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2020-10-20程振生

读天下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生数学

摘 要: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求异,建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平台。基于此,文章从创建教学情境、培养求异思维、诱发思维发散能力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四个方面,进行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一、 前言

学生从牙牙学语时就萌生了数字概念,上学后逐渐萌发了逻辑思维。学数学不仅仅是学数字,它还关系到很多其他问题。互联网概念的引入,再次激起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热潮。信息时代,大数据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引起了人们对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视,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小学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期,也是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期。

二、 创建教学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直观的东西更易于被他们理解,因此,在创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创建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寻找答案。例如,在讲授“长度单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可以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的物品。上课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用刻度尺测量准备好的物品,然后将测量结果写到黑板上。教师逐一检查测量结果。写得对的学生,教师可给予小红花獎励。写得不对的学生,教师可让其想一想自己错在哪里。用这种方式导入教学,轻松又有趣。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测量书桌的长度、黑板的长度、粉笔的长度。这种用实物测量的方法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长度单位有更直观的了解,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情境设计不仅体现在教学道具上,更应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三维动画效果完成课程讲解,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例如,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借助CAD完成角度转换,让学生看到多种形式的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培养求异思维

数学教师要激励学生勇敢探索,打破固有思路的限制。对于学生无拘无束的想象,教师不能打击,而应该发掘其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勇敢创新,挖掘学生内心的想象,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要像朋友一样与学生相处,使他们愿意与你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阶段,小学生一般都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但对事情的表达能力欠佳,只能表达直观的东西,对于有深度的东西,需要教师用心挖掘。教师要勇于和学生谈心,让学生真正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讲授“对称现象”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找到教室内所有具有对称特征的东西,每个学生找一个,不能重复,每找到一个,就把它写到黑板上。全都完成,再一一检查。对于写错的学生,不应立刻、全盘否定,应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错了,然后再举一个例子。完成这个活动之后,再组织学生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对称图形,用剪刀把自己画的图形剪下来,将其对折,看看对折后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在数学探索学习中,除了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还要发挥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实践证明,学习小组以4~6人最为合理,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完成教学中的互补,每个人在听完别人阐述的观点后,又可以产生出新的观念,可以帮助不愿意思考的学生尽快成长,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

四、 诱发思维发散

总结与推理是研究处理问题的常用数学思维方法。有总结和推理能力,才能发展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设计了发散思维检测,用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来衡量创新创造能力。在完成流畅性和变通性后,才能完成独创性。例如,在教授“5的乘法口诀”时,先保证让学生流畅背会5的乘法口诀,无论从5乘5开始,还是从1乘5开始,均能准确快速答出。此时,可以适当启发学生思考5乘5和5个5相加有哪些关联和区别,使学生知道变通,进而学会创造。

课程教授过程中,要灵活多变,既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眼、手和脑并用。智慧是创新的力量,吉尔福特认为智慧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内容、产品和操作。在引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时,先将内容用简单的话术介绍,再引导出要表达的产品,然后让学生在这两个前提下进行操作练习。例如,在教授“年、月、日”时,教师应先用学生们可以理解的话术简单讲解什么是年、月、日,让学生想一下我们多长时间过一次“年”,年和月是什么关系,提示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点,动手在纸上写出年、月、日的关系。发散思维在于引发思考,教授课程不仅仅要围绕教学内容,还要结合生活,诱发想象。

五、 开展实践活动

中国教育家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数学学习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应该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教学中应该多开设教学实践活动,增加数学知识和生活实例的结合。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首先,教师要事先帮每个学生准备若干木棒,让每个学生自己在桌面上摆出三角形。当三个木棒长短相同时,摆出等边三角形。当两个木棒一样长,另一个不一样长时,变成了等腰三角形。还可以两个学生合作,拿出五个木棒,变成三角体。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引发学生的立体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研究问题和探索知识的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课改”的教育趋势下,在新的教育形式的倡导下,实践创新教学越来越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实践课程的研发中,运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物品,进行课程研发创新。数学是数字的艺术形式,只要善于用心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定能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正所谓,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六、 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是个人、企业及国家不断进步的发动机。现在的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是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祖国的新时代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科技,更需要创新创造型人才,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运用自己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这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萍.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8(10).

[2]伍红伟.试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2).

作者简介:

程振生,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生数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