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与生活整合的创新作业的研究

2020-10-21彭荣

神州·上旬刊 2020年7期

彭荣

摘要:作业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今,因为各种考试以及升学的压力,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语文作业缺乏科学而全面的认识,他们把“题海”战术当作是提高成绩和名次的法宝,部分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作业内容不够精简,在作业的难度设置上缺乏层次性,存在练习内容的无效重复现象,在作业的评价环节也存在着过于单一,过于简单的现象。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对语文作业提不起兴趣,大大降低了語文作业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与生活整合的创新作业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整合;创新作业的研究

引言

生活和社会是进行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很多时候生活就是教育,社会也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于学校的教学,要将学校、生活和社会三者结合起来。使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活元素来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语文的知识,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从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来看,大部分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综合文字拼写水平并结合自身的主观态度优化作业设计。因此,以往的作业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背诵课文、书写生字生词等,之后由教师负责批改作业或者是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学生则主要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语文评价为主,这也会导致学生的语文水平出现两极分化。大部分家长也反映辅导、检查学生作业太辛苦了,虽然说当前我国提倡家长应参与并配合学生的课后学习,但这并不是教师让学生家长过多承担作业检查的理由。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学生的学业数据,融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学过程,智能分析收集到的各项作业数据,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以此实现多维度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目标,帮助语文教师实现终端的作业检查工作目标,便于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决策,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切实落实因材施教。

二、小学语文与生活整合的创新作业策略

(一)更新作业观念

要想改善目前语文作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应该更新作业观念。家长、教师、学生都要摒弃不科学的作业观。作业不是以数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的,好的作业,应该是精练的,既能让学生巩固旧知,又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每一份作业,都需要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设计。作业的设计也要合乎教学实际,如果当天的学习任务已经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做与课堂教学重复的作业了,有松有紧的学习节奏,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立足生活,设置实践体验型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只要灵活把握时机,巧于创设种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锻炼其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

(三)关注差异,设计分层性作业

如今的作业可谓五花八门,听说读写一应俱全。作业量多,学生疲于应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既能让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吃饱”,又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吃好”,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整体效果。笔者一般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积累性作业,如听写、背诵、摘抄等,一般适用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第二,模仿性作业,重点在对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能简单运用知识,一般适用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三,创新性作业,问题灵活,注重理解、运用、想象、创新,比较适用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四)控制数量,拓展形式

由于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学校还是将知识的传授与强化训练放在首位,最普遍性的操作方法就是安排大量的课外作业。根据我的调查,身边好几所小学六年级中等生,每晚的家庭作业三个小时都做不完,对稍微差一点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无期徒刑”。这种机械盲目的注入式训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成绩,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业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减少数量,在含金量上下功夫。具体做法就是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尽量不留到课外,能在学校完成的作业尽量不留到家庭。即使安排家庭作业,也要科学合理:一二年级以诵读为主,时间十分钟左右;三四年级以基础知识巩固为主,时间二十分钟左右;五六年级以拓展延伸为主,时间半小时左右。

(五)作业评价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多向评价,共同参与其中。传统的作业评价以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教师可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应用多向评价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可以采用的多元评价方法有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下也能逐渐纠正自身的错误,科学评价自己与他人。(2)注重多次评价,让学生体会成功喜悦。大部分学生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十分满意,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也渴望获得成功。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业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单单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教师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策略与作业评价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冬.整合语文教材,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49.

[2]卢金明,芦学枝.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探讨[J].学周刊,2018(25):93-94.

[3]李娟.小学语文与生活化教学的有机整合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