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遗产的新生

2020-10-23王坛坛

中国新时代 2020年7期
关键词:厂房遗产工业

王坛坛

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将工业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利用新技术推动跨媒体内容制作与呈现,孕育新型文化业态。完善配套商业服务功能,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促进工业遗产与现代商务融合,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文化创意园区和影视拍摄基地,发展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会展经济和文化活动,促进工艺美术产品、艺术衍生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交易。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世界文化遗产定义为3类:文物、建筑群和遗址。其中,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几年,随着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般来说,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要远远大于其使用价值,发挥文化价值需要更多地展示和体验来实现。发展旅游可以让工业遗产进入公众的视野,使人们能够认识到工业遗产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感受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历史记忆。换句话说,就是工业遗产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工业旅游非常重要的载体。

工业遗产“活起来”

2018年,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又名:世茂深坑洲际酒店)开业了。这座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誉为“世界建筑奇迹”之一的酒店建造于废弃的深坑之上。原本这个位于上海市佘山景观公园里面的矿坑已经荒废了几十年,就在大家都以为这里没有了利用价值的时候,有人提议,与其荒废着或是花钱来填平,还不如就利用现有的坑洞地势建成酒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在废石坑里的五星级酒店,这个酒店的设计近似于一个“疯狂的设想”,从设计开始就一反向天空发展的传统建筑理念,向地表负88米开拓建筑空间,成为人类建筑设计理念的创举。这个酒店成功吸引了大众目光,成为舆论风口的一家网红酒店。

而在北京,对很多文艺青年来说,798艺术区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打卡景点。很多人知道798艺术区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潮流圣地之一,但却不知道它同时也是我国工业旅游产业运动的典型案例。北京798艺术区的前身是“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2000年,由于原六厂资产进行重新整合,一部分房产被闲置了下来,为了使这部分房产得到充分地利用,七星集团决定将这部分闲置的厂房进行出租。因其低廉的租金和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从2001年开始,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开始集聚798艺术区,随后近2万平方米的旧厂房被改造为艺术创作室、画廊、时尚创意店铺、餐厅酒吧等,汇集了国内许多名流艺术家来进行创作。可以说,798艺术区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各种天马行空的设计超出你的想象,漂亮而富有个性的涂鸦、形态各异的雕塑、有趣的商家、美味的餐厅、放着美国怀旧歌曲的咖啡店……有情调有腔调。798艺术区的成功,几乎使这个数字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代名词。

同样吸引文艺青年打卡的还有位于浙江工业大学旁边的东信·和创园,这个以“家居设计”为主题的创意园区里有家居店、服装店、餐厅等特色店铺,虚谷酒店、元白展厅、手作商店、热水家艺术空间等都是文艺青年耳熟能详的好地方。东信·和创园前身是东方通信集团的老厂区,也就是老杭城人口中的邮电522厂。2008年,老厂房开始改造,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有序改造部分老旧厂房和设施,到2011年,东信·和创园正式开启。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创意人和设计师们的纷至沓来,老厂房开始了它的新生。

这些有特色的地方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和工业有关。

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厂区生产任务调整,传统工业面临着“关、停、并、转”的局面,各地留下了很多工业旧址、工厂设施,形成了城市重组过程中的“灰色斑块”。

然而,工业遗址并不是冰冷的钢铁和砖石,它承载着几代人的理想和记忆。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磨灭的部分,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和历史记忆。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就曾指出:“对很多城市来说,藏有历史故事、凸显本地特色的工业遗存就是最好资源,将在塑造城市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工业大国,废弃的工业厂房、矿山、采石场要如何破茧重生?人们思考着,并不断尝试着对这些地方进行改造和利用。

如今,北京的798艺术区、朗园,上海的新天地、新业坊,杭州的东信·和创园等,都以各自的方式在现代文创与历史文脉中找寻平衡,并成为城市的網红打卡地。也就是说,那些曾经承载工业体系发展重任的老旧厂房等工业遗存,正在转变为见证工业历史、传递工业文化、记录城市印记、展现产业变迁、再利用价值可观的“文化富矿”与“特色空间”。

不一样的旅游视角

在北京,沿着长安街西延线一路西行,就可以来到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作为我国第一家以工业文化遗存为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区,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是在首钢石景山厂区原址上开发、建立的。走进这个园区,高炉、铁轨、管线,锈迹斑斑的金属构件随处可见,让人对工业文明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为了让人们对工业文明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2020年1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发布了包括首钢在内的12条工业旅游线路,不仅串联了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二七厂1897科创城、798艺术区、中国印刷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六必居博物馆等特色旅游点,更是将工业元素与周边的文化、娱乐、购物资源结合起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别样的“硬核”体验。

除了对工业遗产的感性认识外,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工业文化的挖掘与保护。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加强工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作为促进工业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从2017年开始,于每年年底公布一批最新工业遗产认定名单。2017年年底和2018年年底第一批与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分别公布,包括钢铁厂、酿酒厂、矿区等多种类型工业厂区共计53处。

伴随着旅游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走进公众视野。通过旅游的方式,游客可以直观地感受工业文明。

啤酒是怎么酿出来的?啤酒制作工艺有哪些?对于啤酒,还有什么有趣的知识?这些疑问,都能在青岛啤酒博物馆里找到答案。青岛啤酒博物馆设立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老设备之内,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了解到青岛啤酒的历史,看到生产啤酒的老设备以及现代化的啤酒生产线。

若是你想对近代工业的发展感兴趣,那么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唐山矿,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机器采矿业、铁路运输业和股份制企业发轫之地,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坐标,是一座历经3个世纪世事跌宕,刻录着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展旅程的企业。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就坐落在有140年开采历史、被誉为“中国第一佳矿”的开滦唐山矿。进入园区,走进一座座饱含历史沧桑的老旧厂房,抚摸一台台尘封百年的工业器物,聆听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宛如置身历史记忆的长河。

旅游与文化一直相生相伴、相互交融。中华民族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古今,人们都认识到文化和旅游的密切相关性。工业旅游则把旅游、科普、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工业场景加上科普内容,让旅游变得更有深度。和普通的观光旅游相比,工业旅游在观光休闲的同时,还能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旅游来获知许多从未涉及的工业知识和信息。

在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助理齐晓波看来,发展工业旅游具有多重现实意义:对于企业来讲,可以化解产能过剩、寻求破茧重生,保护工业遗产、实现转型升级;对于旅游业来讲,可以培育新领域,丰富新产品,增加新供给,构建新增长点;对于工业城市来讲,可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注入全新活力,改变城市风貌。

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和保护,工业旅游也有了更厚重的内容。

猜你喜欢

厂房遗产工业
遗产怎么分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工业人
千万遗产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电子厂房多种接地连接方式的探讨与实践
遗产之谜
遗产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