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5G技术背景下主流媒体的战略创新

2020-10-26孙莉欧阳宏生

新闻爱好者 2020年9期
关键词:竞争媒介生态

孙莉 欧阳宏生

【摘要】目前,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5G应用渐渐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凭借5G技术,各个垂直行业纷纷被赋能,正处在新一轮的竞争态势之中。我国新闻媒体也是如此。通过拟运用媒介生态理论与价值战略创新理论,从技术变迁角度分析5G带来的媒介核心竞争区位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主流媒体在资源再分配过程中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如何以场景和内容为依据进行生态系统构建,并在价值延伸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生态圈,以达到构筑竞争护城河的目标。

【关键词】5G;主流媒体;媒介生态;价值创新

政策导向和技术变迁是传媒发展的双轮驱动因素。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中國的传媒机构一直在谋求自身的定位和战略目标。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新型主流媒体”,2018年提出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2019年,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这些国家层面的决策深刻影响着媒体的市场竞争态势。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技术开发的滞后始终存在,影响着现有的主流媒体获得真正的“主流市场”。

5G技术平台布局在国内陆续开展,新闻报道向高数据速率传播、超高清内容呈现发展。融媒体中心建设也成为媒体5G战略布局的重要着力点。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纷纷布局5G技术平台,建设5G融媒体中心,搭建5G应用实验室等。[1]那么,从5G技术逻辑来推演,主流媒体究竟存在什么样的战略机遇呢?这种机遇又是否能重构传媒竞争格局呢?

一、媒体区位与价值创新战略

英国植物学家斯坦利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的核心概念。它是强调一定时空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之间,与周围环境和其他生态种群之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平衡系统。[2]邵培仁教授提出,媒介生态学是研究人、社会、自然与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像生物一样与外界不断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的生态系统。我国的传统媒体不仅分为报业、广电业、出版业等不同的媒介系统,而且同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不断在与之进行互动中得到发展。

哈钦森1958年提出生态位理论,将其定位为“多维度的超空间存在”。他提出“生态位维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等体现生态位空间的术语。迪米克认为,构成媒介生态环境的还有受众需求。邵培仁教授认为,“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生态位”;“很少有两种媒介可以长期占有同一生态位”[3]。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传统媒体居于垄断地位,因为分散在各个区域,而且各种媒介并不融合,所以,生态位相对稳定且不重叠。但是,新媒体技术的崛起使媒介系统发生根本变化,泛媒体崛起,生态位极端复杂,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平台能量巨大,生态位的占位很高,挤占了传统主流媒体的生态定位,并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不断维系和拓宽占位。

媒介的竞争战略即通过对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和业界动态的总体把握,制定出的适合媒介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方针,是有关媒介发展目标和未来方向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价值创新是在1997年Kim和Mauborgn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价值创新:高速成长的战略逻辑》中首次提出,采用新战略的企业不以竞争为逻辑起点,不局限现有资源,重新审视顾客价值,提供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效用。这对已经处在媒介和通信产业融合大环境中的传媒来说更是如此。

事实上,生态位理论就是关于竞争与共存的一系列阐释,尤其是种群之间空间位的竞争。但是,比起竞争战略和价值创新来说,它更强调生态系统的总体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以及系统中各元素的相互影响。因为技术的诱因,可能会产生新的物种,由此改变由微观到宏观不同维度的环境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占位和关系构建的变化。所以,主流媒体在价值创新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更应考虑多重目标,即商业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平衡之下的生态系统占位问题,尤其是在5G等新技术的巨大动因之下,重塑媒介生态系统。

二、技术变迁与媒体核心竞争区位

从生态系统看,媒体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是后进入的元素。自从进入后,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媒介作为连接人和社会的重要元素,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技术变迁之下的每一次媒介变化,其实都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微小或宏观的变化。

在Web2.0时代,社交媒体、自媒体的出现使生态物种骤增,虚拟的生态系统与原有的传统生态系统在竞争中获得巨大优势。多个自媒体在系统中渗透力增强,构成多个连接的微系统。但是,新技术平台的虚拟感太强,体验感较差,且占位过强,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这一时期,传统主流媒体也参与技术竞争,但是不占生态位的优势。

近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纷纷应用于新闻媒体。中央级媒体和地方有实力的媒体都积极投身技术的应用实验,如人民网人工智能研究院、人民网区块链频道、新华社AI合成主播、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等。但是,总的来说,主要还是以新闻的技术应用为主,是一种物种升级,但是生态位的变化不大。

5G网络(5G network)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高达10Gbit/s,比4G传输速度快100倍以上。从2G、3G、4G到5G网络,从人与人的通信互联发展到万物互联。相比以移动互联业务为主的4G通信,5G面向增强移动带宽、广覆盖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三大业务场景,构建万物互联的全连接世界。目前,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正在为5G服务引入频段。所以,5G技术必然导致现有的媒体生态系统出现重构,出现新一轮生态位的竞争。

