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大班教育活动中重视幼小衔接的策略分析

2020-10-21任海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区别幼儿园

任海燕

摘  要: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幼小衔接,这是孩子们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的关键环节,实践中应当注重幼儿园大班的保育教育活动,根据幼儿的特点衔接过渡工作。本文先对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区别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幼小之间的有效衔接,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大班教育;区别;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5-0055-01

在当前新课标下,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幼儿的教育,又要重视幼小之间的衔接,帮助幼儿成功渡过幼小之间的衔接阶段,使他们能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1.正确认知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区别

从教育教学的本质和重点来看,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教学环境以及课程等存在区别。一般而言,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活动内容的形象性及童趣性,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则与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有所不同,教学环境也更加的严肃。课程变化是二者的又一区别,小学阶段课程明显有所增加,而且每节课的上课时间较之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明显延长,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数幼儿刚入小学时并不适应。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主要是基于幼儿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寓教于游戏之中;反观小学阶段的教学,则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很少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或者采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虽说现阶段倡导的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减负,但是为了教学质量,毫无疑问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更严格。

第二,行为以及情感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在活动时口渴想要喝水,幼儿园老师都会满足他们的需求,表现出以幼儿自身需求为主的管理现象。然而,进入小学以后,幼儿园里宽松的管理方法将会被严格要求所取代,多数幼儿感觉自己不再被重视,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落差。课堂上被要求抱臂坐正,不能随便说话,如果要发言必须先举手,并且被严格要求及时交作业,这些都是小学生的日行为规范,幼儿园阶段没有这些规定。幼儿的情感变化主要是基于师生关系的改变,在幼儿园阶段老师犹如父母一样照顾孩子,幼儿对老师心理上产生了依赖感;然而,到了小学阶段,孩子们心中的“第二母亲”就变了样,多数刚入小学的幼儿会感到心理压抑。

2.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幼小衔接策略

基于以上对幼儿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主要区别分析,笔者认为幼儿园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当前幼儿的现状以及进入小学阶段的常见问题,认真做好幼小之间的衔接。

(1)常规习惯的养成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而言,在幼儿园最后阶段的保育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幼小之间的衔接,有意识地改变以往的“宠惯式”教学模式,逐渐使他们养成小学阶段规范的行为习惯。比如,养成正确的坐姿、写姿及握笔姿势和习惯,幼儿园大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专门进行前书写训练,老师做好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幼儿应当适当地学写简单数字和汉字,比如,自己的名字及一些较为简单的汉字等,不要求孩子们写字的速度,但一定要规范、正确。可以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坐姿、握笔姿势的培养与训练活动,给幼儿观看一些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录像,以此来激发他们上小学兴趣。同时,还应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着重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以及抽象思维;在集体活动时,应当注重培养幼儿专心倾听以及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幼儿园大班阶段,还应当积极引导幼儿按照小学阶段的行为规范提前适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激励机制,巩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和保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避免使用物质奖励法,应更多地激励幼儿对事物产生探索兴趣,以此培养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能更有效的适应新年级的学习和生活。

(2)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提前适应小学生活

进入大班以后,应当重点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及时间观念,同时还要强化其任务意识以及责任感,妥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比如,整理个人书包,有序管理个人物品,能够按时上幼儿园,并且能按照要求自行入睡……强化听指令完成任务或按要求记住小任务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且学会自律,避免丢三落四等现象的发生,提升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日常的心理暗示也非常的重要,同时这也是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學的重点,使幼儿能够在日后进入小学后,在新的环境条件下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时不会产生焦虑感;相反,应当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兴趣,避免产生恐惧或者焦虑等消极的情绪以及行为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园大班的教师应当加强思想重视,提前暗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变得非常的美好,让幼儿对上小学产生期待。在此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幼儿做好入学思想准备,教师应当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上小学,从而使幼儿能够发自内心的想上小学,想去小学学习。此外,还要提前带领幼儿体验小学阶段的生活,并且与小学老师合作让幼儿走进小学校园、小学课堂,切身体验小学阶段的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幼小之间的成功过渡。

综上所述,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积极配合,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更好的做好幼小之间的有效衔接及过渡工作,使幼儿能够快速有效的适应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匀宵.幼儿园幼小衔接途径及方法[J].人生十六七,2018(09)

[2]蒋焱炜.幼儿园幼小衔接途径及方法探析[J].科普童话,2017(04)

[3]马娥.基于幼儿当下幸福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8(01)

[4]陈怡妹.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6(02)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区别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位置的区别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
想念幼儿园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