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检工作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发挥的作用研究

2020-10-21王洁

青年生活 2020年24期
关键词:纪检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国有企业

王洁

摘要:文章从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强化国企政工建设、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维护基层群众利益四个角度入手,分析了纪检工作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围绕形成正确认知、明确管理原则以及创新实践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纪检工作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发挥作用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纪检工作;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引言

国有企业既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所以其必须要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管理,以确保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正向性与持续性。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纪检工作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讨论。

一、纪检工作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一)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平稳运行的支柱力量,其经营能力、发展潜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因此,一旦国有企业内部发生纪律问题,将会对社会整体的经济运行状态产生波动影响,并进一步动摇我国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体系的根基。同时,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掌握在国家、政府手中,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政府的意志。所以,若国有企业内部发生纪律问题,很可能会弱化我国政府的群众公信力,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基于此,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做好纪检工作,有助于保障国有企业作为社会支持者、政府代言者的角色职能,充分发挥出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为“中国梦”伟大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大动力[1]。

(二)强化国企政工建设的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最根本的经营要求与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国企政工建设的开展基础。但从近年来的社会新闻来看,部分政工人员并未经受住金钱、权力等方面的考验与诱惑,在政治工作中迷失了方向,最终陷身囹圄,令人扼腕叹息。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度发生,就必须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在国企内部尤其是政工队伍中营造出反腐倡廉、改革创新的优质文化氛围,及时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腐败主义等负面文化苗头作出清理,可有效强化国企政工建设的整体质量与实践效果,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常”、“长”二字(经常抓,长期抓)贯彻到底。同时,充分发挥纪检工作对国企政工建设的约束和支持作用,还有助于落實好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党员干部对企业领导、基层员工的模范带头与文化传播职能,最终在国企整体队伍中形成爱党、敬党、学党、护党的号召力与凝聚力,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做出保障。

(三)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作用

若国有企业内部人员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负面思潮的侵害,将很可能发生企业公款私用、侵吞国家财产等情况,进而严重威胁到国有资产的稳定安全。因此,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做好纪检工作,实现贪污腐败、越权渎职等负面现象的早发现、早处理,可有效保障国有资产不被私人挪用,防止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四)维护基层群众利益的作用

2018年9月,中共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重要会议中提出:“要继续大力推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工作,切实以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由此可见,维护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纪检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纪检工作的落脚点。结合近年来的社会新闻来看,优亲厚友、与民争利、强拆强建、违法排污在社会中时有发生,国有企业领域中虽然极少出现,但仍应警钟长鸣。所以,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做好纪检工作,对保障基层员工乃至全体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关键作用。

二、纪检工作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发挥作用的策略建议

(一)形成正确认知,避免纪检工作流于形式

国有企业具有商业性、行政性、公益性等多重属性,使得企业领导、党员干部很容易在工作实践中出现倾向性。例如,国有企业中有很多政工人员是由生产、管理等岗位的优秀党员转岗担任的,其虽然身处政工队伍当中,但仍然心系企业的经营效益发展,故而将“生产才是硬道理”作为首要工作理念。这样一来,政工人员将很容易从主观上弱化对纪检工作的重视,进而导致纪检工作缺乏主体支持,最终流于形式、不得深入[2]。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国有企业政工人员必须要树立起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优化观念,全面学习党和政府的新规定、新政策、新言论、新要求,从而意识到肃清纪律、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从“生产至上”的偏颇观念中解脱出来,将维护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工作首位。这样一来,基于意识对行为的决定性影响作用,纪检工作的实践质量势必产生很大改善,其对国有企业良性经营、持续发展的作用也将得以显著发挥。

(二)明确管理原则,保证纪检工作有据可依

在国企政工开展中,只有构建出明确的管理原则体系,企业领导、政工人员以及基层员工群众才能对纪检工作中“什么该管”、“该怎样管”得出明确结论,进而营造出上下一心、协调配合的纪检工作氛围。具体来讲:

第一,要坚持“四个意识”的管理原则。所谓“四个意识”,即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以及看齐意识。将这一管理原则融入到纪检工作当中,要求相关人员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思想意识的监督管理,要求党员干部看待问题、实施行为时要站稳政治立场、树立大局观念、坚持党的领导、保持纪律一致,及时对政治立场不坚定、工作目光较短浅、响应号召“慢半拍”的人员进行教育引导或惩治处理,以免国企内部发生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情况发生[3]。

第二,要坚持“五个必须”的管理原则。所谓“五个必须”,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以及必须管好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在国有企业当中,党员干部通常处于中、高层角色,难免会受到钱、权等方面的诱惑。此时,在纪检工作中体现“五个必须”原则,可有效对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形成约束引导,避免其滥用权限优亲厚友、独掌决策的情况发生,从而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公平性与严肃性。

第三,要坚持“两个责任”的管理原则。所谓“两个责任”,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与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在纪检工作的实践当中,相关人员既要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点,全面排查和治理国有企业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贪污腐败、越权渎职问题,从而树立起党在基层实践中的廉洁形象,发挥出党对国企发展、民生保障的应有作用。在此基础上,纪检工作相关人员还需将工作范围扩大化、将监管内容拓展化,对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政工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并实施出相应的整顿办法,从而在消除“乱作为”现象的同时,防止“不作为”、“假作为”的情况发生。

第四,要坚持“纪在法前”的管理原则。现阶段,我国已颁布、修订了多部党员纪律管理方面的官方文件,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在国企内部开展纪检工作时,相关人员既要以相关法律条例作为行为依据,也要保证纪检活动严于法、先与法、全与法,从而尽早、尽快地消除贪污腐败、越权渎职等纪律隐患,经历地填补相关法律的实践空白,以免党员纪律管理的滞后化,导致严重纪律风险事故的发生。

(三)创新实践方法,提升纪检工作渗透质量

在提倡信息化发展、人本化管理的新时期,纪检工作的实践方法也应做到创新转变。

一方面,相关人员要顺应“互联网+”时代下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将纪检工作融入到网络环境当中,如开通企业纪检公众号、创建企业纪检官方微博等。这样一来,纪检工作相关人员可将大量的党政知识、纪检成果、公示信息发布到新媒体平台当中,供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党员干部以及基层职工随时查看。同时,纪检工作相关人员还可结合当下热门的短视频、vlog等信息传播方式,将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建设等知识信息融入到轻松、多样的视频情景当中,可达到更好的文化渗透效果。

另一方面,相关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纪检工作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积极构建出網络信箱、问卷调查、基层会议等多种渠道,与国有企业基层职工展开探讨交流,从而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国企内部领导人员、党员干部的工作状态,采集基层职工群体的切实需求,并实施出相应的纪检监察与问题惩治措施。

结论

总而言之,切实强化纪检工作在国企政工开展中的落实质量,是发挥国企价值、维护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因此,纪检工作相关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必须要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责任,着力发挥对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约束与引导作用,进而尽快、尽早地治理国企内部纪律问题,为企业、社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1]贾俊.加强国企纪检工作实效的几点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194.

[2]陈文.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在国企中作用和地位[J].智库时代,2020(06):43-44.

[3]张海明.坚持挺纪在前 忠诚履职尽责 切实提升国企纪检监察工作水平[J].冶金企业文化,2019(05):42-43.

猜你喜欢

纪检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如何开展县级广播电视台纪检工作
浅谈我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新形势下抓好医院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反腐败工作的关口前移
探索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思路
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作用分析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
石油企业纪检工作开展思路的研究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