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儿童传统文化读物的深度开发

2020-10-21张凤

神州·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儿童

张凤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愈发重视。在儿童读物中,做好传统读物文化的深度开发,能够扩展儿童的知识面,使儿童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为儿童的今后学习、生活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更能增强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这就给图书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儿童传统文化读物出版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了儿童传统文化读物的深度开发策略。

关键词:儿童;传统文化读物;深度开发

一、儿童传统文化读物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选材内容相近,缺乏新颖性。儿童传统文化读物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图书题材领域,很多出版单位都想要抓住这一方面,这样就导致市面中图书整体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各个单位的图书选材比较相近,存在比较突出的内容同类化问题。而且在阅读版面,大多以文字、拼音和图画这三种元素为主,这样就使的图书缺乏创新,从而降低了图书读物的阅读深度,难以激发儿童的阅读主动性;其次,图书读物内容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由于各个出版社都想占领一部分儿童读物市场份额,出版社数量庞大,很难保证所有图书都具备高质量。例如图书的拼音标注错误、排版错误,而且部分编辑人员对于历史文化掌握不是十分全面,在配插画时,插画的人物形象、服饰、配饰等与时代特征不相符,这样就很容易给儿童造成误导。

二、儿童传统文化读物的深度开发策略分析

1.做好读物内容选择,合理布置图书结构

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涉及范围非常广,可以用在儿童文化读物中的素材也比较多,这就给读物内容的选择带来了比较多的可选性。在选择读物内容时,应当分析读物会给儿童带来什么转变,不要盲目选择读物内容,而要体现出自身读物的特征点。儿童传统文化读物应当对儿童起到爱国思想教育、社会人格教育以及素质修养教育等方面作用。在《弟子规》和《三字经》中的一些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思想实践存在一定差异性,这就需要做好素材内容的辨析工作,寻找适合当下教育要求的内容。而且为了提高读书的实用性,还应当在拼音、汉字、图画等元素基础上,添加注释、翻译、思考、交流、实践等板块,这样可以让儿童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完成思想交流与分享,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遵循阅读适宜性原则,将图书读物分段开发

传统文化内容范围比较广,在选择内容时要遵循适宜性原则。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性,如果读物的内容过于向高年龄段倾斜,会给低年龄段的儿童增加阅读难度,也会影响儿童的阅读兴趣;如果内容过于向低年龄段倾斜,会降低高年龄段儿童的阅读价值性,进而影响儿童阅读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接受能力、分析和思维能力等因素,将传统文化图书读物进行分段开发。例如低年龄段的儿童可以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读物,对于高年龄段的青少年,则可以阅读《论语》、《孟子》、《资治通鉴》等读物。由此可见,儿童传统文化读物,应当采取分层、分段式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其阅读适宜性。

3.招募优秀的作者队伍,提高写作队伍整体水平

读物作者整体素质会直接对儿童传统文化读物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当不断提升作者队伍的素质水平。儿童传统文化读物与其他读物作品有比较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作者不仅要保证素材内容的适宜性,保证读物语句在不失原意的同时,做到通俗易懂,而且还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心性和特征,要有强大的传统文化文学功底。因此,可以针对儿童传统文化读物的特殊性,招募优秀的传统文化研究人员、优秀的语文教师,让二者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出各自优势,这样才能提高儿童传统文化读物的整体质量。另外,要注意作者在编写读物文章时,要在通俗易懂的同时,使读物内容生动有趣,但要避免使用低俗用语和网络用语,避免出现违背传统文化读物开发初衷的情况。

4.结合特色文化,开发具有地域性特色文化读物

儿童传统文化读物的深度开发,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开发具有地域性特色文化读物,这样有助于提高读物的深度和内在价值。每个地区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这是非常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应当加以开发和利用。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写出了“黄鹤楼”这一景物,这样就可以使当地的儿童在阅读这一文章读物时,产生浓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提高自身学习兴趣。每个地区都有着其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在开发阅读读物时,就可以抓住这一资源,以此为着力点,使儿童传统文化读物更具阅读价值和传播价值。

5.提升图书编辑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图书质量管理

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较强,因此为了保证图书质量,就需要不断提高图书编辑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对图书内的标点符号进行检查、保证阅读语句通顺、措辞合理、拼音标注准确、注释准确,保证插画要合理。而且在部分传统文化读物中,還会有一些文言文诗词,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编辑人员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语文常识。而且编辑人员要做好基础性检查工作,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在开展编辑工作时应当养成多查资料的好习惯,保证每篇文章、每本读物都能对儿童产生积极影响。

三、结语

做好儿童传统文化读物的深度开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要将儿童传统文化读物的深度开发作为一项长期性建设性工作,做好读物内容选择,合理布置图书结构、遵循阅读适宜性原则,将图书读物分段开发、提升图书作者和编辑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图书质量管理、结合特色文化,开发具有地域性特色文化读物。这样才能使儿童传统文化读物更有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而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理论思想。

参考文献:

[1]何威.如何做好少儿传统文化读物的深度开发[J].出版参考,2019,792(2):40-42.

[2]胡雪凡.传统文化类少儿图书市场现状与开发意义[J].新媒体研究,2017,3(15):125-126.

[3]张岩.传统文化图书出版中的问题与编辑责任刍议[J].出版发行研究,2018(07)

[4]孙莹.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的出版与文化传播的思考[J].传媒论坛.2019(11)

[5]赵丽,石开玉.建设文化强国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的出版[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01)

猜你喜欢

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2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9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7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0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74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69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