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学生成因剖析与防转策略

2020-10-21刘冰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问题成因问题学生

刘冰江

摘要: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水平低、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求学一再受挫、受不良人际关系和社会因素影响等,严重阻碍了求学向学心理的形成,最终步入“问题”的歧途。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问题学生的预防和转化更是我们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问题学生;问题成因;防转策略

引言

山区中学农村生源占比70%以上,学生求知欲普遍较低,又受家庭、社会诸多因素影响,求学向学心理难以形成,问题学生的出现实难避免。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首先应做到全员德教,同时对问题学生深入了解、摸清根源、对症下药、用心巩固,以达有效预防、转化之目的。

一、问题成因

1.家庭教育不到位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这并不是一句虚话。据统计,农村学校属留守儿童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64%左右,这说明这些孩子自小就缺乏父母的陪伴;除此之外,有大部分的留守学生要操持家务,甚至还要代替父母照顾老幼、上山下地等等,求学时间被严重占用又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束,家庭教育更无从谈起。

2.集千般宠爱于一身

父母的文化水平及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变迁、留守儿童中的隔代监护和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无法实现有效的家庭教育,最终导致学生行为不端、思想不正,毫无求学欲望。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千般宠爱,不让孩子受到一丁点挫折和委屈,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即使是不合理的也没二话。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不关心不过问,对学校德育工作家长不重视、不支持,孩子欺负人不理会、孩子被欺负代出手的现象比比皆是,最终养成了孩子无心向学、一心求乐和唯我独尊的性格。

3.因求学受挫而厌学

一方面,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会因环境的改变、课程的增加、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渐渐的跟不上教学进度,成绩慢慢地变差,求知欲望一再受到打击,又因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干预,逐渐产生了无心求学的严重心理障碍。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家长片面追求子女的考试成绩,对子女其他情况没有足够的关注和关心,也缺乏行之有效家庭辅导教育,在家长不当的学业施压下,该部分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逆反心理。据统计,初中阶段因求学受挫而转变为问题学生的占问题学生总人数18%以上。

4.法规制约和社会影响

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致使班主任在管理、转化问题学生工作中受到严重制约,甚至缩手缩脚,生怕管理、转化工作有违规定。在面对问题学生时,班主任仅能采取个别谈话、共同教育、家校互联等温和的方式进行转化教育,这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班主任、学校没有敬畏感,如遇上对学校工作不配合的家长就更是毫无办法。

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烟酒网吧、KTV舞厅、手机游戏机、机动车辆等对初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学生一旦受其影响,违纪、打架、偷窃、抢劫、辍学等情况将不可避免。2017年8月的因金钱持刀向爷案、2018年5月因手机暴打父母案。学生受社会等不良因素影响而自残自杀、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的案例不在少数,问题学生的防转工作相当严峻且迫切。

二、防转策略

1.究其因定其策

班主任在进行问题学生转化之前,应先通过细致、详尽的了解和调查,做好问题学生的跟踪档案,对每一位问题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性格品质、行为思想、生活习惯、学习状况、心理动向等均记录在案。在跟踪档案中要记录每次转化所遇问题、转化反思、应对策略等,以便于方案调整和实施,提高转化成功率。

2.做好学生心灯

由于学生受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限制,以及不良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因素的侵蚀,学生的心理发展非常容易产生偏差。因此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要演好学生心灯的角色,给予学生如父母般的爱,预防学生问题出现。面对已是问题学生的群体,要更多地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学习上的关注和指导、心理上的关怀和梳理、品行上的诱导和引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做好学生心灯。

3.严控留守学生

据统计,留守学生成为问题学生占留守学生总人数的20以上%。面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是建立留守学生跟踪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等情况;二是采取家校共育的方式,定期与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联系;三是开展心连心活动,班主任充当“宝妈老师”的角色,家长每周一个“爱心电话”,同学之间“互助共勉”;四是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等活动。

4.加强德法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普法工作中, 要积极树立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他们知祖国悠悠传承;二是开展纪念日教育活动,使他们懂恩情树正气;三是开展模范促学教育活动,激发他们求学求知欲望;四是开展发展观教育,竖起他们以学达功思想;五是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防止他们迈入违法犯罪之途;六是开展教德结合、教法结合的第二课堂和家校活动,在他们身边营造无处不在的德法教育氛围。

5.有效家校互联

有效的家校互联机制是问题学生防转工作的重点。有效的家校互联在于:一要健全学生家庭信息、家长联系方式等;二要摸清家庭教育水平和方式;三要力促家长支持和参与家校互联;四要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五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在外各方面表现;六要指导或与家长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七要举辦“家长会”“亲子共成长”等互动活动;八要通过信息平台、网教平台宣传德法知识及开展德法教育;九要做到家校互联的长期性、经常性、不定期性和实效性。

三、 社会共识和体制支撑

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高度的共识,要多了解多理解学校德育工作,不片面扩大学校或学生的极个别现象,不信谣不传谣,对学校德育工作起到真正的监督和支持作用。现行的德育制度相对于目前的社会环境、学生环境已明显滞后,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滞后的条例作出修订,并建立德育工作指引机制,支持和规范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结语

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前提下,做好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班主任必然且必需的工作。而问题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无可避免,班主任应通过可行有效的预防和转化之手段,力防问题学生的扩大化,力促问题学生的回心转意,切实落实全面教育之方针。

参考文献

[1]姜继涛,王建军.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90.

猜你喜欢

问题成因问题学生
管窥高中生习惯养成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浅谈概率学习中的问题成因与解决策略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正本还需清源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成因研究
岩土工程勘察内外业工作常见问题成因及改进建议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