5G的新型网络架构需要实现可以匹配海量业务,能够根据它们的特点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5G网络运用开放式的网络传播,在不同的场景下完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便于企业与个人的作业运行。[4]5G在不同场景下的业务拓展,突破了4G时代互联网商业公司在线上平台的生产生态中心占位,手机接收端的消费垄断占位,以人为中心,人与人为主体连接的现状。5G将促成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这意味着媒体产业所面临的微系统和产业融合之下的生态系统都将改变。现有的平台与内容位次可能颠倒,媒体核心区位的竞争即将重启。

三、资源再分配与新生态物种

媒介生产相对短缺的时代,印刷高成本、频谱资源稀缺造就竞争门槛,在互联网技术大规模应用之前,主流媒体凭借对这些生产资源的占有具有天然的垄断地位,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是随着媒介技术成本降低,生产资源日益过剩,内容生产人才也相对过剩。生产资源的稀缺转向消费者注意力的稀缺。价值创新战略就是鼓励通过向顾客提供更高更好的价值来争夺消费者。现在,服务价值的高低根本上以新型通信技术为核心竞争资源,每一次进步都催生了新的一批平台公司,迅速占领生态位的高地。4G时代,技术催生了今日头条、抖音、滴滴和小红书等明星公司。5G在2019年开始,到2023年是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搭建阶段。2022到2030年是行业应用阶段,5G技术将渗透到各产业。目前,各方都在积极筹备,加紧进行研究实验,进行产业布局,力争新的生态占位。

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采用共同开发的模式一起推进5G基站建设。双方合计开通共建共享基站5万座。中国移动5G“新基建”二期招标,华为订单最多,达到57.25%,涉资214.1亿元,其次是中兴通讯。这无疑奠定了5G时代华为在构建新系统中的强势定位。“据专家预估,5G网络下,只有40%的智能终端是手机,物联网设备占据着很大一部分比例。”而华为“目前又加入到了下一代网络6G的角逐中”[5]。这意味着以手机为终端的竞争将让位于物联网设备的终端竞争,接下来的技术应用标准的争夺将决定谁是下几个中心化的平台公司,而以此为基础的数据资源、用户资源等关键商业资源将会依此重新分配。

正像4G技术孕育了一批平台企业,目前的5G发展也将孕育一批新的平台企业和若干适应5G技术的新产品,即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出现若干新的生態物种。传统主流媒体虽然不能直接参与通信产业竞争,但是仍然必须抓住这个窗口期进行5G应用的战略布局。无论是公共属性的应用,还是商业属性的应用,中央级传媒理应成为新的平台之一,其凭借原有的区域布局的线下优势和对内容的较为深刻的理解,以内容和场景为突破口进行终端的抢夺,创造新的商业微系统,成为“去中心化”的多个微型平台的集合,由此在5G新的技术架构下,在价值创新战略指引下创造新的生态图景。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融媒体中心既是党中央对主流媒体的重要布局措施,也极有可能成为线下5G技术的重要应用场域,其区域广泛性、高度场景化、人才吸纳性等都会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每一个融媒体中心都是5G的应用实验室,理应诞生5G技术支持下的多个媒体新产品,进行顾客价值创新,使主流媒体构建的整体系统更新换代,在新一轮生态系统位次大战中赢得头部位置,同时实现宣传、公益和经营等多重目标。

四、以内容和场景为依据的生态系统

目前,几大主流媒体均非常重视5G技术。人民网设有5G专区和区块链专区,设有“5G学院”“5G先锋城市”“5G商用案例”专栏,积极发挥舆论引导和公益推广作用。另外,通过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合作,利用5G技术对媒体融合改造的战略布局已经开始。2019年6月和2019年12月,人民日报社分别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签署协议,“在国家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及5G商用之际,双方此次合作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及5G赋能智慧媒体都有重要意义”[6]。这种“内容+技术”的合作模式,是一种媒介融合继续深入的表现,也是主流媒体快速利用5G升级的生态构想。

“5G+内容”是一种新的业务战略、价值创新的重要举措,既可以是现有内容产品的升级式的渐变创新,也可以是全新的产品开发。目前,前者易行且快速。5G将带给新闻媒体两大优势。第一是大量而快速的数据传输之下的内容质量竞争。5G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媒介形式,尤其是视频的传输能力大大增强。5G时代,“5G+AI+4K/8K”将成为媒体战略,除了智能技术在生产、分发领域的继续比拼,还要通过5G技术加强生产能力,进行差异化的定位。但可能不同的是,依靠大量UGC的平台与以OGC为代表的新闻网站、视频网站等之间的角逐会是5G赋能的竞争和以体验为核心的生产质量的竞争。传统主流媒体对内容的理解将会增强竞争力,而5G技术支持下的PGC有可能成为变局因素,其与谁合作或独立竞争会影响市场格局。

第二是广覆盖大连接之下的内容变革。当可供生产的数据资源获得拓展后,内容生产的创新将是竞争重点。比如,Dreamwriter利用长江大桥上发出的交通数据,撰写了一篇有文字、有图表的长江大桥交通流量新闻。随着传感器、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发展,数据源越来越多,机器人新闻报道的疆界将被拓宽。[7]而在5G技术之下,这样的新闻可以以更具体验感的形式在身处现场或如临现场的场景之下被新闻消费者愉快感知。

