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10-21宋爱华

神州·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初中数学有效性

宋爱华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在课后的有效延伸,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通过作业设计,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进行自主复习与知识检验,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解题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自主学习,从而锻炼数学思维品质,提升解题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教学策略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仅靠课堂上有限时间内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后作业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当中,不少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课堂形式的优化与创新上,而课后作业模式往往比较固定且单一,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种不重视课后作业的心态,十分影响其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课后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并适当展开分层作业布置,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重要性,在作业的指导下使其进行高效率的自主学习。

一、创新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

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效率,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往往不像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一样投入很多的精力,经常以习题练习册为主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久而久之,课后作业对于学生而言,变成了一种每天都需要重复进行的固定环节,且内容与形式毫无新颖性,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创新课后作业形式,将多元化的理念融入其中,丰富作业内容,在激发学生的课后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其进行适当地拓展提升。

例如,在教学《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探究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生活来发现几何图形,并通过大胆创新去应用课堂学过的几何图形,以此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通过观察实践的方式代替书面练习,以此来创新作业形式。又如《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课,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利用中心对称原理,构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是组织数学学科徽章设计比赛,让学生在课后结合所学知识与自身个性特点去大胆设计。在课堂中进行图案评选,通过这样,不仅优化了作业的形式,改变了学生以往对课后作业所产生的刻板印象,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创造学习乐趣,对其建立学科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融入分层理念,尊重学生差异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数学学科而言,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抓住重难点,并紧跟课堂的节奏,而有的同学则相对吃力,理解效率也很低,从而产生学困生现象。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按照统一的形式与标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从而使得课后作业在检验学生课堂知识吸收成果与自我拓展提升方面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此外,统一的作业标准使得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得不到适合自己数学能力的有效训练,长此以往容易打击其学习自信心,产生不良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分层教学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来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充分照顾不同层次水平上的学生群体,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构造一个应用题目,并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组,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应用迁移能力。另外,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后作业要求方面进行细分处理。针对班上学习吃力的学生群体,要求其主要列方程组即可,并将方程式中每个符号的意义用自己的语言進行解释说明,以此帮助其巩固强化基础知识。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群体而言,其具备一定的基础应用能力,但容易出现马虎等问题。教师应鼓励其挖掘自己的数学潜力,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多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并按照标准的解答步骤来规范自身的解题行为,逐步提高其数学学习的规范性。最后,针对高层次水平上的学生群体,教师应结合其每位学生的优势进行针对性扩大,并培养其学科思维。比如提供给学生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组,使其以此为依据描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此锻炼其逆向思维。通过这样,将分层的理念与课后作业设计相结合,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按照自身的学科情况与能力水平获得个性化地提升。

三、民主化作业批改,鼓励学生参与

作业批改是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的反馈,是课后作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在实际教学当中,作业批改的任务完全由教师负责,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且不利于学生自我反思与及时检查等习惯的形成。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往往完成作业后就认为自主学习任务已经完成,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这一心理习惯进行作业批改环节的创新。让学生也加入到批改反馈的环节当中,通过自批、互批等环节,帮助其自我检查的同时重复记忆知识点内容。

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为例,教师通过布置不同类型的全等证明题来帮助学生将判定条件进行分类整理,并从中找出解题规律。在作业批改时,首先将标准答案布置发给学生使其进行自主纠正,并将其中出错的地方用不同颜色或符号进行标记。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第二次批改,小组成员互换作业,按照标准答案继续寻找错误,最后,在小组内讨论哪个题目最有难度,并对题目的解题思路与创新方法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这样,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反思的机会,还能够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动力,通过同学合作进行高效率学习。

四、结语

总之,课后作业既能够有效承接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自我检查,对其形式进行优化设计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解题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注意作业难度、数量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围绕学生当前阶段的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并以有趣的形式来激发其自主完成作业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写作业建立数学学习热情,最终实现学科能力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然.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实效性探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6):0153-0153.

[2]范玉山.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中学版),2019,000(008):233.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初中数学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