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商“进山” 助力脱贫攻坚

2020-10-23聂容止

中国新时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贫困县攻坚农产品

聂容止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虽然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但“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

冲锋号已经吹响。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事实上,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之路,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还蹚出了一条“脱贫良方”的发展新路,创新电商新模式正是其中之一。

2020年4月30日,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介绍,第三方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电商实现逆势增长,网络零售额达565.6亿元,同比增长5.0%,高出全国农村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83.2亿元,同比增长49.7%,高出全国农村平均增速11.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增长较快。2020年一季度,国家级贫困县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336.9亿元,同比增长30.3%。家居用品、药品器械等生活物资线上消费旺盛。

同时,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势头不减。截至2020年3月底,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电商总数为246.9万家,同比增长7.0%。国家级贫困县网络电商整体复工率达85%以上。据估算,国家级贫困县电商吸纳用工就业超过900万人。

电商助农,正在成为脱贫攻坚的一道利器。

电商的翅膀

梁煜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去上海打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其间,接触到有机蔬菜,了解到发展有机农业前景广阔,梁煜很渴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和工作,回农村当“农民”。

2014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梁煜来到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元疃镇成立了養殖专业合作社,并注册品牌“皖园农场”,成为一名扎根乡村的新农人。

2017年,梁煜参加了肥东县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多场免费创业培训和实操培训,接触了电商销售平台,并开通了网上销售店铺,组建了一个小电商团队,尝试着通过互联网渠道宣传农场和农产品。

至2019年,梁煜通过线上平台网销“皖园农场”牌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占到农场总销售额的25%,并带动3个村民养殖土鸡年收入累计23万元,帮扶20户农户销售土猪、山羊、小龙虾等累计超过40万元,成为村民口中的“网红”新农人。

事实上,积极拥抱电商新零售的不仅仅是像梁煜一样有备而来的年轻人,许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也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通过电商脱贫致富。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昌桥乡袁店村江国森出生在1980年,因自小患类风湿,双腿行动不便,肢体二级残疾。“我也没读过书。那时候,想创业,想做事,但一贫如洗,什么都是空谈。万幸,有了扶贫政策,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谈起创业,江国森满怀感激。

2014年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于2016 年脱贫。2017年,江国森有了开网店的想法。在帮扶联系人的帮助下,他先在昌桥乡参加了电商培训,随后很快开起了网店,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现在,江国森一家在当地电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已经有了多种收入来源。他还在村里种了两亩多的石斛,未来收获可期。

2020年56岁的于立焕是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大闫村村民,丈夫因车祸已卧床17年,家中生活困难,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帮扶责任人把免费培训电子商务的消息带给于立焕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刚进班时,我看到周围都是年轻人,当时就打了退堂鼓,老师看我底子差、没信心,就专门给我辅导,手把手教我打字,修图、传图片。”于立焕说。

在老师的指导下,于立焕开通了自己的网络店铺,并根据老师讲授的方法装修店铺,课程还没结束,她的店铺就开张了。2018年年底,她家顺利脱贫。“每天动动鼠标,就能挣200多元,生活上宽裕多了,也不耽误农活和照顾丈夫,这多亏了县职教中心开展的免费技能培训。”她高兴地说。

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借助“彭水赶场”这一电商平台,截至2020年5月,已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近1亿元,通过电商实现创业就业2000余人,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约2500元。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明确将“互联网”与“扶贫”联系在一起。就此,互联网扶贫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插上电商的翅膀发展至今,农民成为“新店家”,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电商平台的“云快车”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2020年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了3975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5倍。

授人以渔

2020年4月20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在村培训中心,他来到直播平台前,同几位正在准备网上卖货的农民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金米村借力电商使得小木耳成为大产业的肯定,也是对一批电商企业兴农成效的赞许,更是对近年来互联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认可。

国家号召的背后,是一批电商企业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一改往日捐赠式“输血扶贫”,转向产业型“造血扶贫”,创新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方式方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电商平台不断下沉农村市场,2019年兴起了市长、县长为当地特产直播带货的热潮,2020年2月后渐渐成为现象级。市长、县长纷纷上线直播,一方面有积极助力当地企业和农户打开农产品销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大量电商的邀约。

2019年秋天,阿里巴巴聚合集团13个涉农业务,联动全国1000个核心农产品产区、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打造堪比“双11”量级的丰收节。阿里巴巴2019丰收节公益直播活动中,“县长+网红+明星”3小时直播,吸引3400万人次围观,创下2640万元成交新纪录,较2018年同期增长164%。

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明确提出了将农村战略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同年10月,成立了农村淘宝项目,旨在打通“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成立脱贫基金,宣布5年投入100亿元到脱贫事业中,其中包括环境脱贫、教育脱贫、电商脱贫、女性脱贫四大方面,用阿里巴巴的科技和生态力量,帮助贫困县探索独具特色的互联网+脱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2016年年初,京东启动电商精准扶贫计划,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上线商品超300万种,直接带动8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2019年3月,淘宝直播开启“村播计划”,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域,培育6万多名农民新主播,2019年淘宝直播售出的农产品突破60亿元;2019年4月,拼多多推出创新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2019年拼多多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2020年4月29日发布的《中国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已达到1109.9亿元。2019年,仅在拼多多平台上,商家注册地址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的年订单总额高达372.6亿元,“三区三州”年订单总额达47.9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成交订单为农(副)产品。

