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方言性戏剧的态度调查研究

2020-10-26黄献娟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态度大学生分析

黄献娟

【摘 要】广西牛歌戏是已入选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性戏剧,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地方性。然而现在年轻一代对此戏剧并不了解,加之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不断冲击,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地位岌岌可危,现状堪忧。为弘扬文化精髓,保护地方文化,基于以上情况,本实验运用电子式网络问卷调查、利用已有资料的方式,调查研究大学生对广西东南部流行的以当地方言为唱词的、极具民俗特色在民间广泛流行的著名剧种牛歌戏的认知态度及接受度,并以青年学生的视角剖析大学生对方言性戏剧的态度,探究分析其主要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牛歌戏;态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7-0049-03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表明,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文明前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文化传承和学生的素质教育,牛歌戏作为广西以方言传唱的极具民俗特色的著名剧种,在藤县,平南,容县等地区可以说是绝对的“国粹”。然而今天,外来文化和新鲜文化的崛起,传统戏剧的非主流地位,同样让牛歌剧文化在新一代年轻人中边缘化。今天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大融合,在接受和创造别样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对现有的文化进行保存及发扬。因此我们对广西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究大学生对方言性戏剧——广西牛歌戏的态度。

一、牛歌戏文化与现状

(一)牛歌戏简介

牛歌戏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方言性戏剧。广西牛歌戏是已入选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性戏剧,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地方性,是广西东南部流行的以当地方言为唱词的极具民俗特色在民间广泛流行的著名剧种。

溯本追源,牛歌戏乃是源于元代民间当地农村的舞春牛、唱春牛仪式活动。这种戏剧的唱词简单,语言以当地方言为主,简洁精炼,通俗易懂,十分注重押韵。其内容多为对民间故事、历史事件等整合改编,但戏剧通篇传递的内容主要为“忠义孝勇,真善美”,结局多为皆大欢喜,透露着积极生活、善待生活的气息,故深受老百姓喜爱,是桂东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民间小剧种之一。

当地艺人把舞春牛、唱春牛仪式活动进行整合,演绎故事,形成了带有角色划分和故事情节、表演行当和声腔,并配有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伴奏的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广西地方戏曲剧种。虽然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动作较为简单,但也基本形成了特有的表演风格和固定的表演程式。藤县牛歌戏有生、旦、净、丑四大表演行当,各种角色有固定的台步、动作等表演程式。牛歌戏的表演体现在唱、念、做三个方面。在舞台上,各种角色有固定的动作程式,如生角台步是八字脚,提襟手;旦角行慢碎步,边走边扭手花;老生的台步是踱方步;丑角则在舞台上的表演动作较为随意,各显神通。牛歌戏演出所需场地不大,舞台设置简陋,以唱为主,做手、台步、圆场等简单演出动作。演出的道具不多,旦角用手巾、生角用扇子、武生拿一条棍子或刀枪,其余一般是空手上场的。旦角戴头盔,穿花布大襟衫,围一条红裙。生角扎花布头围,身穿花布长衫,其他以“唐装”衫来代替。演员化妆根据剧中人物需要, 脸谱大多借鉴粤剧的画法。演员一专多能,既能扮演多个角色,也会运用锣鼓镲等打击乐器[1]。

(二)牛歌戏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20世纪九十年代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济水平上升,物质精神文化多样化,牛歌戏开始走入“低潮期”[1]。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戏剧文化推广力度不足,普及程度不高,缺乏创新,形式守旧,戏曲表演者积极性不足,从而缺乏吸引力,导致了解或喜爱戏剧的观众越来越少[2]。在文化商品化的今天,传播主流意识和观点的途径更加便捷和多样化,为适应社会生活的节奏和感官需求,电影、电视、网络、书刊等媒介迎合广大观众推出了更具直观、娛乐放松性更强、养眼舒心的大众娱乐文化。很少有人会在短暂的空余时间里花时间去看一场戏剧[3]。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研究大学生对方言性戏剧牛歌戏的态度,了解学生对其的真实想法。

(二)分析学生对牛歌戏相关想法的原因,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和促进文化保护。

(三)在一定范围内为研究广西牛歌戏的传承发展提供数据。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西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根据所需的数据,筛选出有效问卷360份,问卷有效率90.00%。在本次调查中,参与调查学生就读阶段占比大一57份(15.83%),大二55份(15.28%),大三92份(25.56%),大四156份(43.33%)。

(二)调查方法

1.文献调查法

本组成员在确定研究目的及研究过程中,通过现有能力已大范围查阅和了解了一些关于广西牛歌戏的相关文献资料及目前大学生团体中方言性戏剧的讨论频率,对大学生关于方言性戏剧的态度以及方言性戏剧在当今社会中的有关现象有了初步了解,为后续我们项目进行的思路和问卷设计提供了方向和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查最主要的调查方法。为得到相关数据研究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群体的特征,此次调查面向广西各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对方言性戏剧的认识及态度,对方言性戏剧生存和发展前景的看法,目前主要的娱乐方式等。本次问卷填写为网络匿名式电子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400份,为剔除不符合调查对象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60份。

(三)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SPSS,使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分析相关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当P<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不拒绝H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四、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基本信息

