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下水文”,打开习作教学那扇窗

2020-10-21尹细云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策略

尹细云

摘  要:下水文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语文教师可以巧用“下水文”,制定出“精准定向、精确指导、精彩修改”等一系列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于永正老师也说过:“‘下水文是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最好的备课”。如果教师勤于写“下水文”,就能为学生习作表达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是帮助小学生打开习作学习的“神秘之窗”。接下来,本文就从“下水文”的作用和实施策略两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下水文;习作教学;精准定向;精确指导;精彩修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5-0018-02

1.“下水文”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1)“下水文”具有直观性和针对性。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而“下水文”作为一种作文示范,它本身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生动直观地告诉学生如何进行习作。教师在写“下水文”时,所选材料就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所用的语言也是学生的口吻来说,从审题、选材、组织材料、习作、评讲各个环节为学生“量身定制”,学生觉得非常熟悉和亲切,也就易于理解并接受。这就充分说明了“下水文”的直观性和针对性。

(2)“下水文”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要想学生能写出好的习作,教师在习作教学备课时,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抒学生所抒,思学生所难,铲除学生习作路上的“障碍”。于是乎,学生觉得教师确实为他们着想,就从心理上觉得写作文其实也没那么可怕,无形之中就会拉近师生的距离。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尝试写“下水文”,并在习作课上跟学生一起分析“下水文”。可以让学生对着“习作要求”,评价这篇“下水文”的优缺点,提炼出符合“习作要求”的几个方面,并提出修改建议。由于“下水文”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所以学生很容易找出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这样就会使课堂气氛十分和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读写结合的思维能力。可见,教师写“下水文”是让学生学会写作的一种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课堂教学手段。

(3)“下水文”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也许有人会说:写作文是学生的事,老师负责引导即可,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写“下水文”。此言差矣!正因为我们既要工作,又要忙于家庭琐事,没有多少精力来写作,所以更应写下水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老师教作文,就应该经常动笔,才能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还有一句诗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都充分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能理解、审题、有素材、写作技巧,只有亲自动手写下“下水文”才能变成自己的写作能力。本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也写过许多“下水文”,真心感觉写“下水文”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下水文”在习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作前下水,精准定向策略。定向,是指下水文教学在支援小学生习作学习时,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习作教学目标是习作教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习作的前提,是保证习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那么,该如何精准制定“下水文”支援小学生习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呢?一是,根据学情,找到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归纳出每个学段最关键的习作教学目标。三是,把前面两点“学生的最突出问题”和“学段中最关键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两者的共同点,作为精准定向的习作教学目标。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与温儒敏老师提出的“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的观点不谋而合。而且这样的教学目标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觉创作起来有法可循,能够激发出学生强烈的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中,“有独特感受”是关键目标,“有独特感受”就是學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而高年级学生习作中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就是缺少真情实感。那么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学习下水文,运用“通过具体描写来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指导方法,让事件更生动,让学生有话写,有真情实感,积累习作素材。这可成为高年级一节习作课的教学目标。

(2)作中下水,精确指导策略。“作中下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当场作文。这个时候下水,学生会觉得非常真实,教师可以轻松地进入写作情境,针对学生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非常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指导,教学效应立竿见影。当然“作中下水”必须建立在教师已经非常了解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会陷入盲目性,指导意义就不大了。

(3)作后下水,精彩修改策略。所谓“作后下水”,就是教师先批改完学生习作,就会对习作的成功与不足了如指掌,觉得有必要,就呈现“下水文”,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这样更能有的放矢。指导修改时,可以抓住学生习作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对照下水文中的相应段落,让学生阅读并指出,下水文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再让学生对比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足,在修改时做到胸有成竹。就这样,教师带领学生在自己的习作创造中来回巡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修改、补充和完善,最终领悟出修改文章的方法,把习作修改得越来越精彩。这样“对比‘下水文的修改”自然比枯燥的讲解更具体、明白,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课例】

笔者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时(习作要求:写一处熟悉的自然景观,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奇特之处。)在批改完学生的习作后,我发现进行:学生对“习作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把握不好,我就针对这两个方面写了下水文—《美丽的黄岐公园》,由于学生对黄岐公园的景物都比较熟悉,加上教师的评析,立即就能抓住这篇文章的要害,才思喷涌,修改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习作,如,《美丽的校园》、《家乡的池塘》、《家乡小院》、《南国桃园》等等。学生有了成功的感受,以后遇到类似的写景文时,显然容易许多。

因此,每当感觉哪一篇习作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写时,我只能使用“下水文”这一方法。虽然,在写下水文时,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写的语言要学生化,但为学生打开了思路,对此类作文有了感悟,学生写起来、教师评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所以“下水文”教学成了我习作教学中屡试不爽的“绝招”。

由此可见,“下水文”教学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把“金钥匙”。一个语文教师有无写作体验,对学生的习作指导,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写出高质量的下水文,把握好下水文的出示时机,制定出“精准定向、精确指导、精彩修改”等一系列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让“下水文”教学为学生搭建自主习作的平台,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习作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创作出一篇篇精彩的习作来。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巧用“下水文”这把“金钥匙”,帮助小学生打开习作学习的那扇“神秘之窗”。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我在作文指导课上的示范[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

[2]张忠诚.小学语文教学.例文教学支援学生习作教学的策略.中国语文报刊协会,ISSN:1004-6720,CN:14-1016/G4,2018.1-2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