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对“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观歌曲创作的解读

2020-10-26鄢丽娟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内涵

鄢丽娟

【摘 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与“为事”素来就是国人进行文艺创作的实践经验。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抗疫歌曲创作热潮,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歌曲创作现象为索引,从三个维度,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观歌曲创作的内涵及要求。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歌曲创作;内涵;要求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063-02

2019年农历岁末,千家万户辞旧迎新之际,一场突发而致的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汉蔓延至全国。随着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不断攀升,人们恐慌和焦虑的情绪也迅速攀升,武汉医疗前线严重告急,危难时刻,全国各地组织医疗队,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抗疫一线。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以及无数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也激发了广大音乐人的创作热情。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抗疫”歌曲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大家用歌声抒发对医护人员的敬意。这其中不乏精品,如由音乐人李劲作词、李凯稠作曲,乌兰图雅、汤非、王凯、徐子崴、叶翠共同演唱的《最美的温暖》;由袁英作词、张千一作曲,湖北爱乐合唱团用网络合唱方式演绎的《天使的身影》;由38名武汉音乐学院的师生和校友在线上共同完成的《明天依然最美》;由湖南女子学院陈君凡教授创作、张晓娇老师演唱的《山河无恙》,等等。这些作品记录了抗疫历程,礼赞抗疫英雄,讴歌了抗疫过程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对祖国山河无恙的期许和众志成城的决心。

2020年2月,女高音歌唱家祖海录制了武汉版的《为了谁》,这首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结合疫情临时改编的歌曲,一夜之间传遍全国,熟悉的旋律、亲切的语句、写实的场景,加上祖海的深情演唱,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对白衣天使的敬佩与疼爱,将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心意相通。同时,让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有了更深的理解。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全国上下各级宣传部门、文艺部门纷纷展开学习与讨论,思考如何认真践行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走出一条真正能利国益民的文艺创作道路。而歌曲是人类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最直接、最重要的表达形式,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还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一方面是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带来的审美要求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各种突发而致的灾难与疾病,在这样的情形下,对于人们最喜欢的歌唱活动,如何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歌曲创作,是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抒发人民心声,“以人民为中心”歌曲创作的主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多次强调“人民”二字,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歌曲创作指明了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歌曲创作主旨,就是要抒发人民心声。歌曲是时代的镜子,而只有代表人民心声的歌曲,才能广泛流传、经久不衰。例如,歌曲《长城谣》,由潘孑农作词、刘雪庵作曲,创作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倾诉了人民被迫离家的苦难,同时表现了人民威武不屈、团结必胜的信心。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由柯岩作词、施光南作曲,创作于1977年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歌曲中一声声“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深情呼唤,是亿万人民的心声。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由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创作于1985年,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方法,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依恋与赞美,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歌咏活动中,《我和我的祖国》曲成为必唱曲目,秦咏诚之子秦际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的父亲在小时候经历了未解放时期亡国奴的生活,创作这样一首作品是对祖国美好山河满腔的热爱之情的抒发,他想歌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积蓄已久的。”歌曲《为了谁》,由邹友开作词、孟庆云作曲,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创作的,武汉版的歌曲《为了谁》,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改写了歌词,“防护服裹满全身,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我们武汉,为了家国齐安危,满腔热血奔赴第一线,望穿天涯知道战友苦和累,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战友你何时回,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武漢同胞不流泪。”让我们感受到在重大灾难面前,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时,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对逆行而上、不怕牺牲的医务人员的挂念和崇高的敬意。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历史性时刻代表和体现人民的心声,是一首优秀歌曲得以流传的前提条件。

二、深入人民生活,“以人民为中心”歌曲创作的源泉

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反观我们今天的歌曲创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国民音乐素养的提高,当前的歌曲创作层出不穷,然而,能够受到群众喜爱并反复传唱的曲目非常有限,在许多大型活动中,大家传唱更多的是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的歌曲,特别是在青少年热衷的流行音乐中,一部分受到热捧的歌曲充斥着拜金主义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而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来说,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正能量歌曲更是少之又少,他们的注意力更多转向了国外明星演唱组合上,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歌曲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能够记录一定的社会现实,反映出一个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当前歌曲创作的普遍问题,反映出广大音乐创作人缺乏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实际体验,相较于从战火、从田埂里走出来的老一辈作曲家,今天的作曲家大多有着专业学习的背景,在技法和技能不断提高的同时,忽视了对生活和人民的真正了解。一方面是主观上的不乐意,部分创作者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是专业人才,不愿意与普通民众交流,往往是把人民挂在嘴上,而不是放在心上。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当前,针对歌曲创作,有组织的采风活动、学习和推广平台都很少,大部分处于各自为政、自我成长的状态。

深入生活就是要走到人民群众中,体会他们的所想、所感,艺术创作的灵感从来都是来自于山水之间,以及人间烟火之中,歌曲《为了谁》的曲作者孟庆云在1998年抗洪期间,为了了解抗洪的实际情况,深入一线部队,和官兵们一起生活,在一次救援的路上,由于洪水太猛,冲翻了救援官兵乘坐的大卡车,有的战士落入水中,连队指导员不顾个人生死,拼命营救,在连续救起第5个士兵小董之后,不幸被洪水冲走,再也没有回来。劫后余生的小董日夜思念指导员,在他的床边等待了8天仍不肯离去,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孟庆云。“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战友你何时回?你是谁,为了谁,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这是广大群众和全体官兵对用身体抵御洪水的英雄们的深情呼唤,如果不是身处现场,如何能有此情、此感?

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为中心”歌曲创作的追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习总书记的讲话是文艺创作者的指南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以人民为中心歌曲创作的追求,它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追求。

首先,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今天,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时代精品,讴歌伟大时代和伟大的人民,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要正确理解“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句话的含义。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要求我们在文艺创作中,要用人民的观点来鉴赏作品,既要高雅又要通俗,要易于理解和接受。

再次,如何理解“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与20世纪90年代的群众文化生活大不相同,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市民文化广场、老年大学,以及各种娱樂综艺活动,群众在各种舞台上散发着魅力,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要求在创作中寻求适合广大群众的表现方式,让群众成为舞台的主体。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华民族的又一次考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与“为事”素来就是国人进行文艺创作的实践经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沉心静气,用艺术凝聚力量,创作精品,疫情之后要用歌声向社会传达正能量,讴歌那些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广大医护人员,以及在高科技战线上奋斗的知识分子,要坚决抵制迎合市场的思想,不能为了私利抛弃艺术底线,要杜绝无病呻吟的消极文艺作品,要用积极的歌声感染人,为全社会吹响正能量的号角。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