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训练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2020-10-21刘真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呼吸训练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刘真

【摘 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过程中呼吸训练干预下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研究,认知呼吸训练干预科学、有效应用重要性与必要性。方法:将在我院收治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常规组”)与呼吸训练干预组(简称“训练组”),每组45例。观察与比较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够常规组与训练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训练组改善情况更好,各项肺功能指标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比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过程呼吸训练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临床疗效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呼吸训练;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识别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204-01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气短、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降低临床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不利影响,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综合效果的重要手段[1]。而护理干预方式、干预内容不同,其所获得的效果也不同,对此在提倡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高品质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的研究。以下是我院对呼吸训练干预影响的探究,意在抛砖引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炎性心脏病患者50例,阻塞性肺气肿40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经疾病诊断确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不存在沟通与交流障碍;(3)临床病情相对稳定;(4)患者及其家属知道、支持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类疾病、严重躯干疾病;(2)严重营养不良;(3)合并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4)研究肝功能明显异常;对象分组后,常规组45例,男/女=28例/17例,年龄30~70岁,患者平均年龄(62.37±5.36)岁,平均病程(3.42±2.77)年;训练组45例,男/女=29例/16例,年龄32~72岁,平均病程(3.75±2.48)年。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以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病房温湿度管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日常饮食护理、日常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为主,对患者进行干预。

训练组:在贯彻落实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呼吸训练干预。呼吸训练内容及方法主要有:(1)抗阻呼吸训练,即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卧位时在患者下腹位置(肚脐与耻骨间)放置适宜重(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进行重量調整,最重不超过3Kg)沙袋,训练时间为三十分钟,一日二次;坐位时在患者正前方放置点燃的蜡烛,蜡烛燃烧位置与患者口位置等高,患者将火苗吹响对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调整蜡烛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以及患者吹火苗时间。(2)缩唇呼吸训练,即患者用鼻吸气,缩唇做噘嘴状呼气(类似吹口哨),吸气与呼吸的时间比控制在1:2~1:5之间。(3)腹式呼吸训练,即患者取直立坐位或站位,躯体放松,以鼻吸气,以嘴呼气,吸气时腹部鼓起,向前、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向里、向内收缩,吸气(2s~3s)与呼气(4s~6s)的时间比控制在1:1~1:2之间,每日三至四次,一次5~20分钟,具体可根据患者情况确定。(4)扩张胸呼吸训练,即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由患者自身或护理人员对局部胸壁或胸背施加一定压力(根据患者耐受性确定),先呼气,再抗压吸气(吸气时间3s为宜),后放松呼气。(5)有效咳嗽训练,即患者取坐位或躯体前倾位,整体呈放松状态,颈稍屈曲,双手放在腹部,通过哈气感受腹部肌肉收缩规律,并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咳嗽。

1.3观察指标与判定

利用专门肺功能检测设备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观察、记录。包括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等[2]。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所产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分析可知,干预前常规组与训练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训练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明显由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要想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行之有效护理干预必不可少。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临床症状变化、病情严重程度、护理措施耐受性等)有针对性落实呼吸训练干预措施,结果发现:呼吸训练干预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VC、FEV、FEV1/FVC%以及FEV1%Pred均有所改善,且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呼吸训练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科学运用,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善于联合呼吸训练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过改善患者肺功能,环节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韩彩芳,张智霞,段冬仙.分析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5):124-125.

严晓晴,陈雅萍,常玉萍.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情绪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5):146+149.

猜你喜欢

呼吸训练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体育舞蹈的基本练习与呼吸训练方法研究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游戏教学法在言语障碍幼儿呼吸训练中的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COPD患者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