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九六0到二0八

2020-10-26刘兰芳高燕燕

轻兵器 2020年10期
关键词:师傅车间生产

刘兰芳 高燕燕

初识平凡而执着的手艺人

陈九柱,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八所原试制工厂铣工组工人,1953年出生,今年67岁,他于1986年从九六0厂调入二0八所,那年他34岁,后一直工作到退休,今年是退休后第7年。退休后开始摆摊修理自行车,修车手艺在南口镇小有名气,他还经常为二0八所同事提供上门修车服务,笔者就是在7月22日上午见到他的。

一上午的伏案工作之后,笔者起身到杂志社外面的小院活动一下酸胀的脖颈,正好看到一位手艺人的临时工作现场。

陈师傅站在九六0厂第四车间的西门前,满是对青春岁月的眷恋,注意他胸前佩戴的纪念徽章(徽章细节见上图)

击发机组件标题

先是被他的工具箱所吸引,就拍了几张照片并录了几个小视频。陈师傅看我饶有兴趣就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介绍说,地面上的几个工具箱都是他亲手制作的,最大的那个箱子涂着绿漆,我猜应该是用废弃的弹药箱改造的,里面是大小不等的扳手;还有一个钢制的长方形收纳箱,里面的物品稍杂,有剪刀、补胎胶、锯条、螺丝刀等;另有一个三合板制作的小木箱子,有个木盖,里面是些什么,我没有打开看,想来也无外乎一些基本工具吧。他是铣工,所以除工具箱自制外,连扳手都是自制的,每把扳手以不同的數字进行标示,如7、8、9、11、15、16等,就像当初他在九六。厂负责生产的击发机组件也都被他标上了不同的编号一般。

陈师傅在九六0厂的工会会员证

陈师傅在九六0厂四车间主要负责击发机组件的生产制造(此56式半自动步枪由296厂生产,九六0厂的标志与296厂的不同,据陈师傅回忆,九六0厂生产的半自动步枪的标志为三角形内“960”三个异形数字)

第九六0厂厂志

他说:“我退休后修车,一方面是我不想闲着,还想继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也可以活动一下筋骨,另一方面就是我太爱车了,爱各种各样的车,可惜啊,退休后我原本还想去学开汽车,我家那口子说开车太危险,硬是把我给拦下了。现在快70岁了,也就绝了这个念头,但真是后悔啊,所以修车也算我弥补遗憾的一种方式。”

看着地面上以及他三轮车上的各种工具,听他讲述过去的经历,一瞬间产生了写作一篇小文的念头。

有多少如他一样默默无闻的兵工人,将青春,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我们国家的兵工事业,但他们的故事却并不为外人知晓,因为他们太普通太平凡。我们往往关注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但不要忘记夜晚的星辉其实是无数颗无名无姓的星子发射出来的。

后来,他又特意来了一趟笔者的办公室,除了二0八所的工作经历之外,他还谈到了九六0厂,并带来了一本厚厚的图书《第九六0厂厂志》。需要跟大家汇报的是,本文的写作亦参考了这本书。

献完青春献终身

1971年,陈九柱18岁,进入九六0厂四车间,先后做过铣工、转运工等工作,在撤厂停产的最后几年还曾负责过全厂的巡逻工作,在九六。厂整整工作了16年,从进厂时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身手艺的青壮年,他的青春,定格为一段兵工往事。

九六0厂于1964年4月建于河北省赤城县后城地区,建厂时的厂名是第一农具厂,代号九六0厂,1966年12月19日曾用“国营星火机械厂”作为厂名,文革期间的厂名为“国营九六0厂”,印章上部是“国营九六0厂”字样,下部是“革命委员会”字样。1978年撤销“革命委员会”名称,正式更名为“第九六0厂”。截至现在,在进厂道路两旁的一些白杨树上还有“九六0厂”的厂名标示,只是,这个曾年产56式半自动步枪达3万支的兵工厂只余下废弃的厂房、礼堂、宿舍、幼儿园、子弟学校等建筑,往日的盛况只能通过想象去脑补了。

陈师傅在二0八所试制工厂操作一台从九六0厂购入的52K立式铣床,该铣床由其专人负责保养、管理

陈师傅操作另一台瑞士进口立式铣床

因为九六0厂的撤并,在厂子即将彻底“人去楼空”的倒数第二年,陈九柱怀着不舍与无奈离开了九六0厂,搭乘一辆拉煤车到延庆县城,又从煤车上取下自行车,一路骑到二0八所报到。

在九六0厂,陈师傅操作的是专用设备,而到二0八所后,摆在眼前的却是通用设备,试制工厂特意为他安排了几位师傅,他眼睛和手脚都勤快,跟着这几位师傅学习了1个月就出师了。

在二0八所试制工厂,他一直在一线工作,整整工作了20多年。平时拍照很少的他,特意找了个机会,与一台设备合影留念,之所以这么留恋,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台机器是二0八所当初从九六0厂购入的,衔接了他两段人生经历,怎能不让他眷恋无比?

