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研究

2020-10-21赖雷雨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大学生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源泉,是人才培养源源不绝的动力,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坚实依靠。大学人才的培养,更是整个国家未来各行业领域人才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提升人才质量的保障,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人才

前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发展理念,在中央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下,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被认为是富民之道,强民之策,公平之计。当前在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中,普遍存在活动单一、课程浅显、实践平台不足、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现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该过程中,明确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1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当前现状分析

在新理念指导下,逐渐改革人才培养中所出现的问题,是改革的一大关键。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下一段时间内,高校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部分。

1.1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不够全面

为缓解高校毕业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但许多高校对该理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在整个大学期间,并没有融会贯通,将该理念落实在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

由于该课程的开设过于急迫,很多授课老师本身并没有创新创业的实际经历,只能照本宣科,僵化教育模式。

1.2创新创业课程单一

虽然创新创业课程在各高校全面展开,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体系和知识点结构。内容匮乏,不能有效融入实际案例分析,只讲授部分理论知识。不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1.3缺乏实践平台

国内创新创业课程的实际承接平台,仅仅局限在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和实习体验式的第二课堂。没有持续的实践平台的长期承接,没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家的经验传授,也缺乏校外相关企业面向大学生的资金支持。

1.4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高校普遍没有建立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保障机制。也不能广泛全面的统筹协调社会与高校的服务资源。同时没有健全针对创新创业教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以及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大学人才培养机制中。

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的解决措施

2.1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的部分高校和一些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都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创新创业的课程都不够重视。授课大多流于表面功夫或是功利性更强。学校开展该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响应号召,教师授课的理念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能真正引导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意识。

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中,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质是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1]。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教育理念应该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应该成为每一个高校生的选择,是对教育的一种深入改革,对未来社会的一种新教育模式的完善。

2.2完善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标准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包含着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学业要求,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之中的缺点补足[2]。

首先,要全面开设面向所有年级的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同时开设,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逐渐深化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性。激发大学生以创业意识为向导的发展思维。其次,加强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课程,以完成学分为基本要求,鼓励学生结合创新实践与专业知识,共同发展。

同时优化校内创业导师的团队,校内挑选各专业领域拥有优秀创新创业经验和理论背景的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培训,纳入考核范围,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

组织教师与实战企业家和创新创业发展起来的企业进行学习交流,收集经典案例,融入理论知识,为更好的指导学生该课程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在校外,邀请本校优秀的校友、企业家和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担任双创导师[3]。定期开展讲座,组织师生交流会,为学生引进更多的校外学习资源。

2.3建立实践平台

充分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校企协同育人”的功能。协调高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机制的展开提供切实可行的承接平台。一方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打造了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其次政府与高校联手,可以组织长期承接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创新创业目标可以将学生专业培养方向与有关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保障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再到进入企業,多层次、全方位的得到提升。真正将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阶段。

2.4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顺利展开的保障

加大经费投入。国家首先应大力投入整合政府与社会,共同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单位、个人、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可设立大学创业的风险基金和奖励基金,通过多种基金设立和渠道的支持,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有保障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校内,实行责任明确体制。从校长到主任,专人指定,专向负责,再结合教务部、学工、团委共同管理,互相监督,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顺利实施。

建立和强化监督评价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办法规范评价标准,从政府、高校、企业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给予公平、科学、实际和可供参考的评价,能够保证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重视,也对教师的授课态度起到监督作用。

3结语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层次全方面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经济、国力发展的重要诉求,也是国家教育的重大工程,对高校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胡海山,杜文博,陈平.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09):27-29.

[2]  李林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路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4):121-122.

[3]  雷雨笛,罗程,张红平,谭智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以C大学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20,(06):10-12.

作者简介:赖雷雨,1985年8月,男,汉族,河南濮阳,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大学生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