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部为例

2020-10-21黄婷婷梁冰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广西

黄婷婷,梁冰林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 545006)

在大学生就业面临复杂严峻,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加及医学特殊的专业性强特点的情况下,护理行业的就业受到了社会各层面的关注。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各大医院护士配置数量要符合规定要求,加强基层护理人力配备,对人才队伍的素质要有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内涵要全面深化”等方面的目标,这些指导思想与原则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该文主要通过对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部近5年高职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1 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现状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部是广西科技大学直属二级教学单位,现有高职护理全日制在校生3 535 人,近5年平均就业率在91.00%以上。

1.1 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在毕业生人数方面,2015—2019年高职护理毕业生6 620 人,其中男生485 人,占总人数的7.33%;女生6 135 人,占总人数的92.67%;性别比例为1:7.91。这种比例对于护理行业的女多男少的现象是一致的,我们可以通过图1看出近5年中,高职护理毕业生的人数呈正态分布,2016年的毕业生人数最多。

在总体的就业率方面,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2015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7.51%;2017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2016年有所上升,上升幅度为7.73%,2018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2017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1.44%,201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2018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2.99%,说明了高职护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近5年呈不规则的波动形式出现,近3年呈现下降趋势。如图2所示。

图1 2015—2019年高职护理毕业生人数

图2 2015—2019年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率

1.2 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区域流向、就业层次情况

1.2.1 就业单位性质

高职护理毕业生因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多元化的行业就业受限,就业面相对其他专业比较狭窄。通过表1看出,2015—2019年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类别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单位和私营企业,近5年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趋向稳定。近5年来,医疗卫生单位就业人数比例约为84.37%,为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

1.2.2 就业区域流向

近5年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主要区域流向在广西本土,5年持续都保持在92.00%左右,其次为华南地区,5年平均保持在6.00%左右。从分析可见,广西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体现了就业地域性相对较为狭窄的特点,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未达到多元地域性的就业形式,如表2所示。

1.2.3 就业层次

各级医疗单位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其中综合性医院三级医院护理医务人员需求大多限于人才流失补缺及人才储备上,对毕业生学历和素质要求逐年提高,对于高职护理层次人才需求情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高职护理毕业生对基层就业(综合性医院一级)、其他医疗机构及其他非医疗机构工作接受度较低,近5年中占比分别为2.30%、6.48%、16.23% ,见表3所示。

2 应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2015—2019年高职护理就业数据分析来看,高职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及特点性。医疗卫生单位,综合性医院的三级、二级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对基层就业、私营医院及非对口就业单位青睐度不够,以致贻误最佳就业时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从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毕业生所在省为毕业生选择的主要战场,特别是部分毕业生及家长“家门口就业”的意识严重,坚决不考虑生源地以外的就业单位和机会,就业地域选择显著。对于以上的就业现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以更优的质量,构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中,顶层的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关键点,高校作为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的主导角色[1]。首先,在就业创业理论课程体系方面,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评价机制的配合和教学制度的保障,创建一个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主导,突出面试技巧、面试礼仪、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就业实践特色的就业指导课堂,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使专业特色逐步凸显。其次,在就业创业实践体系建设方面,打造一只“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外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充分运用其学习经验和社会经验,做到精准化、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已达到更优质量的目的性[2]。

表1 2015—2019年高职护理就业单位性质

表2 2015—2019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情况

2.2 多方举措,建立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高职护理毕业生在择业时依旧首选综合性强的医院,选择在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占比非常小,就业期望值高,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高校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校地的互动培养、教育引导、毕业后跟踪辅助机制等方面构建就业长效机制,激励更多大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3]。

2.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一专多能”高素质人才

目前各级医疗单位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迫切,特别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呼唤声越来越大,作为高职护理毕业生在学历方面已处于弱势状态,需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一专多能”的毕业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巩固其就业市场。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以自身专业知识为主导,职业素养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岗位胜任力培养等方面辅助,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执业能力、人文素养高及职业道德高的应用型的护理人才,不断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专多能”高素质人才[4-5]。

2.4 新时代契机,搭建全媒体就业服务平台。

高校毕业生都是属于独立特性的个体,在构建就业服务体系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分类指导,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精准推送就业服务[6]。目前高校手机屏及平板屏的使用率占主导性,可充分利用微信、手机APP 及自开发的网站结合社会需求的导向搭建一个全媒体平台,实现优质就业服务、就业信息内容传播最大化。

3 结语

在经济不断增长的新时代,高校必须紧密联系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加强高职护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构建其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使其顺利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广西
广西贵港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