在九六0厂,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四车间负责击发机组件的生产制造,后又做过一段时间的转运工,就是把各车间生产的零部件根据需要进行转运。当年在“靠山隐蔽分散”指导思想下建立的厂房十分分散,这为后面的生产带来很多不便,但再多的不便也难不倒老一辈军工人,在坡度极陡的山路上,他曾经日复一日地奔波。

寻访,浓缩的小三线兵工发展史

2020年8月1日,建军节,社里的两位编辑、陈九柱师傅以及他同车间的方敏师傅(曾任二0八所试制工厂副厂长)一同前往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去寻访陈师傅、方师傅工作了十几年的九六0厂,寻访一段兵工往事。

这一日,陈九柱师傅特意将一枚九六0厂的纪念徽章别在了工服上。

虽然我们一大早就从家里赶了出来,但因为路途过于遥远,到达厂区时已近中午,大家肚子都饿得咕咕叫,就在后城镇上寻个小馆子解决肚皮问题。这是方敏师傅的先见之明,他告诉我们,整个厂区,如果想好好转,四五小时都不够,所以干脆哄饱了肚子再踏实转。

我们首先踏入的是九六0厂的子弟学校,如今只剩下两位孤寡老人住在门口的值班室守护着偌大一个院落,教室里还可以看到最初的黑板,地面上堆满的却是金灿灿的玉米,这个与九六。厂共兴衰的学校据说已经卖给了个人,未来会作何种用途,我们无法知晓。

校园里的大杨树已经参天般耸立,陈师傅说:“建校时种下的小树苗都长大了,但长大的那些孩子们,不知道都去哪里了?”

厂区外面仍可看到当年的服务社(小卖部)、露天电影院(露天放映场),服务社门窗紧闭,露天电影院的幕墙前面拴着一头头花牛,而当初厂里职工坐着看电影的石头台阶一些已经被挖开,两侧的则掩埋在荒草之中。此情此景,触目皆是悲伤,但更让人感到悲伤的,还是后面进入厂区的景象……

走在九六0厂的山路上,陈师傅谈起他在做转运工时曾经日复一日地在这些山路上奔波

当年职工坐着看电影的石阶一些已经被挖开, 物是人非,让人感伤

九六0厂千人大礼堂舞台左侧的语录,尽显时代痕迹

北京的小三线军工厂是在1960年代中期建立的,其中就包括生产56式半自动步枪的九六0厂。当时以沿海一带为一线,以云、贵、陕、甘、宁、青为三线,一、三线之间的地带为二线。而一、二线之间的腹地俗称小三线。九六0厂是北京市委为了贯彻中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精神,从北京市机械局几十个单位抽调先进职工建设的军工项目。

这些最初的进山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深山之中建起了具备生产56式半自动步枪能力的大型军工厂。

开始时,没有路,汽车就在河道上行驶;没有住处,就在农民家借住,许多人还住过农民的马棚;吃饭要翻过山头,喝水就到河沟里取水。这些怀抱着建设三线红心的开拓者用自己的血汗开出了一块块平地,用炸药炸开了一座座山头,用身背肩扛盖起了一栋栋宿舍,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将一台台机器运进厂房……和陈师傅一样的一代人将青春凝铸在一支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上,但因为国家政策的变化,又黯然离开工作生活了一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兵工厂,开始一段未知的人生。

人皆已离开,但旧地仍在。

恢弘的千人大礼堂究竟上演过多少场精彩的演出已难以统计清楚,礼堂里的积水和牛粪却在提醒着我们——人面不知何处去,徒留礼堂空悠悠。

组建之初的九六。厂是一个年轻的企业,人员结构以年轻人为主,比例占到了70%,为了让这些年轻人工作之余的精力可以得到发泄,厂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这正是千人大礼堂、露天电影院、灯光篮球场等存在的意义。

基建科、工具科、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直至,我们一步步走近陈九柱师傅一直期待着的但又有些犹疑着的四车间。陈师傅说:“我记得很清楚,很多工人站立的地方,因为常常一个动作操作機器,脚下都踩出了凹坑,也许我们还能看到。”

四车间的厂房内变化很大,应该是后来被当地的农民特意改造成牛棚过,里面有许多原来不曾有的混凝土设施,地面也和当年不一样了,我们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陈师傅所说的凹坑。这份彻头彻尾的变化让陈师傅非常伤感,久久不愿离开,此处已不是自己魂牵梦萦的样子——

