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措施分析

2020-10-20王景新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PPP项目管理措施

王景新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迅猛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了新的方向,面临着新的机遇及挑战。PPP项目模式则是当今我国项目建设的主流模式。PPP项目是政府与资本合作的模式,所以造价管理更要从多方利益、多个环节去思考,掌握造价管理的措施,保证造价管理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才能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关键词 PPP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造价管理对于各方的利益都有着重要影响,做好这项工作,能够让施工的收益更加理想,规避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造价风险。而PPP项目模式作为政府方与资本方合作的模式,造价责任更加复杂,所以更应针对PPP模式的特点去思考造价管理的策略。要将造价管理落实到施工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这是当前的必要任务。

1PPP项目融资相关概念

PPP项目融资方式,主要是基于贷款的融资方式。融资作为一项最基本的金融活动,目标是为了支持大型项目的建设。在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施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保证施工顺利完成,更要首先做好融资规划。在前期的项目融资阶段,融资方为了避免后续出现资金以及名誉纠纷,首先要根据施工规划去确认还款期限,这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此外因项目的融资方式是多样性的,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项目建设需求去针对性选择,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BOT模式的融资是最为常用且最受关注的融资模式。但是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行业市场的不断完善。而PPP模式的产生与发展。依靠政府方与资本方的合作,一方面能够体现出政府管控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出资本方融资渠道的多样性。PPP模式弥补了BOT模式的诸多不足,对于项目建设的质量及效率提升都十分有利,有着很大的优势[1]。

2PPP融资项目的造价管理应对措施

2.1 全过程造价管理

针对PPP模式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当中,每个环节都有很多或大或小的隐患存在,而PPP模式则有利于排除这些隐患,PPP模式划分为诸多小的阶段,可以通过C=Cl+C2+C3+C4+C5这个公式去体现。在公式当中,C1所指的是在工程设计初期的造价。设计阶段的造价为C2。C3是设计施工图纸出图过程中的造价,而C4则是指招投标过程中的造价。C5则指的是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造价。虽然在PPP模式下,造价管理模块会划分得更加精细,但是如果要保证造价控制的精细度,必须要保证每个的小模块都有足够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要避免资金断流的问题出现,否则会导致造价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进而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导致工程无法顺利竣工。要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充足。除此之外,在模块化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信息的整理。在施工前期,选择承包商的阶段,必须要做好招投标工作,将造价控制目标与招投标工作的目标以及施工质量要求结合起来,选择资质符合专业要求的单位达成合作,才能降低成本风险出现的概率。因为给出异常低价的投标单位,后续很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去增加额外的造价款项,导致成本支出异常。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际开展造价控制工作时,政府方面以及企业管理方面要同时介入,保证造价管理的透明度、公正性。要掌握造价动态,特别是对于现场签证,必须要做好管理,这是造价变动很大的环节。而在工程竣工阶段,要将各个模块的信息整合起来,完成最终的验收。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及实际的施工需求去完成审核工作,将审核工作渗透施工的全过程,每个环节、每道工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造价风险产生的概率。在工程建设中,落实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PPP项目有着多方面特点,需要在结算、施工、采购、设计、决策多个环节融入造价管理。比如,在具体设计工作和详细勘测中,引入限额设计,可以签订《限额设计合同》,在其中引入消耗指标、投资限额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善合同的内容。利用科学设计方式节约资金,可以结合节约资金的数额奖励设计单位和人员,提升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为设计变更提升投入。在工程施工中,加强对于设备、材料和人工的控制,提前统筹做好结算准备,完工的分项工程及时办理预结算,结合有效资料进行验收。通过PPP项目的多个方面融入管理措施,可以发挥PPP项目的优势,利用多方面激励和优化措施完善设计[2]。

2.2 造價管理要素

造价管理是贯穿施工全过程的复杂工作,随着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施工成本的管控要求也更高,就当前的PPP模式应用情况来看,如果在PPP模式下,只是单纯依照政府出台的规章制度及其他相关文件去开展造价管理工作,难免会因专业壁垒而导致工作效果受到影响。因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并不在于工程建设,而是在于社会建设的决策、指挥及监管。所以要真正确保造价管理工作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要结合工程领域专业机构的意见去修正管理规章,因为对于实际施工的管理重点,专业机构的相关人员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正是PPP模式的优势所在,不但能够体现出政府的约束力,避免管理工作受到私人企业人治思想的影响,失去公正性。同时也能够结合企业的专业理论,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管控方案,弥补政府方面在专业理论以及经验上的不足。这些都是影响造价控制过程与结果的因素,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提起重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避免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必须要掌握以下几点工作重点。其一是要针对造价管控做好沟通,保证业务沟通的通畅度,保证政企双方都参与平台的管理以及信息的收集,确保信息的上传下达更加迅速且精准,才能够真正做好造价管理。其二是要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要引入专业化的、具备政企合一特征的管理平台,确保信息对称和造价控制相关事宜的商讨。其三是要采取动态化的管理手段,要实时观察施工状态以及市场趋势,这样才能更加灵活控制造价。

2.3 造价管理面临的风险

PPP模式下,项目造价的管控过程是更为复杂的,因为PPP模式下,对于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的造价管理目标进行了更加细化的分解,每个环节都涉及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造价管理自然难度更高。对于这些影响造价的因素,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其一是技术因素。施工技术水平上的不足,不仅会导致施工难度提升,同时也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诸多隐患。在PPP模式下,管理结构进一步细化,所以更要重视技术水平的提升,注重对于技术工艺方案的完善。要保证技术方案符合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方便政府单位的相关人员审核设计方案,应当利用BIM技术建立起动态化的、直观的设计模型,这样会方便政府与企业双方人员共同针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并且选出最优技术方案。其二是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成本的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施工现场的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等等以及气候灾害,这些都是可能引发额外成本支出的因素,需要通过详细的勘查去对这些信息进行确认,才能尽可能规避风险影响,最大程度止损。其三是项目施工进度的问题,项目施工进度直接影响成本,工期过长,便必然会产生更多的成本支出,包括人员薪资、设备租赁费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做好工期控制,不能单纯要求施工速度,因为如果单纯追求速度,导致施工人员的施工态度过于急进,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以及其他问题,进而导致停工、返工等问题出现,反而需要支出更多成本。所以只有做好资源的配置,保证施工相关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提升,并且要保证监管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施工的各个环节在事先预估的工期内完成,避免不必要的造价支出[3]。

3结束语

在PPP项目模式下,政府与企业同时介入工程的规划、建设与后续审核,不但能够体现出监管的权威性,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技术上的专业性,可见这一模式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以上基于PPP模式对于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展开了论述,总结了相关概念以及控制措施,对于这一主题的探讨有利于掌握未来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创新,故希望得到业界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京芳.PPP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管理[J].投资与创业,2017(9):

142-144.

[2] 郑为红.浅谈PPP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J].经济师,2019(10):

289-290.

[3] 卓葵.探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重点问题和对策[J].工程造价管理,2019(4):40-45.

猜你喜欢

全过程造价管理PPP项目管理措施
基于风险分摊的PPP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构建
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计算与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金投资PPP项目的创新性研究
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浅谈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浅谈配网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