疫情来袭,脱贫攻坚增添新难题,关键时刻电商再显身手。2020年2月15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电商企业要通过扶贫频道、专区、直播带货等多种渠道提供流量支持,开通农户入驻绿色通道,拓宽滞销农产品销路。

此时,包括淘宝、拼多多、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在内的多家电商平台成了助力农货销售的重要渠道,且提供从直播到采买、运输的全供应链支持。

2020年2月6日,淘宝率先发起爱心助农活动,2月12日宣布设立10亿元爱心助农基金,推出10项助农举措,包括降低农产品在平台的销售成本、推动原产地农产品标准化、帮助涉农商家免费开通淘宝直播等。

2020年2月10日,拼多多正式上线“抗疫农货”专区,帮助贫困地区和部分农产区解决特殊时期的农产品滞销问题。

同日,京東平台发布“告全国农人书”,宣布开通“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借助全渠道、全业态等落地优势,让优质的生鲜产品迅速送达更多用户手中。京东生鲜设立了“助销扶农”和“保障民生”两个入口,京东生鲜频道、秒杀频道、直播频道、东东农场等助农板块也同时上线。

苏宁则在2月12日深度联动旗下的拼购、小店、家乐福等业态,发挥多年来积累的原产地直采优势,推出18项助农政策,包括源头直采,打通农户与城市的上行通道;给予直播和流量支持,拓展农产品销售下行渠道等。

《中国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4月24日,拼多多已经与山东、浙江、安徽、广东、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等地合作组织了超过50场市长、县长直播助农活动,超百位市长、县长亲自带货。2个月之内,市长、县长直播间已累计吸引近2300万站内消费者参与消费,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超过1700万斤,带动平台同区域农产品产生7300余万份订单,为相关店铺吸引719万新粉丝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生鲜产品的保鲜问题一直是销售的“老大难”问题,无法及时销售的鲜活农产品损失可达20%~30%。长期以来,解决方案是开发储藏保鲜、冷链和粗包装加工等环节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损失,但同时也延长了农产品的价值链。

这些年来,电商平台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案。据统计,2014年中国生鲜电商的交易额为289亿元,2018年升至2103亿元,生鲜电商占网络零售的比例也逐年提高。仅此次疫情期间,截至2020年4月17日,各大电商平台企业累计销售滞销鲜活农产品79.6万吨,成功撮合线上交易1820万次。

电商助农如火如荼,不仅把深山里的农特产品直接卖到了一线城市,更鼓舞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劲,成为农民增收名副其实的“助力器”。

倒逼产业深化改革

201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在全国1180个县特别是832个贫困县,搭建以物流配送、公共服务、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电商运营体系,助力农产品出村和农民增收。

但电商不是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卖这么简单,并非家家户户摆个手机就能挣上“电商钱”。农产品电商,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倒逼,实现产业链的变革。

黄金荚是一种金黄色的四季豆,是四川省丹巴县特有的蔬菜,纤维少,口感脆。曾经,丹巴县八科村村民蒋朝林拉着1500斤豆荚,满怀希望到了成都,结果3天只卖出75斤,又拉了一车去康定,还是卖不动。

2018年7月,黄金荚迎来了产业的转机。成都盒马鲜生公司采销总监熊志然到川西寻访农产品,觉得黄金荚有做网红蔬菜的潜质,“雪山就在眼前,山水土壤纯净,黄金荚好吃,有辨识度。”2019年6月,熊志然正式把黄金荚推广到全国门店,靠着电商供应链,不到24小时,沾着露水的豆荚就会送到城市的超市货架。此后,丹巴县与盒马鲜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销定产,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由一季种到两季,种满了山谷。

一亩年收益上万元,八科村农民肖学凤感叹:“没想到,黄金荚真变成了‘黄金!”

“订单让种植更智慧!”蒋朝林说,村里的黄金荚卖全国,不同地方的人口感不一样。成都人喜欢凉拌,要嫩一点的;北京顾客喜欢爆炒,要稍长大一点的。“村里定制化生产,筐筐蔬菜都能卖上好价。”

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过程中,农产品电商赋予传统农业更多的价值含义。《证券时报》刊评称,发挥电商等新业态的效用,一方面要善用新业态,带货只是电商等新业态的一大功效,电商平台有太多可供挖掘的潜力;另一方面要善待新业态,通过更有力的制度安排推动电商平台再上新台阶,电商平台将发挥更大作用。必须用好新业态,主动作为,让田野更有希望,让乡亲更有盼头。

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2020年4月24日发布的《中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报告》指出,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电商扶贫等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电商正保持迅猛发展劲头,农村网络零售增速不断加快,农村电商的发展有效激发了农村电商物流需求。电商平台正在成为农货上行体系中智能化、系统化、规模化的物流“新基建”代表。

如何让更多农民“接得住”电商这项新技能?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县委书记刘艳丽说,下一步还要以电商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电商产业链增值空间,带动更多农民鼓腰包。

助农扶贫不是某一个企业的事儿,而是全社会的事儿,只有联合起来,一起努力,才能让祖国每一片土地都更加美好。伴随着成千上万种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贫困地区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贫困县攻坚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