在有效调查的360名调查对象里,男生82人(22.78%),女生278人(22.78%)。其中18岁以下6人(1.67%),18-25岁348人(96.67%),26-35岁5人(

1.39%),其他年龄段1人(0.28%);大一57人(15.83%),大二55人(15.28%),大三92人(25.56%),大四156人(43.33%)。

(二)大学生对方言性戏剧牛歌戏的基本认识及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您听过广西的方言性戏剧牛歌戏吗”的选项中,有132人(36.67%)的答案是“听说过”,而有228人(63.33%)答案是“没有听过”,“没听说过”的人数约是“听说过”的1.7倍。在对牛歌戏的感官态度上,选择“挺不错”59人(16.39%),“听不懂”56人(15.56%),“有点土,多为中老年观看”37人(10.28%),“不符合现在审美”8人(2.22%),“没有接触过,不予评价”200人(55.56%)。由此可以推测,牛歌戏这个方言性戏剧品种在广西大学生群体里面流行甚少。缺乏新青年的了解传承,这可能是牛歌戏目前发展受限的影响因素。

(三)大学生对牛歌戏发展及前景的基本态度

当问及方言性戏剧的发展前景时,有86人(23.89%)认为“不乐观,边缘化,逐渐消亡”;有47人 (13.06%)认为“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与社会格格不入”;有155人(43.06%)认为“政策扶持,可能会逐渐广泛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有22人(6.11%)认为“政策扶持,维持原状”;有50人(13.89%)认为“政策扶持,逐渐发展”。当问及对方言性戏剧是否有发展空间时,有320人(88.89%)选择“有,当今世界文化相互融合,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源泉”;仅40人(11.11%)选择“没有,戏剧的表现形式都是固定的,创新也不能改变本质”。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的快速发展,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电影等成了当代大学生娱乐放松的必需品。但是,调查显示流行音乐演唱会和电影是当代学生最为常见和选择的娱乐,占比高达86.67%,而东方戏剧仅占比3.89%。可另外问及有时间,是否会去接触牛歌戏,选择“会”的人数(59.44%)要比“不会”的人数(40.56%)更多。这个结果有点矛盾,显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应该发扬传承,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持续繁荣和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的重大影响因素。但是大部分人对方言性戏剧的前景持不乐观态度。在生活中,虽然认知里觉得应该去保护学习这类文化,但是当出现新兴文化和符合潮流且娱乐性更强的选择,大部分人就会选择更潮流的娱乐。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有可能是目前社会方言性戏剧发展不尽人意,甚至走向边缘的重要原因。

(四)性别因素、就读阶段对大学生关于国家是否应该大力保护方言性戏剧文化态度的影响分析

对此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显示,P=0.002<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性别因素与对大学生关于国家是否应该大力保护方言性戏剧文化态度有联系。P=0.483>0.05,按α=0.05的检验水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就读阶段与大学生关于国家是否应该大力保护方言性戏剧文化态度有联系。我们可以看到性别因素与学生相关态度有联系,这说明男女学生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是不同的。在男生的选择当中有44人(53.66%)认为“应该”,有7人(8.54%)认为“不应该”,有31人(37.80%)认为“部分应该”。在女生的选择当中,有198人(71.22%)认为“应该”,有6人(2.16%)认为“不应该”,有74人(26.62%)认为“部分应该”。女生选择应该或部分应该的人数比例远高于男生,在小范围内可以看出女生对待方言性戏剧保护态度更明显持支持意见。我们猜测,造成此类结果的原因除了实验调查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很有可能与男性女性的性格有关。现实社会中,历史走向和社会生活的多面性使社会中大部分女性情感偏细腻,对需要花长时间去感受享受美学,则愿意给予更多的耐心,而男性更乐于追寻直率简便的乐趣,尤其是处于青春活力的时期。详见表1、表2。

五、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前沿群体,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未来传统文化的发展导向。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时代不断发展,多样化的娱乐占据了我们的空余时间,牛歌戏这种传统方言性的戏剧如果继续墨守成规,必然在时代的记忆里逐渐被遗忘。牛歌戏如果要走向未来,则必然要与现代文明融合,使其年轻化、新潮化,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再现经典,吸引广大观众,重新回到人们视野[4]。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调查显示,有294人(81.67%)认为传统文化包含中華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应该大力保护发扬,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传承对发展的意义,这为方言性戏剧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可能。如何摆脱牛歌戏传播面临的困境,在大数据的网络时代,需要寻求与互联网的融合,解决地域文化差异、刻板印象效应、受众回避态度、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5]。

参考文献:

[1]全婕.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初探——以藤县牛歌戏为例[J].歌海,2015,(06):35-38.

[2]王小知.新媒体时代中国戏剧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J].传媒,2018,(12):79-80.

[3]李丽.当代中国戏曲生存状态与出路之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29-131.

[4]张敏敏.广西平南牛歌戏传播现状及优化传播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9,(06):133-135.

[5]王禹洁,王倩.“互联网+”:传统戏剧传播的新载体[J].大众文艺,2019,(01):171-172.

猜你喜欢

态度大学生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大学生之歌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态度决定一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