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花儿”在农村小学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2020-10-21蓝伟洁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花儿传承农村小学

蓝伟洁

摘  要:“花儿”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民间唱法,深受临夏本土人民的喜爱。“花儿”在曲调和节奏方面有着特有的音乐结构,反映了人民的内心所想,具有极高传承和发扬价值,是认识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性的参考资料。虽然近些年“花儿”艺术在地区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和发扬,但从“花儿”艺术在学校的传承方面来看,临夏民歌“花儿”在农村小学的保护与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花儿”艺术的重视度不高,缺乏一定的知识积淀,随意改编的曲调较多。

关键词:传承;“花儿”;农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5-0005-01

1.临夏“花儿”的传承历程

临夏“花儿”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到现在仍然在增加,曲令达到两百首之多,被临夏地区的基层人士传唱的就有上百首。随着经济的发展,临夏地区的人们将这些朗朗上口的“花儿”曲调也带到了外地并发扬光大,花儿这种特有的民族唱法渐渐被更多的人熟知,“花儿”文化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并传唱,体现了民族艺术独特的语言艺术。尤其在2009年“花儿”艺术被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了申报并通过,得到审核和进一步的认可,“花儿”作为一支特有的艺术之花盛开在世界文化丛林之中。在后面的研究中,国家对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做了进一步的努力,在“花儿”流传较为密集的地区做了一系列的宣传,并邀请民间花儿歌手开展下基层联谊演出活动,从而计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当地政府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宣传“花儿”艺术。例如,建立了以“花儿”为中心的传承发扬地,定期开展“花儿”艺术表演赛,在民间流传的传统节日中融入“花儿”传唱,以此促进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近些年,更是在学校里“花儿”艺术逐渐地落地生根,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临夏“花儿”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花儿”艺术的研究不够细致深入

尽管临夏民歌“花儿”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传唱,但当前学术界对其研究的层面不够详细,查阅中国知网相关文献,对“花儿”艺术相关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共计文献4012篇,就“花儿”艺术进校园方面的相关研究几乎缺失。并且这部分论文中的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只是单纯的对花儿曲调唱法的特点做了详细的说明,就如何开展“花儿”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少。其次对临夏“花儿”的比较权威的专著较少,部分花儿唱法没有形成文本流传下来,导致临夏“花儿”这种民族艺术很容易失传。

(2)传承和发展的载体较少

虽然在民族地区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次的民歌“花儿”演唱会,但是其主要目的没有放在对“花儿”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上出发,商业化利益较为突出。导致这种民间艺术缺乏一定的传承。通过对民间“花儿”艺术传唱者的年龄统计发现,中老年人数居多,这就使得临夏“花儿”艺术的生命力不强。随着国家对普通话的推广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大多数青少年的心思基本花费在那些较为流行的现代歌曲上,校园里的学生也基本对临夏“花儿”中比较简单的曲目掌握不清楚,这就直接影响了临夏民歌“花儿”艺术的传承,使得一段时间里很难再得到新的突破。

(3)对“花儿”的改变使得原有的纯朴韵味缺失

“花兒”作为民间流传下来的艺术形态,有着特有的演唱方式,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使得一些“花儿”演唱者追随新的流行音乐的风潮,对传统的“花儿”艺术擅自改变,失去了原有的面貌。花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流传下来的文化积淀,是经过长期的推敲,用智慧一点点凝结而成的,富有特殊的唱法。而随着国家提倡国家语文文字规范化以来,很多民间“花儿”演唱者开始尝试用普通话来改变原有的唱法,其目的虽然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花儿”艺术,但是这种过度改变的唱法已经改变了“花儿”艺术的独特魅力,这就使得这种民间艺术变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4)对临夏“花儿”文化的开发利用缺乏一定的认识

“花儿”作为临夏州等少数省份特有的文化艺术,对于传承和发展这种文化艺术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虽然在花儿艺术的传承中有关部门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效果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对“花儿”艺术的重视度不高引起的。随着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提高,精神文明的需求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花儿”艺术所能满足的,加上流行音乐的影响,使得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渐渐淡化了。

3.临夏民歌“花儿”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花儿”的认知度,上升到学术研究

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是根,是老祖宗留给我们不朽的精神财富,少数民族地区的“花儿”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有着特殊的价值体现。对于从前文的分析可知,虽然学术界对民歌“花儿”做了相应的研究,但是从研究的范围而言,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新,对临夏“花儿”艺术的研究只是简单的唱法和种类的相关界定,所以倡导对临夏“花儿”艺术的研究应提倡研究者进一步认识这种民歌的语言文化,能够设身处地的从学习修养上升到学术研究,不断拓宽研究范围。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花儿”文化的真切感受和传承发扬。

(2)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花儿”民歌为主的校本课程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主要围绕传统的教学为主,学习的内容多以固定的教学内容。而在小学课堂中引入“花儿”艺术为主的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花儿”艺术的传承,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阶段使得学生能够传唱简单的“花儿”,不仅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使他们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花儿”艺术的魅力。另外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对发展学生的民歌欣赏水平而言也是很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花儿传承农村小学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