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下,中国特许人和受许人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真相警示(上)

2020-10-22北京李维华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20年7期
关键词:纠纷案件纠纷知识产权

◆文/北京 李维华

笔者在主笔《汽车维修连锁经营规范》时,曾经对汽车后市场做过深度调研,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汽车后市场特许经营、连锁经营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出现了一大批规模过千店的品牌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醒悟,认识到了特许经营加盟相比直营而言有更大好处。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特许经营正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的主流商业模式。

然而,在中国企业实际的特许经营扩张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所以,中国汽车后市场的企业迫切需要了解一些关于中国市场中特许人和受许人的法律问题,尤其是要关注已出现特许人和受许人的纠纷趋势、纠纷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特许人和受许人被起诉最多的方面、加盟商为什么会选择盟主失败、特许经营的纠纷在行业上和地区上的分布特点、特许经营纠纷发生后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后的处理结果或当事人双方的选择性心态等。如此,已经做了和即将要做特许经营的企业就可以提前预知问题并提前做出应对方案,以保证自己的万店裂变特许经营工程能够顺利、安全地实施。

笔者在研究了全国及各省、市、区具有代表性的法院(如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新一线、二三四线城市,天津、成都、杭州、合肥、佛山、晋江等;一些省份,如浙江等)对于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的白皮书、大数据统计情况以及其他媒体发布的相关资料之后,整理出中国特许经营合同纠纷领域的典型特点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国特许经营的发展特点,希望给中国的特许人企业以及创业者、受许人以启发,并能藉此帮助读者选择特许经营或加盟之路的正确走法。

中国特许人和受许人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大量的数据研究显示出如下明显特点。

一、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占比过半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在上海普陀法院,2015-2019年受理各类知识产权合同案件924件,其中,特许经营合同纠纷571件,占61.8%。

在佛山,2019年特许经营合同案件有101件,占全部知识产权合同案件的80.8%。

这些事实和数据在说明知识产权领域资源开发越来越多的同时,也非常清晰地显示出目前知识产权资源开发的主流趋势是商业模式特许经营,整体、组合式的特许经营比单个、分散式的特许经营更主流。

二、特许经营的合同纠纷案件持续增长,且增速惊人

从全国来看,有机构以“案由: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为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中检索,共查询到6380份判决书,且从2008年至今,判决数量逐年递增。其中,2019年全年公开的判决书数量达2437份,占比高达38%,即过去一年的合同纠纷就占了过去11年里的近4成,非常惊人。

在地方城市,特许经营合同的纠纷比例也是持续高速增长。比如2018年,上海市全市法院的一审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同比上升94%,2019年则同比增长高达140.81%;2017-2019年,青岛市仅黄岛区人民法院就收到特许经营合同案件364件;2018年1-9月,广州市仅白云法院审结特许经营合同纠纷152件;天津一中院发布的《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2018-2019)》显示,在天津,2018年特许经营收案13件,到2019年就猛涨到51件,同比增长292.31%。

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为例,2012年至2017年,该院共受理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201起。2012年收案量仅为9件,2017年收案量增长到97件,同比增长10倍。

在上海普陀法院,特许经营合同纠纷2015年占46.9%,2019年则迅速增至76.9%。

在上海徐汇法院,近两年来受理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也是一直激增,同比增长4倍。

相比较而言,其余知识产权的纠纷案件增长率却并不高。上海首次发布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双语白皮书显示,2019年,上海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23580件,同比增长3.97%。其中一审最多的商标权纠纷案件同比增长为20.56%,且增速趋缓。然而,一审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同比增长却高达140.81%,增幅异常明显。

笔者认为,特许经营的合同纠纷案件持续增长且增速惊人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特许经营模式普及导致中国的特许人数量激增。

2.受许人维权意识和行为增加。

3.“维华加盟指数”评分较低的伪劣特许人大量存在。

三、经济越发达,特许经营纠纷越多

经济发达程度与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数量成正相关的其中一个原因其实就是越发达的地区、特许经营也越发达,因此发生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的概率和实际数量自然也就越多。

比如,在全国6380份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判决书中,北京达1219份,仅北京一个城市就占了19%,亦即近2成的比例。

京师法律实务的《2018年上半年全国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大数据报告分析》中显示,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是浙江省、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市和江苏省,除了北京之外,全部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笔者对比了2018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人均GDP排行榜,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很明显,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数量最多的5个省份全部位于人均GDP排行榜的前6名之中,正相关性非常明显。

盈科律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显示,全国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数量的前十名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重庆、湖北和陕西。这个排名也和经济发达的排名非常相似。

