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刍议

2020-10-21沈一健

神州·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语感习得内化

沈一健

摘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能遇到一类学生,他们很认真也很刻苦,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又有激情,但是英语学习起来总是很吃力,成绩却不见得很好。关于这类学生,他们往往存在学习英语的方法问题,问题的核心指向本文要讨论的内容——语感的培养。本文致力于从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阐释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关键词:英语语感;习得;内化;语言信息;目的语

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学习,具有其特殊性。掌握一门语言不仅仅依靠“学得”——即知识的积累,更需依靠“习得”——即技能的掌握和熟练,而语言的熟练运用需要有强烈的语感作保障。英语对于我国的学生而言,是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众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只注重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采取题海战术,不注重英语语感的养成,从而导致英语学习低质低效,无法真正掌握和熟练英语各项技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培養语感,习得英语技能。

一、从英语听力方面着手

利用英语听力来培养语感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唯有大量的语言材料的“输入”,才能使得学习者有条件不断获取语言信息,进而内化形成自己的语言,经过再加工而实现语言的“输出”,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

听力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种类型的英语音、视频材料非常丰富,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听力能力的内容,指导学生精听和泛听结合进行练习。精听的材料可以选自课堂使用的英语教材,在听力精读练习的同时,教师应当结合听力材料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听力技巧,如连读,弱读,音素的辨别,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的区别等等。

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英语泛读的练习,听力材料可以下载自互联网,如英美国家的广播、电视、电影、戏剧的内容;材料必须经过选择,以确保内容的健康,难度的适合,另外还要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点。英语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每次都必须保证一定的练习时间量,每天都应该有固定的时段来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从听力方面对学生进行长效,持续的英语信息输入,如果信息的内容又是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渐具备英语语感,学习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从英语口语方面着手

英语口语是学习者进行语言材料输出的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利用口语练习也能有效地培养英语语感。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产生紧张的情绪,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开口练习,不要怕犯错误,首先要能够说出来,才会有后续的进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英语口语的常用语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句型替换练习;也可以提供多个场景的典型会话,要求学生模仿这些会话进行练习。在句型和会话的选择上,尽量采用英语国家的原版内容,使学生接触到一手的,地道的英语口语;此外,条件具备的话,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区分不同英语国家的口语,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国的英语口语不仅口音不同,惯用法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在课外,教师可以在校内组织诸如英语角,英语口语俱乐部,英语戏剧表演之家之类的社团,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口语练习,也可以利用国际交流的机会,带领学生走出去,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机会,如友好学校访问,英语国家夏令营等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只有英语口语的实践丰富了,才会在不断的试错和纠错中成长,培养起强烈的英语语感,最终能自信而自如地开口说英语。

三、从英语阅读方面着手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英语听、说的机会较少,且限制条件较多,因而从阅读中培养英语语感是最为普及和常见的。尽管如此,相当数量的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阅读在英语语感培养中的作用,教学的重心放在语法和习题等方面,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不够,英语语感缺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英语阅读和听力一样,同样需要“精”和“泛”结合。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并不少见,指导学生进行泛读则往往因为限于课时而开展得比较少,其实相比精读,泛读因其接受信息量大,接受信息过程连续,接受信息更具主观能动性,而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于英语泛读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列一些书单,不同的书单提供给不同层级英语水平的学生来使用。泛读材料的选择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材料中每一页的生词原则上不应超过5个;其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点各不相同,只有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文章,学生才能做到高效、自主阅读;第三,应该优先考虑阶梯阅读类读物,因为这类读物具有阅读上的连续性,能自然地进行阅读衔接,从而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汉双语读物,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双语分级阅读等都是可供选择的丛书。

关于英语泛读的阅读技巧,教师有必要为学生作充分的讲解。泛读进行的过程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过程,因而不建议学生遇到生词停下来查字典,以免破坏阅读的连续性,降低吸收语言信息的效率;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速度,不能拘泥于一词一句,应以领会核心含义为主,教师应该介绍“跳读”、“略读”等技巧,引导学生做快速阅读,高效处理语言信息;阅读能力到了一定水平的学生,教师还可以介绍“折痕阅读法”,即把一页阅读材料进行中间对折,阅读时学生的目光围绕着折痕进行S形扫视,以达到更高效率阅读的目的。总而言之,英语泛读强调阅读过程的“快”和“连续”,只有做到这两点,学生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英语语感。

英语泛读还需要量的积累,只有阅读的量大了,学生接受的信息才够丰富,够全面,够具体。阅读的量和前面讲述的阅读过程的快速、连续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给学生提供语言信息的刺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导向,主动寻找阅读材料,学生有了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英语阅读的量必然大幅增加,在这个过程中,英语语感的建立就不再是难事了。

四、从英语写作方面着手

英语写作是学习者进行语言材料输出的书面形式,写作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四种文体,教师应就每一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向学生作基础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方式行文。在此基础上,写作应定期、经常进行,对于写作的作品,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字、词、句方面的指导;如果教学任务繁重,也可以不予指导,但要保证学生按要求认真完成了写作。

学生英语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目的语为基准,进行语言材料组织,构建的过程,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可能在字词上,可能在语法上,可能在逻辑上。对这些错误,学生有能力应用自己已经学过的英语知识、习得的英语技能来主动修正,无论教师是否提供相关帮助,只要写作定期、经常进行,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都会得到迅速的提高。国内许多的英语教育名家,如孙骊,陆谷孙,桂诗春等,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示后来者,要重视写作,要坚持写作,即使如书信,日记等,也是极有益的。

学生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一开始不必追求準确,追求完美,作品篇幅也不必很长,要让学生轻松写作;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写作的不同形式和功用,让学生有写作的动机和兴趣。只有学生常常进行英语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试错和纠错,对英语语言的认识才能不断地加深,在此基础上,英语语感也就不知不觉地降临了。

五、从英语翻译方面着手

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对英语语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目的语和本族语的转换需要建立在充分消化、吸收目的语的行文方法、语言逻辑的基础之上。

教师应该告诫学生,避免“死译,硬译,错译”,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两种语言都不是绝对对应的,所以学生应该学会以英语的语言习惯,语法特点来组织句子或理解句子。翻译也是一种形式的写作,是一种再创作,在语言组织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已经内化的英语知识和技能,通过文字向外界进行输出,因此,对于培养英语语感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经典的,文字优美的范文,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或者背诵,如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等。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相关篇目,能够了解到翻译名家的翻译技巧,深刻理解翻译“信达雅”的标准,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

此外,在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加以注意,如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使用英英词典来查阅生词,其原因也正是因为英语和汉语并非绝对对应的。英英词典取代英汉词典,有助于学生摆脱对母语的依赖,有助于学生做到以英语去理解英语,养成英语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培养语感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在帮助学生掌握单词、句型、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培养英语语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中,优质高效地学习英语,习得英语技能。

猜你喜欢

英语语感习得内化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探讨高中生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
英语专业学习者音段习得状况跟踪调查研究
儿童英语口语习得研究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