5G技术背景下的数据不局限于社交平台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等方面的数据,以物为中心会形成新的数据源,家居、汽车等人造物产生的“智能数据”,以及自然环境和物等在传感器等技术下形成的数据都在此列。后者让物体具有与人交互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人对周遭环境以及人的感知和体验,由此形成具体认知,它是人对信息认知和消费的更高级形式。

由各种数据源形成的实体场景及VR技术之下的虚拟场景都可能成为商业消费新场景。4G时代,场景消费潜力已初现端倪,5G时代,5G+VR/AR使体验增强,场景再造能力将大大增强。全景影像技术,结合5G的10Gbps超大带宽传输能力,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与家人、朋友分享眼前所见到的美景,各种远程互动成为可能。在4G时代人与人社交形成的线上平台可能被更具体验感的终端接收设备所替代。虚拟与现实融合将形成多个场景,即多个新的微生态系统。继央媒成为大中台赋能给各融媒体中心之后,各个融媒体中心在技术标配之下也可以成为5G的下一级中台,继续赋能PGC,以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五、价值延伸下构建生态圈战略

3G时代是图片时代,4G时代是视频时代。尽管短视频仍在风口,但是5G技术将超越于此,高清互动视频即将出现。所以,视频可能最具商业潜力。正因如此,所以,在所有传统主流媒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战略相对更有前瞻性。他们积极构建“5G+4K/8K+AI”的全新战略格局,于2019年11月建成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中心——“央视频”。它采用先进的“大中台+小前台”,借此成为国内第一家建设5G智能化媒体中台的主流媒体。在定位上,成为主流媒体中首个“视频社交媒体”,集合优质社会资源,共同打造开放且自控的新媒体新平台。[8]

新华网也有5G的平台布局,专设5G入口。新华网5G入口政务号,是基于国家级5G入口平台推出的汇聚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政务公开平台,宗旨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政务公开新平台。新华网5G入口企业号,是基于国家级5G入口平台推出的企业移动化社交化分享传播平台,汇聚自媒体力量,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分享传播服务。

显然两家主流媒体都有平台战略布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技术架构设计更符合5G时代平台的需求,也考虑了其他资源的整合,但是,如何重回家庭中心,利用5G构建有商业价值的高清互动视频,以及多数据连接,多场景构建,甚至是为商业用户定制5G视频产品却有待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成功于家庭场景,曾是家庭成员联系的重要纽带,而家庭是最具有消费潜力的场景。作为中国主流视频媒体,首要战略是占领家庭生态位,然后拓展到其他场景和多终端硬件和软件的开发。

而对于新华网来说,凭借5G技术,前期的VR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探索,使视频社交媒体达到企业之间远程社交和办公的目的,為社交进一步增强体验,由此加强企业社交的情感因素,进而加深信任,节约交易成本。不过,尽管新华网已经是少数具有前瞻性的党媒,清晰地布局了连接政府和企业的平台,由此构建自己的5G生态圈,但是目前仍处在初期布局阶段,服务系统尚需升级,技术支持仍需加紧筹备,数据整合还需更多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赋权。

在5G时代,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重回中心的关键是构建能够形成灵活高效的多个生态中心,有力地集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各方的价值需求,多场景中即时形成高质量的内容吸引受众,使其进入沉浸式体验,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和商业目标。事实上,只有实现连接各方利益的生态圈,才能使主流媒体真正抓住5G窗口期的先发优势。当然,另一方面,中央媒体如何与地方媒体形成合力,布局线下的场景也需要重点考虑。

总之,5G是在全网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调配网络中的各项资源,以满足用户的要求。所以,对于主流媒体而言,5G技术的应用竞争无疑将体现在可供调度的数据的竞争,场景的开发能力的竞争,内容产品设计创新的竞争,体验服务能力的竞争,等等。这些都将形成不同生态位的竞争,而进一步引领相关利益者构建生态圈的能力竞争,将最终决定传统主流媒体是否能和4G时代的商业公司展开5G时代的新一轮平台地位的竞争。

参考文献:

[1]甘险峰,等.5G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媒体融合的新发展:2019年中国新闻业事件回顾[J].编辑之友,2020(2).

[2]崔保国.媒介是条鱼:理解媒介生态学[EB/OL].https://mbd.baidu.com/ma/s/trlvlfkv.

[3]邵培生.传播生态位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J].新闻界,2001(5).

[4]刘耕,苏郁.5G赋能:行业应用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25.

[5]小小看世界.阿里巴巴突然宣布!华为始料未及,5G将不再唱“独角戏”[EB/OL].https://www.360kuai.com,2020-3-27.

[6]5G改造媒体?中国移动与人民日报合作“内容+技术”[EB/OL].http://www.cena.com.cn/5g/20190621/101106.html,2019-6-21.

[7]沈浩,元方.智能化媒体与未来[J].新闻战线,2018(1).

[8]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EB/OL].http://news.cctv.com/2019/11/20,2019-11-20.

(孙莉为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欧阳宏生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院长)

编校:王 谦

猜你喜欢

竞争媒介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感谢竞争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竞争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