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2020-10-21廖春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9期
关键词: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廖春婷

【摘要】小学生年龄小,普遍具有活泼、好动、贪玩、坐不稳的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及时创设悬念,提高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在学习上。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在课前、课中、课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节点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处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课前,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对“有趣、好玩、新 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对故事、童话、动物非常感兴趣。课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为他们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情景,选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相一致的学习素材,把数学中的问题编成童话、故事,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接近数学、学习数学,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笔者编了这样的故事情境:笔者对同学们说:“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课堂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然后,笔者用课件播放游乐园活动场面:孩子们你追我赶,互相嬉戏,玩得可开心啦;旋转木马呼呼地旋转,碰碰车时而急速、时而悠悠有晃荡,海盗船在慢慢有摇摆,湖中孩子们在划船, 最刺激的就是过山车……整个世界成了学生的乐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好地教学,笔者让学生一边认真观察,一边思考这些物体运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播放完毕,笔者及时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交流,把物体运动具有相同特征的进行归类。从而得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感受平移的特点,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感受旋转的特点。这样,创设故事情境,自然而然导入新课,不仅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够让学生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课中,创设问题情境

课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开放、热烈、富于创造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如下四点:一是问题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必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年龄特征,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二是问题情境要导向明确。问题情境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问题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学习掌握教学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并发展思维能力。三是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能见到、能做到、能想到,而且具有强烈趣味性的,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问题情境难度要适中。问题情境不要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太繁琐、太难,而是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让学生感到力所能及,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上课前一天,笔者就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卧室用了多少块磁砖。课中,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的卧室用了25块磁砖,小红的卧室用了25块磁砖,她们的卧室面积大一样大吗?当提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齐声说:“一样大。”“真的一样大吗?”笔者问道。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有的学生就认为“不一定,因为磁砖有大有小”。那么,怎样才能确定卧室面积呢?大家一致认为,要通过计算才能知道。因此,笔者出示小明和小红调查的数据。小明的卧室:25块磁砖,每块磁砖边长60cm;小红的卧室:25块磁砖,每块磁砖边长80cm;学生们很快算出她们卧室的面积:小明的卧室面积是9平方米,小红的卧室面积是16平方米。这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不能只靠简单的数据就作出判断,要通过分析、计算才能正确解决问题。也使原本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有趣味性、有生活性,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成功。

三、课后,创设探索情境

课后,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探索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创设探索情境更能让学生加强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感受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和勇于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创设探索情境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指导学生研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大胆实践、大胆研究,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真正主人。

例如,笔者教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创设了这样的探索情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找出来吗?并计算出它的面积吗?计算它们的面积要知道哪些数据?学生们一下子说出很多物体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第二天汇报时,有的学生计算数学课本封面,有的计算作业本封面、有的计算课桌面,有的计算了客厅的面积……创设这样的生活探索情景更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解决生活中實际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各种教学悬念,激发学生的潜能;创设各种教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小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J].科学教育研究,2019(2).

[2]戴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9(5).

[3]王玉美.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J].广西教育,2019(11).

猜你喜欢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