当年架设电线都是明线设置,所以侧面墙上还可以看到撤掉线盒的痕迹,窗子都是木质的,经历多年风吹雨打大多已朽腐,窗玻璃更是七零八落。

四车间共有2个出入口——西门和正门,都是铁制的,铁门锈蚀的黄色与砖墙的红色辉映,比画家特意调配的色彩都浓厚。

陈九柱师傅与方敏师傅在九六0厂四车间正门合影留念

九六0厂背后的东碴头山

方敏师傅和陈师傅在正门口拍照留念,他们除了希望镜头里可以看到厂房,还能看到东碴头山,奈何当日相机只带了定焦镜头,留下了遗憾。

东碴头山在陈师傅的心目中就是一座圣山,就像《九六0厂厂志》中的一首诗描述的那样:“燕山深处有奇观,我家就在两山间,扪心自问可有愧,一湾碧水映蓝天。”工作、吃、住、娱乐、就医……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厂区这一片天地,可不就是厂即是家,家即是厂吗?

我们几次谈起当初建厂时的一些往事,尤其是九六0厂生产最久,享誉最高的56式半自动步枪的研发制造往事。

九六0厂由北京第三机床厂具体负责筹建,56式半自动步枪的技术资料、图纸都是由重庆老牌军工企业296厂提供,他们还选派了20多名技术和生产骨干来北京协助建厂。

对于新建厂九六0厂来说,56式半自动步枪是新产品,故试制投产的第一批产品只有50支,称为“样品”试制,但这种样品试制不同于考核设计图的样品试制,而是在新环境、新条件下,验证工装、考核工艺的一次演练。最终,这场演练通过了考验。1965年12月19日,提前9天,九六0厂完成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总装配共17支。经靶场试验,各项精度、性能均合格,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打响。”

1970年,九六0厂达到设计水平,年产56式半自动步枪15000支;1971年1月8日,接五机部紧急通知,为援助越南赶制一万支特殊包装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代号610),所谓特殊包装,就是要求把单支枪(包括附件、装具、新增备件背带环等)包装在密封袋中,然后再装在密封桶中,放在水中不许有渗漏发生。这是因为当时美越战争中美军对运输线封锁,智慧的越南人民只好利用红河、锦江等河川运送军需物资,枪支的特殊包装由此而生。

1973年,九六0厂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在华北地区的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二名。五机部指定九六0厂为华北地区的第二底图厂。对外培训和援外任务也交给了九六0厂;1979年实现产量翻番,年产30000支。

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九六0厂把一批批合格产品送进了国库,送往抗美援越的战场上。

当然,后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56式半自动步枪的生产计划逐渐减少,1980年,根据1979年底国防工业会议的要求,常规兵器生产任务减少75%的精神,九六0厂当年的生产任务应为7500支,五机部考虑到北京的特殊情况,多给了一些,变成18000支,相比1979年的最高产量30000支,依然减少12000支。1980年实际生产56式半自动步枪18018支,并生产气枪50780支,经过多方努力精打细算,是年仍然亏损87万元,九六0厂进入转型和调整时期。

一批又一批人开始自谋出路,离开九六0厂,陈师傅同样经历了这一切,他忧思着工厂的未来,却也看到命运已无法改变。

1983年,九六0厂由转型和调整期步入撤并、搬迁时期;1985年4月,经国务院国防科工委批准,撤销小三线九五五厂、九六0厂番号;1986年,九六0厂进入全面调整的第一年,北京市机械工业总公司同意九六0厂与北京粉末冶金一厂合并,成立新的北京粉末冶金厂。从1965年建厂到1986年撤并,九六0厂为国家生产近30万支56式半自动步枪,在我国军工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陈九柱在同伴方敏之后,也离开了他的青春、成长之地——九六0厂。

一个人的前半生,在九六0厂,这是一曲时代的悲歌,但悲怆中又都是豪情,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最高的奉献,就是用好自己手中的设备,做出部队需要的武器。

当为我国军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军工厂陨落在历史的星空之时,那些曾服务于她的所有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从九六0厂出发,带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将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兵工事业。

从二0八所退休,一个人的后半生,没有十分突出的工作业绩,有的只是持续不断的勤学苦练,以及在个人岗位上的默默奉献。他,就是众多普通兵工人的一员……

编辑/魏开功

陳九柱师傅(后改名为陈久柱)在1992年度生产中被评为二0八所先进生产者

猜你喜欢

师傅车间生产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招工啦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扶贫车间”拔穷根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把农业搬进车间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