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戏曲舞台感染力提升路径的创新研究

2020-10-23吴硕毛伟伟赵窍

艺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吕剧小雪剧目

吴硕 毛伟伟 赵窍

【摘要】 地方戏曲根植于地域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具有源远的艺术根基和广泛的受众群体。然而,在传播方式变革的推动下观众视听消费模式变得多样且变化迁移速度迅猛,地方戏曲艺术发展面临困境,不少艺术团或演出单位面临改制甚至濒临倒闭。如何立足地域文化优势,增强受众吸引力,探索新的良性发展道路,使其再焕新彩,是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戏曲小型剧(节)目选材现实、时代气息浓厚、结构灵活且不失传统地方戏曲意韵,以其为切入点着力于提升舞台感染力这一维度进行创新性探索,不失为突破瓶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地方戏曲;舞台表演;舞美艺术;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戏曲文化渊源流长,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60余种剧种,传统剧目万余部,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这其中,地方戏曲各剧种根植于不同地域历史沃土,具有特定的地域文化生态特征,在各自的发展中形成了淳朴、灵动的乡土艺术风格,我们所熟知的沪剧、吕剧、黄梅戏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种。当下,现代文明以无比的渗透性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传播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传播方式变革的推动中,观众视听消费模式变得多样且变化迁移速度迅猛,传统文化认同危机显露端倪,原有的历史文化空间遭遇瓦解[1]28,传统地方戏曲艺术发展面临困境。观众更愿前往剧场欣赏话剧、音乐剧、舞台剧或走进影院观影,而购票走进剧场欣赏传统戏曲艺术的观众群体甚少,戏曲剧目演出时场下冷清,不少地方戏曲类艺术团及演出单位甚至濒临倒闭。据此现实,可尝试以戏曲小型剧(节)目为突破口,立足传统优势,取材当下,创新舞台感染力的提升路径,进而激发地方戏曲新活性,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探索出一条新的立体化发展道路,再焕新彩。

本文以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节)目和作品资助的由济南市吕剧院创排的吕剧小戏《嫂子》(1)为例,该剧在“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节)目和作品成果运用项目巡演”项目中,通过5省8市的9个剧场20余台演出,以提升戏曲舞台感染力为侧重点进行了多重可能性尝试。本研究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对参与观赏《嫂子》这一剧目的万余名观众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最终从表演、舞台环境这两方面入手展开探讨,以期为地方戏曲舞台感染力的提升补充新的视角和范式。

一、以吕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发展困境

吕剧作为山东省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地方戏曲中影响范围较大的剧种之一。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人文环境的孕育下,吕剧曲调通俗易懂,表演朴实,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语言独具山东特色并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2]33-34据史料研究,吕剧于1900年前后被搬上表演舞台,在不断的发展中,其在表演形式、剧目范式、音乐调式等方面历经重组。特别是在1950年后山东省加大对地方戏曲的整理工作力度,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吕剧作品涌现,如《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小姑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吕剧为缩影的地方戏曲艺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家层面扶持戏曲艺术发展,各剧种专业表演团体数量增加,戏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现当代题材的作品创作热情高涨,戏曲表演越来越多地登上电视……这其中,国家艺术基金作为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逐年加大对戏曲类小型剧(节)目的申报立项的关注程度,许多曾是口口相传、影响范围受限、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不同门(种)类的戏曲作品获得资助,这都为地方戏曲艺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与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相伴的,还有时代的变迁和民众价值观念的变革,在当下的娱乐审美环境中,一些问题随之显露,地方戏曲艺术受到冲击,这表现在:场域的变迁使得地方戏曲传承和发展的乡土场域日渐消解,乡村和城镇间的文化边界模糊,地方戏不再是原有受众的娱乐必然选择,演出场次陡降;传统地方戏曲剧目与当代观众的审美和娱乐需求存在差距,碎片化、娱乐化的視听消费观充斥,年轻观众欣赏积极性不高,这使得不少剧目在剧场演出时上座率较低,多数剧院大多不愿主动安排场次;传统戏曲倚重演员身法,不以写实为主,并不以舞台环境装饰为重点,更不擅于借助数字技术渲染气氛,在一个视觉时代,其舞台表现张力较受限[3]48;以吕剧为代表的地方戏种剧目地域性明显,剧中念白大多口语化、口音较重,这既是地方戏曲的独有魅力,但却也无形中成为了通识性欣赏的壁垒,剧目“在当地演出爆满,在外地演出冷场”的怪象频发;地方戏曲的传承手段大多依靠口口相传,这极大地限制了艺术的流传;与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相比,传统戏曲类剧目在文化引资和商务支持领域欠缺市场化运营经验等。总之,地方戏曲亟需一剂“强心针”来激活。

