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的误解——恶鸟“枭”

2020-10-21李万春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1期
关键词:捕鼠古书黄帝

李万春

这是“鸱枭”“枭雄”的“枭”字。甲骨文、金文均未见。图1是小篆,像一只没有脚的鸟被挂在树上。图2是隶书,图3是楷书,图4是简化后的楷书。

《说文解字》说:“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鸟头在木上。”古代传说这种鸟生在炎州,母鸟抚育小鸟,小鸟羽翼长成后,跟随母鸟觅食,却把母鸟吃掉飞走了。有的古书又称为“鸱”,或写作“鸮”,即猫头鹰。古书上记载,有一种与枭这种食母的不孝鸟类似的兽,叫“破镜”,这种兽是食父的。黄帝想使它们灭绝,就命令百官用它们祭祀。《史记·封禅书》上还有“祠黄帝用一枭、破镜”的记载。《汉书·郊祀志》如淳注云“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以其恶鸟,故食之也”,这与《说文解字》说的“日至,捕枭磔之”类似,表明对这种“不孝鸟”的憎恶。《诗经·大雅·瞻印》还用它比喻坏女人,“懿厥哲妇,为枭为鸱”,意思是:噫!这个逞能的妇人像猫头鹰那样凶残,令人憎恶。

由“恶鸟”引申,“枭”又指勇猛难驯,如“枭勇”“枭雄”等。人们由于憎恶这种鸟,故捕杀食用,把它的头挂在树上,“斩首示众”,以儆世鸟(世人),所以“枭”又有“斩首悬以示众”的意思。

猫头鹰昼伏夜出,飞行无声,让人觉得很神秘。猫头鹰嗅觉灵敏,能够嗅到病重将死之人身上的特殊气味,并且会发出类似笑声的鸣叫,在黑夜里听来尤其令人觉得凄涼恐怖。在很多地方,听到猫头鹰叫声后不久会死人,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这也加重了人们对猫头鹰的忌讳。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古人对猫头鹰“恶鸟”“不孝鸟”的误解和偏见理应得到纠正。而猫头鹰捕鼠本领之大早已闻名于世,唐代刘恂所著《岭表录异》即有记载,说桂林家家养之使其捕鼠,以为强过养猫。如今,猫头鹰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说明数量已经很少了。我们应该保护猫头鹰,不仅因为它善捕鼠,属农林益鸟,更因为我们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与众多生物和谐共处。

(选自《汉字与民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版。有改动)

猜你喜欢

捕鼠古书黄帝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捕鼠记
小黑猫
古书
这道题很难吗
随时随地感悟传统之道 古书之美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英“外交猫”完胜“首相猫”
少年宋慈
太阳能电子捕鼠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