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0-20杨一斌

广告大观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现状,并针对高校社会化后勤管理体制不健全、高校与后勤实体产权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从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体制、明确双方关系两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管理;管理工作创新

引言

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是指将后勤管理工作纳入到社会经济体制中,并以企业管理模式开展管理活动,由后勤机构和相关企业自行承担经营风险和收益和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全新的教育環境中,高校所实施的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突破传统后勤管理模式的局限,并在后勤机构独立运行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结合高校后勤管理现状,提出适应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发展对策,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后勤社会化管理主动性不强

1、部分高校管理层认为学校后勤社会改革后,学校与后勤部门由原来的上下级变为甲乙方关系,将严重牵制学校对后勤的正常管理,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日常运行。

2、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普遍认为,学校后勤社会改革后其身份将从“公家人”转变为“企业员工”改掉了“铁饭碗”工作属性,职工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抵触情绪较高。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1、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为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管理工作内容和流程不规范,阻碍高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食堂管理和学生寝室管理作为最为主要的内容。在社会化管理模式下,食堂与学生寝室管理主要有相关企业承办,虽然在进行招标时高校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监督。但在实施管理工作内容时,部分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盲目的降低管理成本,不但使所实施管理服务质量降低,还对食堂与学生寝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威胁,严重违背高校的办学要求。

2、由相关企业出资进行的学生寝室的修建,使其掌握着学生寝室管理工作主动权。为了节约管理成本,企业忽视对寝室管理制度的建立,而盲目的进行学生用水用电的管理,导致学生生活质量的降低,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三)高校与后勤产权关系尚未明确

1、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内涵是指以组建后勤服务机构为核心,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为高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后勤服务。而由传统后勤管理模式转化到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后勤管理工作与高校管理工作的分离,以便于后勤服务机构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开展相应的工作。但就实际而言,在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过程中,受到经费与人员的限制,还不能实现后勤管理工作与高校的完全脱离,使得后勤资产管理权仍保留在高校内,高校与后勤的产权关系还尚未明确。

2、部分高校为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发展,而主动割断其运行资金和人员的管理权,但为获得更大的收益,而占有后勤机构的资产。使得后勤经营实体在运行过程中自负盈亏,增加后勤实体的经营压力,且无法定位与高校的关系,影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

1、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学校管理层和职工要顺应改革需求,走出局部看全局,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努力提高高校对后勤社会化管理的认识,高校领导人更要起到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加快促进后勤与高校管理体系的分化和独立,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应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不等、不靠,以小部门进行试点改革,可行后再全面推广。

2、为了保障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要做好高校后勤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完善后勤职工分流政策,保障职工的基本权益,可参照事业单位改革办法,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分别进行身份转变,争取职工员理解,减少改革阻力。

(二)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体制

1、为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发展,高校应充分参考企业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的将后勤管理权力和企业产权人进行分离,保障后勤管理者的独立地位。为完成这一管理目标,高校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利用社会中的优势资源建立高校后勤管理中心。并以企业管理模式为主承担各大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实现集约化和大规模的管理,以降低后勤工作的实施成本。在建立后勤管理实体后,高校可以连锁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后勤中心的管理,完成高校后勤工作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从而更好地实现后勤社会化管理目标。

2、高校要完善后勤社会化管理监督体制。高校所设立的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改革目标,是提升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加快后勤管理工作的运行效率。所以在实施社会化管理工作时,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督作用,成立监督部门⑴、对后勤管理企业进行服务成本核算,通过对服务人员工资、用水、电、暖费用,相关维修材料金额等服务支出进行成本核算,约束后勤服务价格。⑵、针对学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和寝室安全问题。高校食堂所用食材应统一配送,食堂运行中要落实“互联网+明厨亮灶”要求,实现亮证、亮照、亮后厨、亮评估,通过以网管网措施对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可见、可感、可知,筑牢食品安全监管网,保护师生的“舌尖上的安全”。还应定期检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寝室管理及维护情况,确保学生寝室安全。⑶、制定切合实际的服务标准及价格并进行公示;设立线上及线下投诉渠道,安排专人负责处理;采取不定期随机按比例抽取多个班级学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后勤各项服务质量进行监查。主动发挥高校自身作用对社会化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约束,以提升其工作的规范性和质量。

(三)明确后勤工作的产权关系

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例如高校不具备分离后勤实体的基础条件,就可选用独立管理的模式。在支出管理和运行管理方面高校可借鉴企业甲乙方的管理模式,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给予高校行政部门管理权力,对后勤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如高校具备分离后勤实体的条件,就可将后勤工作委托给相关机构进行统一化管理。并依照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在充分尊重双方需求的情况下制定统一的管理体制。本文认为,高校应尽量将日常维修服务、食堂服务、公寓管理等工作的经营权和产权进行分离,并由双方共同管理。由高校提供工作正常运转的资金,后勤机构提供相关服务,高校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这种管理体制不但能够节约更多的管理成本,还能在双方互相监督的情况下保障服务质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实惠。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减轻高校管理工作压力,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后勤服务。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健康稳定发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传彬,马宇晴.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机制障碍及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9):16-18.

[2] 赵静.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2):144-145.

[3] 许锁迪,丁岳明,黄公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催生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建议[J].管理观察,2015(04):142-143+146.

作者简介:杨一斌(1972-07-07)男,汉,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本科学历,社会工作。

(作者单位: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化管理
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的社会化管理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探析
试论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
医院后勤实行社会化动因、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妇产科专科医院消毒供应社会化管理实施及效果分析
如何做好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上海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报告
浅论如何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铁路治安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