二、舞台表演尝试突破传统制式与边界

舞台表演是呈现剧目的终极方式之一,通过演员的表演,观众直观感受剧目的故事内容、思想情感,引发深层思考。舞台表演感染力强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能够更多感受到戏曲的魅力,愿意更多地接触地方戏曲艺术,为形成新动力提供转化基础。

(一)演员舞台表演状态寻求新突破

基本功是戏曲表演的基础,对表演形制、手眼身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四功五法”与程式性表演共同构成了戏曲舞台表演标志。[4]19对于现代化舞台表演来说,演员状态可以是多重维度的,故而在回归戏曲本体和基本身法的基础上,不妨尝试探索演员表演的多重驱动力,寻求内心体验和程式身法的统一。

本次巡演跨越了5个省份,《嫂子》全剧使用济南官话,沿用了传统唱念形制,起初剧目表演并未因观众群体的不同而做过多要求,但在剧目演出后的随访中,许多观众反馈“听不太懂,听不进去”,地方戏曲通识性欣赏困境出现了。若想要在最小改动范畴内解决问题,就需要剧中的几位演员突破地方戏曲传统表演状态,并进行适度二次创作。具体来说,剧中有一段是小雪与伍八一、大明湖两位战士对话的戏,讲的是高原生活条件恶劣,农作物无法生产,战士们用花盆种植蔬菜,苦中作乐。这段戏首先确定小雪为节奏把控者,当其舞台表演达到相应位置后,伍八一从桌上拿起道具向小雪方向发展剧情,小雪随之表演,当其唱出“那这个是……”的时候,改变原有大明湖一板一眼唱念回答的方式,改为压着小雪的唱念尾腔抢拍回答:“苹果……”小雪也随即再破节奏,用夸张的表演情绪积极调动身法动线,手肘顺势画弧,单手比划小圆圈手势,由舞台向观众方向全力延伸,演员做偷笑不解状唱念:“这也太袖珍了吧……”大明湖此时一反急于解释的表演常态,而刻意留白三个空拍,再缓步走上台前,轻摇头,面微露难色,娓娓道来:“嫂子,你不知道,俺们这里种不出菜来……”通过情景式启发演员表演状态,调动舞台积极性,优化演员唱念节奏,这一段戏节奏变得张弛有度,观众先是能被具有山东地域性的地方语言和紧凑的剧情带出笑意,进而转接上情感陈叙,从“盆栽植物” “袖珍苹果” “无法种菜”上体味到戍边战士生活的不易。在调整后场次的再次访谈中,不少观众在谈到观赏感受时,提及到这一表演段落,为战士们点赞,可以看出这样的突破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舞台调度力求精到

对于戏曲来说,“舞台调度”这一概念是舶来品,原为法文,意思是“布置、安置”,这与戏曲表演中导演使用的“排台位”意思相近[5]57,后来逐渐运用,泛指舞台上演员、道具、布景的种种随着剧情而变化发展的舞台动线。精到的舞台调度要符合剧情发展和剧目需要,更要能凸显戏曲精粹,对话观众,引发共鸣。

《嫂子》剧中有一段小雪出场的表演,表现的是她冒着风雪攀登雪山前往哨所。小雪在吕剧传统过门唱段“头昏眼胀,高原缺氧……”后出场,出场动线改传统由舞台二道幕背身上场站定亮相后定点唱念为由舞台一道幕出正面上场,出场后直接向舞台台口方向斜线发展,紧踉跄几步踱回舞台口,随后两次迂回倒退,侧脸擦汗并望向远处,转身亮相,后接第一段唱词“就好像大病一场……”。此时小雪已基本处于舞台中心点,唱词两句后整理背包,继续拉动舞台横线调度向舞台下场口方向发展表演,演员表演空间充足,步伐随伴奏节点发展,转身斜向中心靠后位置的其他三位演员,欣喜停留脚步,再次定点亮相接身法展示,告诉观众小雪已经来到哨所门前,准备敲门。这一组调度融合了话剧舞台表现手法,将舞台进行了有机切分,意象化表演清晰勾勒出具象化场景,一个整场的横线调度拉开了高原空间,舞台层次感强。

