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泥干化技术的应用探究

2020-10-21朱瑞

神州·上旬刊 2020年7期

朱瑞

摘要:为提高污泥干化技术的使用效率,做好污泥干化处理工作。研究利用太阳能技术和生物干化技术的原理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提高干燥污泥和缩小污泥体积的目的。污泥干化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污泥的热值,通过使用自然热源实现污泥干化的操作。本文主要分析污泥干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污泥干化技术的选择处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污泥干化;自然干化;太阳能干化

引言

通过使用自然干化技术实现对污泥的水分处理,达到污泥干化的目的。利用热能技术实现污泥的干化操作,运用自然热源达到干化的过程。本文分析利用多种人工技术实现对污泥干化的处理,满足实际生产生活需要。

1.运用自然干化技术实现污泥干化处理

自然干化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各种能量将污泥中水分进行干化的处理。污泥干化处理主要在污泥干化场,使用的是污泥干化床,该处理方式的限制条件是应用于气候较为炎热的地区,并且具有较强的蒸发量地区。

1.1 自然干化的主要场所

自然干化主要发生在干化场中进行,工作的原理是利用蒸发除去其中含有的部分水分,在经过分离等环节,能够实现泥水的分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干化方法。利用自然干化措施能够将污泥含水率保持到合理范围之内,并进行压缩方便运输。整个处理流程包括,在过滤池底部铺设一层砂,污泥进入到池中后,会在重力作用下一部分进入底层,流出的这部分水会进入砂层,集水系统会收集这部分水,多余这部分水的排干会经历数天时间。通过上层的部分清液会通过溢流作用,直接进入溢流管中。还有一部分水会通过蒸发作用,这主要根据日照时间决定,通常情况下蒸发作用是最为关键的脱水环节,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进行。

1.2 利用太阳能进行干化操作

太阳能是最为环保的清洁能源,在开展干化操作时,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蒸发干化,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还能降低污泥的含水率。运用太阳能进行干化处理,操作时间较长,但无需消耗其它能源,对环保贡献较大。在使用太阳能进行污泥干化过程中会使用很少量的电能,平均处理一吨污泥会消耗不足一百度电。这样就能实现污泥干化的最低消耗,保证能源的合理利用,使用太阳能进行干化处理应该尽量选择太阳能辐射较为强烈的地区,保证蒸发强度,并且具有充足的土地资源。运用太阳能进行干化处理,能够实现节能环保、易于操作的特征。

1.3 利用微生物进行干化处理

污泥的干化处理主要目的是减少污泥中水的含量,通过使用微生物进行发酵,产生大量的热能为蒸发作用提供能量,并且给予一定的通风,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除去污泥中的水分。只有最大程度的降低含水量,才能保证干化后的物质体积缩小,方便進行运输和处理。污泥的干化处理能够有效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环境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2 污泥的干化过程分析

由于污泥干化的过程会引起污泥性质的改变,特别是在焚烧和转化的过程中会作为预处理单元进行使用,也能作为土壤的肥料改善土质。

2.1 污泥干化处理的基本原理

污泥干化操作过程是利用各种原理进行加热降低污泥中的水分。污泥中的水分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受到水分与固体颗粒状况的影响,在开展干燥过程中最先去除的是自由水分,然后去除的是间隙水分和污泥表面吸附的水分,这三种水分可以通过干化处理清除。而结合水分只有加热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裂解反应。

2.2 污泥干化的加热过程

污泥干化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需要对污泥进行预热处理,然后是进行恒速干化,最后在开展降速干燥处理。污泥的干化过程如图1所示。在初始预热阶段能够看出,对含有水分的污泥进行预热,能够去除少量水分。污泥温度达到要求温度时,也会达到干燥速率的要求。这样在恒速干燥时期,空气就会导热给污泥转化为汽化的水分,使污泥的表面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污泥中含有的水分就会汽化。在降速干燥阶段,空气所提供热量的一小部分用来汽化水分,大部分用于加热污泥,使污泥表面温度升高。干燥速率降低,污泥含水量减少得很缓慢,直到平衡含水量为止。

由图1可知,第二阶段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第三阶段为内部扩散控制阶段。图2所示分别为活性污泥、消化污泥和浓缩污泥的干燥特性曲线。由图可知,污泥在整个干燥过程中的状态分为三个区域:首先是湿区,在这个区域内的污泥能自由流动,能非常容易地流入加热管;然后是黏滞区,在这个区域内的污泥含水率为40%-60%,具有黏性,不能自由流动;最后是粒状区,这个区域内的污泥呈粒状,容易和其他物质掺混。

有两个方向,半干燥工艺(干燥至湿区的底部)和完全干燥工艺。

3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污泥干化技术的处理与应用,使用自然干化技术实现污泥干化处理,利用太阳能或微生物技术实现污泥的生化处理。讨论利用污泥的干化过程,为全面提升污泥干化过程,保护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晖,廖传华.污泥干化技术的应用现状[J].南京工程学院,2018.

[2]张栋,王三反.新型污泥干化技术综述[J].苏农业科学,2018.

[3]虞向峰,王庆海,曾贤平.污泥干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轻工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