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小学数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

2020-10-21朱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参与式学习教学创新小学

朱芳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逐步养成数学思维过程的阶段,每一个知识点和学习内容都需要学生以台阶式的方式进步,因此每一个学习的节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都有着重要影响,而且数学知识需要不断的积累才能够促进其综合解题能力。本文从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角度进行创新,根据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学习;教学创新

小学数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一个逐步过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影响学生的后期发展过程,很多学生在学习参与的关键环节很容易产生混乱,甚至会颠覆学生之前建立的数学知识框架,甚至对题型无从下手,因此教师的引导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

一、探索“学案导学”,构建参与式学习基础

“学案导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按照当前的学案作为教学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参与,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模式,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而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深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可持续性教育为主要前提,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同时也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为学生灌输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意识。另外小学数学老师在使用“学案导学”模式的时候,要能通过观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当前数学基础,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给予客观的评价[2]。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过于应试化,并不利于当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面对着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数学教学应该以实用为主,强调学生的应用、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学案导学”的教育模式特点首先是凸显了学生的教育地位,教师作为教育引导者需要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需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注重基于学生的兴趣作为学习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探究教学目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借助于团队协作的方式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学生沟通过程中不断的思想碰撞,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提升问题引导效能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虽然不是很深奥,但是学生的数学性思维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尤为重要,课堂中的内容大多包含大量的信息,但是老师在提问教学中需要与学生的掌握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能。很多教师的提问方式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导向,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优势,提问中实行启发式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思考引导。小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驱动他们学习的动力最好还是“兴趣”,增加提问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主动性,让学生深入学习。例如,在学习几何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相近的形状做成模型,用实物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哪个形状占有的面积更多,然后让学生给自己答案的理由,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合理性[3]。

在一个课堂中,我们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同学进行不同的提问,提问要具有不同的针对对象。老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利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所有学生一同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进步了空间。通过融入多元化教育体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的优势。

三、注重因材施教,探索数学合作教学

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模式主要被应用于新知识点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经常会遇到学习困难。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例题步骤以及相关知识点,但如果让学生重新做例题时,学生依然难以独立完成例题。在新知识点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处于似懂非同的状态,但又羞于提问,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说出个人疑问,在组内解决问题,并形成小组探究能力。但教师需要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1+1”学习效果未必会>“2”。如果组内成员数学能力均较差,学生在合作中掌握知识。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因材分层,对于学生数学能力有所掌握,并能够根据教学需求,将不同组员进行合理分层,重新构建学习小组,实现参与式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联合教学[4]。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新型教学之法,在素质教育开展初期风靡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但应用过程中发现学生自我合作学习效果不高,教师难以把控数学课堂,逐渐被许多数学教师弃用。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以学生为课堂核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课堂成为了教学新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再次成为教学关注点,许多教师积极研究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弊端。參与式教学由教师引领,合作学习为学生自主,联合应用两种教学方法,可以解决教学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联合训练,注重学生发散性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生数学能力包含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数学本身过于抽象,在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中往往老师教授了一套方法,学生们也都学会了但是如果题型变化了,很多学生就有点不知所措了,又或者是学生学会后产生了骄傲的心理不愿意再继续探寻其他的解题方式,这就是因为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学生们自己不知道如何进行“连接”,这个时候需要老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强化发散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同时很多小学生还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探究数学知识本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在参与式教学实践中,参与式教学是思维教学,是让学生了解知识、应用知识点第一步,要想真正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将浅层知识内化为个人数学思维,融入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之中。单一参与式教学无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需要配合使用多元学习模式,升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例题进行变换或者提升难度,检验学生研究成果,并给予学生新的学习挑战,实现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实现[6]。

结语

综上所述,大部分小学生对于数学课程都感觉难度大,这是因为小学生还没能形成数学性思维,一旦提升了教学参与度,就会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增强数学节点认识,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灌输,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积累和改造原有知识,提升教学参与的节奏,促进学生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方式探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1):32.

[2] 庞贞艾.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J].社会科学前沿,2020,9(01):66-70.

[3] 任新姿.小学数学"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5):94.

[4] 胡继军.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分析[J].速读(上旬),2019(8):82.

[5] 殷喜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7):82.

[6] 王海燕.让启发式、参与式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速读(中旬),2019(1):193.

猜你喜欢

参与式学习教学创新小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与式学习,走向化学课改最深处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