再如,在小雪初到哨所,进门后与哨长、大明湖、伍八一第一次见面的表演段落中,小雪抵达哨所后,敲门、推门进屋后并未着急说话,停留几秒,哨长念白:“谁啊?把门关上……”小雪紧接念白:“这里是扎西哨所?”三人反应过来迎接小雪,此时小雪再反身关门,伍八一、大明湖争先帮小雪取行李、存大衣,小雪四处张望,脚步发展,到达舞台既定位置站定亮相。这段不足半分钟的表演段落节奏紧凑、逻辑清晰,充分将戏曲的虚实拟合状态表现出来,小雪初次来到哨所的欣喜、哨长的沉稳、大明湖和伍八一又紧张又热心的情感自然流露,舞台变得生活化、有意思,观众也会心笑出来。

(三)演出形制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

地方戏曲表演最初多流行于田间地头、广场空地之处,而后逐渐转到戏台上。剧场条件下的戏曲舞台,演员和观众的关系总是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存在天然的距离感。小剧场表演艺术形式发源于欧洲,强调贴近观众,打破观演藩篱,却严格区别于民间表演。那么,小剧场是否能应用于戏曲剧目舞台呢?在巡演中,济南站、天津站的演出场地是小剧场黑匣子式条件,观众与舞台零距离,对于地方戏曲演员来说,“第四堵墙”[6]16被彻底打破,这一尝试得到了难得的机会。

《嫂子》取材于真实故事,原型人物鲜活且与观众生活贴近度高,结合小剧场灵活、表演边界模糊的特点,在表演排练中大胆引入了复调式的表现手法,帮助演员克服心理上的表演障碍,敢于和观众进行戏曲身法互动,特别是当演员走到台口位置时,鼓励演员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在剧情表现上顺势夸张,一改吕剧传统,将最生活化的一面给观众,激发互动。再进一步说,地方戏的特色之一是语言,小剧场表现手法中恰有戏仿手段,于是二者碰撞出了以呈现吕剧韵味为主思路,使用经典地方语言形式和风格演绎的语言戏仿手法。综合上面两类创新手法,应用在《嫂子》中两段大明湖的表演桥段中,一个是大明湖与小雪的第一次见面,因为长相老成被误会年龄时,他有念白:“……嫂子,俺这都是做旧的……”;还有一段是大明湖将准备的礼物拿出来时的念白:“……嫂子,这苹果还是去年春节的慰问品,我一直揣在怀里能恒温……不好意思,苹果都长了皱纹了……” “做旧的”“长皱纹”“挠头含羞状的山东大汉”让这个老实善良、略显拙态的淳朴士兵展现在观众面前,人物立住了,观众的欣赏兴趣也被提起了。此类手法在小雪身上也有运用,如在剧尾处军嫂电话打来向哨长问询小雪是否抵达,众人不解小雪为何人时,小雪有一个点题的亮相并念白“就是我……”,简单有力且具有浓厚济南官话强调的三个字加上略显夸张的表情,引发了观众的模仿,颇具“洗脑”功效。

再谈一点关于演出形式的创新——“地方戏曲导赏+表演”的演出形式。其实这一手法在音乐会、器乐演奏会中是比较常见的,鲜少见于地方戏曲舞台表演中。《嫂子》在演出中启用了这种新形式。详述即,在表演开始前采用的导赏方式是访谈,由主持人引导,邀请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展开分享,访谈后进行剧目表演,观众的情绪酝酿足够充分,动情处掌声不断,现场氛围很不错。面对不同观众群,导赏的意义在于破屏障、促兴趣、引共鸣。因此上海站的导赏放在了观众入场前,小雪的扮演者以剧中人物的形象与观众进行分享互动,她唱念了吕剧《借年》中的一段唱词:“……这是两根肥羊腿,还有两只风干鸡,五斤重一块肥猪肉……干葱、干姜、干粉皮,馍馍拾了十来个……”押韵的词句、清脆的嗓音、报菜名式的演唱,使观众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观众竟然不自觉地模唱起来。当然,这样的形式其应用范畴、使用恰当性等都有待商榷,不过其确为地方戏曲走入人民群众提供了便利,也不失为有意思的尝试。