网名“赢在二审”的文章《最高院关于“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经典案例6则》中显示:当前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例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分别占比16%、12%、12%。其中广东省的案件量最多,达到318件。其余省份超过100件的有浙江省210件、上海市197件、山东省184件。接近20个省份年审判数量不足50件。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出明显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与经济发达的正相关迹象:2018年,全国审理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由多至少的法院分别为南京铁路运输法院、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2017年,在浙江省,特许经营纠纷案件发生区域的分布比例如下:杭州,31件,占61%;宁波,7件,占13%;温州,4件,占8%;台州、诸暨、衢州、东阳四地零星出现一两件。城市发达程度与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数量也成非常接近的正相关关系。

除了一线城市之外,三四线以下的城市中,也有政府特别重视特许经营的例子。同样,特许经营的纠纷在这些特许经营发达的城市就同样具有较高的纠纷数量。比如佛山,2019年的特许经营合同案件就有101件,这和很多城市的个位数以下的案件数量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

综上,从某个角度讲,就目前的中国特许经营的发展阶段而言,在多数情况下,特许经营的合同纠纷数量确实是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这和笔者的著作《特许经营学》里的最新研究成果高度一致。

四、特许人被起诉的数量远高于受许人被起诉的数量

在特许经营的合同纠纷案件中,特许人和受许人双方是互相起诉的。但总的来说,特许人被起诉的数量要远大于受许人被起诉的数量。

比如上海杨浦法院发布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2017-2019年,上海杨浦法院共受理特许经营合同纠纷316件。其中,原告为受许人的占83.54%,原告为特许人的仅占16.46%,前者是后者的5倍,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杨浦法院2017-2019年受理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中原告的类别分布

在上海徐汇法院,近两年来该院受理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中,几乎都是受许人起诉特许人。

北京西城法院统计,2017年,在该院审理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中,原告超过8成都是受许人。2013-2019年,《北京海淀法院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2013-2019)》显示,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中9成是受许人。

更多省份和城市的统计结果都表明,在特许经营的合同纠纷中,特许人相比受许人会更多地成为被告。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受许人维权意识大大增强;二是在特许经营的纠纷中,特许人违约的概率更大。

所以,潜在受许人或创业者在选择项目时,务必小心,因为市面上的假冒伪劣特许人为数不少,因此你可能会被逼着走上维权之路。为安全起见,建议创业者们在选择加盟项目时,只选择中国特许经营第一同学会“维华会”的会员、学员企业,以将创业和加盟的风险降至最低。

五、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结果多数为调解和撤诉

比如2017-2019年,上海杨浦法院受理的316件、审结305件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中,判决只占12.79%,和解、调解占56.39%,撤诉占28.52%,移送占2.3%,如图2所示。

图2 上海杨浦法院2017-2019年受理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处理结果

2013-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中,通过判决方式结案的仅占43%,调解和撤诉的分别占23%和29%,按撤诉处理、移送、驳回起诉等其他结案方式占5%,如图3所示。

图3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2013-2019年审理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结果

另一份研究显示:2018年,在全国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一审裁判中,撤回起诉的有434件,占51%;全部/部分支持248件,占29%;其他86件,占10%。

对上述这些结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很多特许人都愿意选择调解而非判决方式。原因之一是因为很多特许人心里非常清楚,按照《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特许人必须把近五年特许经营案件情况如实地披露给潜在受许人,而这些案件的数量和结果都可能对特许人招商非常不利。道理很简单:你愿意加盟一个频繁和受许人发生纠纷并被判决特许人吗?

另外,这些结果也表明,很多受许人起诉真实终极诉求很可能就是为了经济补偿,而并不是为了打击特许经营领域的加盟主、真骗子。所以一旦特许人或那些赤裸裸的快招类的骗子特许人同意返还全部或甚至部分资金,嫌麻烦、害怕继续损失资金、不愿意继续花费时间精力在官司上的受许人就会收钱了事。而这种现象从某种角度讲却恰恰助长了那些骗子特许人的气焰,使得它们能够持续不断地行骗后来者。

当然,上述现象的出现,也存在一部分法院的原因,比如很多法院现在的重点方向都是把调解作为首先使用、主要使用的解决纠纷手段之一。比如安徽合肥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还甚至专门引入安徽省商会调解中心调解员、执业律师入驻法院,专门调解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类案件。2019年,商会调解员和律师调解了75件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类案件。

但是在个别地区也有例外,也会存在判决多于调解的情况。比如萧山法院发布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2017年1月-2019年5月,杭州萧山法院受理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80余件,其中近60%的案件以判决方式结案。

猜你喜欢

纠纷案件纠纷知识产权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署名先后引纠纷
相邻纠纷案件判决的正当性困境及其论证补强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对我国涉嫌犯罪的经济纠纷案件处理机制的评析及重构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论我国虚假陈述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创新机制
等同特征判断标准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的适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