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物理探究教学资源 培养初中学生多种能力

2020-10-21黄首义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开放性语言表达创新

黄首义

摘  要:利用好物理探究性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能力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开发物理探究教学资源,为初中生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探究;创新;开放性;实践动手;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5-0025-01

在现有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内容是属于探究式性内容。比如說在运动的世界中探索“动与静”“快与慢”;在声的世界可以探索“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光的世界里可以探索“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在电的世界里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等等。这部分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很宝贵的教学资源,做为教师不能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知道结果就完事大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参与到探究的全过程,从提出问题到设计实验、从猜想到实验、从交流到总结。只有学生认真参与到了探究的各个环节,学生才会得到全方位的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要积极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事非经过不知难”,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如果在教师和学生两头都利用好教学资源,那才会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双丰收。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教师更希望的是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来说才是终生的财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选择的、有重点去实现能力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在教育培养的重要方向,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创新技能的培养恐怕是有一定的困难,但建立起初步的创新意识,掌握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对于探究课本身来说,其探究过程有七个环节,那我们可以在一些环节上,有意识的引导和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设计出全新的实验模式。比如在研究物质熔化的实验当中,课本实验中建议使酒精灯的火焰等外界条件尽量相同,但实际是不太容易做得到的。因为要想让不同的酒精灯形成相同的火焰其实很难。另外明火还容易受到外界空气流动的影响。还有把碎冰和石蜡放在试管中来做这个实验,由于可熔化的物质放在试管中的数量偏少,无论是测温还是熔化的均匀度都很不容易把握。也就是如果按照课本的设计,实验其实是很难做的成功的。但做为探究实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要按照课本的设计。完全可以自行设计可行的方案,有的学生就提出来用家里的电饭锅来加热水,然后可以把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整个烧杯放入其中。利用这样的创新思维,实验的可视性、效果都大大的得到提升。让学生体会到创新带来的帮助和好处。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2.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一旦学生具备了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就不容易拘泥与教条,从而能够在同一个现象中有不同的发现。

在科学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课本最终得到了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但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和体验,提出了摩擦力与速度是有关的,他举的例子是高速上有标志:雨天路滑,减速慢行!其原因是雨天路上有积水时,当汽车速度当快到一个限度时,会形成雨滑,与地面附着力的确是变小了。还有的同学甚至说压力越大,摩擦力反而越小,他举的例子是手攥沙子,压力越大,沙子反而从手中漏的越快。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对于学生提出来的这些开放性的答案,我们不能去敷衍他们,反而要鼓励学生认真的去探究,有条件的话可以帮助他们查问相关的资料,甚至可以参与他们的讨论或实验的探究。并不要求他们一定拘泥于课本提供的结论,从而养成良好的开放性思维。

3.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现在的学生经常给人眼高手低的感觉,因为现在获得信息的来源途径实在是太多了,想知道什么,只要百度、知乎、作业帮一键解决,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动手去做。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忽略了动手能力。如果在实验课上,让他们真刀真枪实战一下,对他们来说是很不错的锻炼。

在教材中有一些探究类实验,在课本中并没有给出具体实验方案,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意,并自己动手把它做出来。对学生来说其实是很大的挑战。比如在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时,有同学就动手设计出了一个水箱,装上两个不同粗细的水管,并在水管上连接上连通管来显示出水压的高低。效果相当的不错。在这过程中,挑水箱、找水管、连水管、密封水管等等。都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虽然物理是很多时候是要求学生有推理、逻辑、计算能力等等,但其实对语言表达的要求并不低,因为有关物理现象的表述不仅要准确、、清晰,还要求文字通顺、精炼。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交流,因为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物理语言表达问题,同时还要保证准确明了,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比如在科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很多学生在交流时,是说我这两块砖,比你的一块砖压缩海绵压的更凹。这种表达方式听起来没问题,其实是很不规范的。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转换成物理的说法。久而久之学生才会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物理探究课在初中物理中占有不少的比重,相应的学习内容也是最重要的。把这部分的教学资源利用好,能让学生在学好物理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各种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也得到应有的锻炼。做为教师,虽不是学习的主体,但一定是学习的主导。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贪图省事,只求结果,不重过程。牢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陈伟山.信息化环境下的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1):121-122

[2]徐军,赵选科,周战荣,孙红辉.网络时代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6):18-19

猜你喜欢

开放性语言表达创新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小小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