三、著力建构多元融合性舞美环境

舞台是一部剧目的环境因素,舞美、造型、灯光、声乐、道具等诸多环节,只有各个部分有机相扣,整台剧目的呈现才有强有力的保障。毫不夸张地说,一部多元化、融合性、沉浸式的舞美环境是提升地方戏曲剧目舞台感染力不可或缺的条件。

(一)借助数字技术手段铺陈舞台浸入式场景

数字技术在当今时代的舞台应用已经是比较常见的,诸如LED屏幕、全息投影技术、影音技术等。[7]125-126使用数字化方法需要符合戏曲审美,根据不同剧目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手段,推动舞台环境从传统的舞美景片向多元动态式场景转型。

《嫂子》讲的是发生在高原哨所的故事,剧目开篇并没按照传统吕剧开场伴奏方式,而是以一段具有高原雪域风情的乐曲播放进入,乐曲播放延迟3秒后运用电子LED屏幕投射出高原背景,舞台整体传达出高原哨所艰苦、清寂的情境。采用交互性数字化叙事方式,在舞台表演开端就将观众带入到高原情境中,表演过程中随着剧情推进,LED屏幕投射渐变不同背景图片,辅助牵动观众情绪起伏,看似简单的技术手段对剧目的表演却颇具“四两拨千金”之效。再如,剧目结尾处,剧中人物各自找到了其使命感和责任感,演员集体站立一排向伟大的祖国敬礼致敬,整场演出的情感气氛达到顶点。此时,调用了地方戏曲舞台很少使用的投影设备,在演员站定舞台渐暗后,在舞台地面投影五星形状图形,配合灯光在演员肩膀处聚焦、打亮红色光,播放剧目开篇使用的乐曲,LED屏幕延迟至演员念白结束亮起,将舞台整体打造成了一个黑匣子式效果,当象征五星红旗的红色渲染全部舞台,国家、使命、光辉、雪域哨所等情感点升华,观众反响热烈,掌声不断。虽然没有电影大片式的特技和炫酷效果,但应该说,合理有效地运用数字手段是可以为地方戏曲舞台感染增强加分的。

(二)以灯光设计为抓手搭建多重表演空间

对于传统地方戏曲舞台,灯光设计并未受到重视,很长一段时间基本利用天然的日光条件演出,有了剧场条件后大多数也仅以采用基础面光或舞台照明光为主,舞台层次趋于平面化、一元化。想要提升舞台感染力,必定不能再一味墨守成规,实则应当积极借助舞美手段搭建多重舞台表演空间,这其中就离不开舞台灯光设计。[8]6-11

舞台灯光设计首先要具备一定灵活性,这指的是可以根据不同剧场灯光条件实现最好的效果。《嫂子》剧目在演出中为适应不同场地设计了两种开场灯光方案:其一,具备投射条件,确定运用LED或投射技术,此类采用投射冷色光、压光思路,配合LED屏幕烘托高原哨所清寂、寒冷的环境氛围;其二,不具备投射条件,确定使用幕布装饰舞台,此类在基础面光之外需要增加顶排光灯位投射青白色冷光进行舞台补光,同时调用流动光或天地排光配合幕布渲染环境。进而,借助灯光设计创造剧情所需要的艺术气氛亦可助推剧情发展,建构多层表演空间。例如剧中小雪角色的上场动因关键词是“攀登”“风雪阻碍”“坚持”,演员在舞台前区的表演和演唱,舞台后区兼有其他演员做环境表演。这段表演的灯光设计将整体舞台切分为三个部分:舞台前区使用成像灯配合面光在地面打造出一条曲折的光带表现崎岖的登山路,小雪角色可借助这一条光带从容演唱;舞台中区压光,调用顶排光灯位投射青冷色、减弱视觉效果承接前后区,保持整体环境氛围;舞台中后区是有其他演员做哨所内部无声环境表演的,借助已有的流动光衬托即可。通过上述灯光设计划分出了层次,舞台演员表演各自张力发挥无需考虑“抢戏”,同时,简明巧妙的设计让舞台化身一座有“山脚—山腰—山顶”的高原雪山,呈现给观众层叠舞台效果。

