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方法

2020-10-20李应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0期
关键词:站位积极性动作

李应聪

“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有如下方法:

一、“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激励方法

“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要有激励机制,要通过对参与训练的学生以激励,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

1.优先激励法。在“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活动中,先到训练场的班级,在训练结束时可以优先离开训练场地;在训练的结束集合中,先集合好的班级优先下课。以此,激励学生尽快到达训练场地和激励学生尽快集合好训练队伍。

2.缩短时间激励法。如果能按时完成“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任务,就不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进行训练,如果周一至周五上午的训练,学生已经完成周的训练任务。那么,周五下午不进行训练,从而解决学生周五下午下课后要回家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

3.全员参与优选激励法。实行全员参与,对学生而言,不管学生跳“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如何,均要参加训练。对于跳得好的留在队伍的中间排,跳得不好的集中在侧边的1-3排。如果侧边的学生经过认真地学习训练后,动作变好了,就流动到队伍的中间,如果中间的学生不认真学习训练,动作不好了,则流动到侧边,如此进行流动管理,以此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

4.表演激励法。挑选“中小学生排舞”训练中跳的好的学生到训练队伍的前面或教师示范高台上表演,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动作;同时,把动作优秀的排在每排的前面,充分发挥榜样的表演带头作用和示范激励作用。

5.全员展示激励法。参加“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学生均要以横排为单位到训练队伍的前面或教师示范高台展示动作,以此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和训练。

6.评优激励法。根据学生参加“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表现和掌握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情况,评选出优秀的训练学生,并发给奖状,以此激励学生创先争优,积极训练。

7.比赛激励法。开展“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评比活动,给优胜者发奖金和奖状,以此充分调动班主任和学生积极参加训练的积极性。

8.挂钩激励法。各班“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情况、比赛结果等列入班主任、体育课任等挂钩教师的量化评比打分项目,以此调动班主任、体育科任组织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9.检查激励法。邀请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到“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场地检查指导工作,以此调动年级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和参加训练的教职工和学生的训练的积极性。

10.照相录像激励法。对“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过程进行照相和录像,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学好动作。

二、“千人中学生排舞”训练的训练方法

选择合适的“千人中小学生排舞”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训练效果。

1.动作到位训练法。训练学生的“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要在每一個节拍上到位,教师在训练时要先通过口令进行“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到位的训练,然后进行音乐指挥的“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到位的训练。进行口令来训练学生的动作到位时,口令要短促一点,要求学生的动作要尽快到位,到位以后稍停顿一下,有利于“中小学生排舞”动作的整齐划一。进行音乐来训练学生的动作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跳“中小学生排舞”,边跳边提示动作,有利于学生的“中小学生排舞”动作的到位和整齐。

2.动作整齐训练法。“千人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的方向、路线、角度、幅度等要整齐一致,行进间的每一步,每一个节拍都要停下来调整对齐。训练时要先统一学生的动作,后通过画步幅的标志线或路线的参照物训练学生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在训练学生的动作角度时可以让学生固定动作后,派出每排的优秀学生去调整对齐的方式进行训练。

3.鼓励欣赏训练法。教师在“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中要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出发,通过发至内心的赞赏,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训练,积极参加训练。在训练时切忌批评学生、打击学生。

4.教师激情训练法。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训练热情,让自己充满激情地参与“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的全过程,以此吸引、带动、感染学生把精力放在训练中,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5.学生微笑参训法。“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微笑参加训练,轻松参加训练。学生通过微笑,调整自己的情绪,让学生自己的心情轻松愉快,有利于“千人中小学生排舞”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微笑训练法要求教师首先要微笑参与训练。

6.基本动作训练法。在“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中,经常出现的手、脚、顶髋等基本动作要集中训练,这样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效率。“中小学生排舞”的基本动作有:手的五指打开,手臂的抬平举直保持一定的张力,脚的绷直,腿脚的伸直并保持一定的张力,等等。

7.节拍分解训练法。“千人中小学生排舞”的训练要按照节拍进行动作的分解,按节拍进行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的同时,掌握“中小学生排舞”的音乐节拍,有利于学生能从口令指挥下的训练顺利过渡到音乐指挥下的训练。

8.打点训练法。“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要打好学生训练的站位点,要让学生站到点上进行训练。“千人中小学生排舞”的学生训练场要根据参训学生的人数打好站位点,点与点之间的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均为1.75米-2米,如果场地足够大用2米的间距,这样比较好打一点,如果场地有限间距也要1.75米以上。所打的点要横、纵、斜对齐,每纵排的点数要一样。学生站位时要站满第一纵排后站第二纵排,以此类推,保证每一纵排除最后一排以外其余各排的人数相等。学生站位时要按班的次序站位,矮的在前高的在后,女的在前男的在后,同一个班的同学要在附近排站立,这样站位,一方面不会挡了后面学生的视线,另一方面,方便班主任管理和教练员检查评比。打点训练法要求学生在参加“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时,站点要把点控制在两个脚弓之间,一段“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完成后要回到原位时,要在站点上。这样训练,有利于“千人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的整齐划一,有利于行进间的“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的对齐。

9.张弛结合法。“千人中小学生排舞”训练要有张有弛,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要安排学生进行休息。张,要让学生掌握“中小学生排舞”的一段动作;驰,要安排在学生掌握了一段“中小学生排舞”的动作以后。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中小学生排舞”动作的条件发射和动力定型,有利于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训练之中,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生足球排舞在中学体育中的应用”(批准号:2018YQJK190)子课题“中小学生排舞的创作与应用”(课题编号:2018TZ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站位积极性动作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提高政治站位的重要性
下一个动作
站位
爱的站位
画动作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