学生学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不高于50%;在高师声乐学业期末評价中,打破教师一人独大的评价模式,可采取自评、学生3-5人组成的学生评价小组、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另外,要看重学生平时的努力,注重学生平时的“示范性”和“师范性”能力,这也是学业评价改革的落脚点。

(三)回归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道路上来

如果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引导人们正确做事并达至目标的良方,那“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则指出了现实中我们往往偏离或远离目标的“经典病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人们普遍表现出对音乐技能技巧的高度重视,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这种重视已经远远脱离《新课程标准》有关对音乐艺术感受、体验、理解与表现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基本性纲领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高师声乐教学应该以满足基础教育需求为重点,既要成为培养学生个性智力的“舞台”,更要成为培养学生基础教育共性智力的“讲台”。

总之,高师声乐课堂学业评价要把握好尺度,高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演唱能力、思维能力、鉴赏审美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扎实的中小学歌唱教育能力等。

学业评价需从多维度去思考制定声乐的标准化测验评定,改变不适应新时代美育教育的落后状态,从而保证高师声乐课堂学业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尹湘云.高师声乐课学生学业评价的现状及策略思考[J].大众文艺,2011.

[2]彭梅.高师开放性声乐教学探讨[J].大舞台,2011.

[3]林琳.高师声乐教学“同伴互助学习”评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0.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改革与创新高师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