(三)演员造型设计应以“角色”为内核

传统地方戏曲各剧种之间的演员妆面、服饰等造型各具特色,和而不同。然则对于现当代戏曲舞台,其造型设计既要保留传统造型的精华,又要巧妙添加时尚元素,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也要求造型设计师需要适时参与剧目创作,对剧本也要有反复审读的过程,充分挖掘剧本各个人物,以“角色”内核捕捉角色关键词,从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嫂子》剧目主要角色可分为是以指导员、哨长为代表的高原哨所的士兵和女大学生小雪。首先通过剧本分析,捕捉到高原哨所的士兵类角色关键词为“条件艰苦”“长期高原生活”“清冷孤寂”“苦中作乐”“达观”“责任与使命”等,小雪角色的关键词为“大学生”“青春活力”“情感主线起伏”“奋进”“使命感”“初次登雪山”等,总结后可以基本确定造型基调。接下来,揣摩单个人物特点,士兵群体角色人物为指导员、哨长、老兵大明湖、新兵伍八一,指导员、哨长、老兵在高原生活的时间比新兵伍八一长,他们三人的妆面“高原侵蚀感”应更强烈,士兵的坚韧色彩应更浓重,伍八一的妆面要把握住其对哨所生活的好奇和逐渐适应的状态,体现出新兵的“新”字。小雪的人物设定是一名初次来到高原哨所体验生活的大学生,其妆面不可直接使用传统女性角色的高原妆面,要尽量寻找青春的面庞在高原紫外线照射下皮肤的自然状态,可适当增加高原风造成的面部褶皱这样的细节刻画,丰满人物角色。小雪的服装设计也要紧紧扣住其角色“青春活力”的关键词,可以选用具有现代感的登山服、登山鞋替代传统的军大衣、棉靴,避免落入厚重老态的窠臼。最后,妆面和服饰基本设计完成后,演员会进行试装,造型设计师要及时跟进,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晕染或明或暗的色彩帮助演员找角色。这样紧密贴合“角色”内核的造型设计一方面积累了演员表演信心,另一方面更助于消弭观众和角色的距离感,辅助整部剧目。

四、结语

舞台表演、舞美环境营造是地方戏曲剧目演出过程中的两大主体要素,更是获得观众认可的最直接的两类表现手法,无论是导演、演员、编剧都应牢牢握住这两大抓手,以提升舞台的感染力,形成解决发展困境的驱动力,促进地方戏曲再焕新彩。诚然,在文中所举以吕剧现当代题材作品《嫂子》为例的种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但这是地方戏曲尝试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打造一部优秀的戏曲剧目不易,除了优秀的编创、出色的舞台表现、良性的发展环境之外,更需要观众走入剧场观赏的支持,而以提升舞台感染力为切口对地方戏曲剧目立足传统优势,发展新的良性、立体化发展模式的探索同样仍需更多努力。道路虽阻,但我们坚信在新一代戏曲人的努力下,地方戏曲定会找到最合适的全新形态诠释最具韵味的文化。

注释:

(1)《嫂子》讲的是发生在雪域高原哨所的戍邊战士不畏艰苦条件,坚守岗位,心怀美好的故事,讴歌了军人有国才有家的责任担当,也赞美了军嫂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该剧中人物主要有:女大学生“小雪”、戍边战士“指导员”“哨长”“大明湖”“伍八一”、军嫂“嫂子”、高原居民“巴桑老爹”。

参考文献:

[1]姚磊.地方戏传承的场域变迁与实践选择[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

[2]兰小俊.吕剧表演艺术发展和传承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8(21).

[3]周爱华.吕剧发展之思[J].中国戏剧,2018(12).

[4]姜凌.论戏曲表演传承基本层面的问题与对策[J].戏剧艺术,2019(3).

[5]王保亮.戏曲舞台调度的三个功能[J].福建艺术,2016(3).

[6]仵宏慧.地方传统艺术形式的生存与转型思考——论小剧场艺术表演形式在传统戏曲中的应用[J].当代戏剧,2019(6).

[7]李建军.吕剧传播如何用好新媒体[J].青年记者,2017(32).

[8]金长烈.论创造自由的照明空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春华秋实——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节)目和作品成果运用巡演”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硕,蜗牛时代(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语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剧目编创、跨文化艺术传播;毛伟伟,中国歌剧舞剧院三级编导,研究方向:舞剧编创;赵窍窍,济南市吕剧院四级演员,研究方向:吕剧青衣、闺门旦表演。

猜你喜欢

吕剧小雪剧目
瓜田篱下系列二十七——家乡的吕剧
吕剧进乡村
一件可爱的礼物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Watching the Cataract on Lushan Mountain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小雪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优秀剧目进校园
我爱吕剧
淘气包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