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演进

2020-10-20文佳星

时代人物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概念

文佳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内涵

概念的演进过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萌芽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观点。1956年后,在文艺科技等领域纷纷出现了“中国特色”这一概念。《人民日报》中《地方色彩》《和时代一同前进的美术创作》等文章相继提到了“中国特色”,全面、动态地将“中国特色”概念运用到国家生产发展、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主要强调的是艺术、体育、科学技术、工商业等领域的“中国特色”,还未深入到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领域,还未涉及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还未解决国家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初步形成

自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提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在这里,第一次提到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突破了以往“中国特色”概念所涉及的艺术、科学领域。

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突破经济领域,开始在国家、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突显出来。1981年,邓小平在会见唐纳德·里甘时说:“搞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新提法就是建立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突显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主导意识形态,更加全面、深入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概念的不断与时俱进,又推动着一个更加全面、准确、完整而又涵盖一切的提法来表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在总结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深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现实发展种种要求的条件下,邓小平在十二大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报告继续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变化,不仅使这一提法更加简洁、明了,而且也将动宾结构变为了主谓结构,把概念的重心放在了“社会主义”上,更加突显了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此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被多次提到。

邓小平无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2年,在十四大上,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前放上了邓小平的名字,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將其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且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在十五大上,党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不仅在概念上达成了凝练化的效果,在其影响上也更加突显了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成熟

我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实现了由原本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创新到理论形态的突破,推动着十六大将“有”字删去,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更加全面、完整的概念。由高度强调“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来修饰“社会主义”,转变为增强“中国特色”的意蕴,强调一种独立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即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十七大较为完整地表述其内涵也就顺理成章了。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涵盖“道路”和“理论体系”在内的二位一体的概念。

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之中,使概念由二位一体,转变为“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十八大继续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三位一体的概念,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最新发展

为了顺应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中共十九大将十八大提出的三位一体转变为了涵盖“道路”“制度”“理论体系”和“文化”的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也成为包括“道路”“制度”“理论体系”和“文化”四方面内容的伟大旗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演变的巨大突破和历史性跨越,不仅对应了四个自信的四位一体结构,而且也不断适应着日新月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概念演变的历史经验

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借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时期的历史经验,又不断吸取着自身概念总结升华、内涵拓展的历史经验,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由“中国式的现代化”到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变。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被有机地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体框架之中。从实践逻辑来看,为了不断适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剧烈变化着的实际,为了不断顺应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断实现新时代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不断自我革新、自我超越,不断适应着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之中,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又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提供了历史经验教训,是概念发展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则提出了实践发展的迫切要求,规定着概念历史演变的总体方向。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发展则是盲目的;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其概念的涵义、内容则是不完整的;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其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则是背离了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升华与革新,就必须在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共党人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艰苦奋斗、英勇斗争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我们党在不断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新胜利过程中所探索到的客观规律。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演进必须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也正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发展,经历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大的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实现了概念的不断与时俱进。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高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无论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十九大最新提出的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都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可以看到,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内涵的自我革新、外延的丰富发展,就必须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也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推动概念在更高层次发展境界的基础上突破自身的发展限度,实现一次又一次的伟大飞跃。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也会随着概念的自我革新、自我超越而不断向前发展,适应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的現实需要,适应国家发展壮大、民族自强不息的客观要求,适应全球发展潮流和世界前进方向的大势所需。

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要坚持不懈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概念的历史演进与实践需求相适应,实现古为今用与推陈出新相统一,首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概念涵义、内容的任何发展变化既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党的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既要吸收借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曲折历史进程中我国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深刻历史经验教训,又要从实践出发,反思概念发展的不足,继承保留概念的合理内核,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不断发展创新。另外,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只有具备世界眼光,将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之中,将中国国情融入时代特征之中,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变发展更加适应新时代的新中国,适应我国在改革开放攻坚期的需求,并在适应时代要求和世界发展趋势的过程中通过概念自身的发展,不断实现着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向世界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我国从来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实践要求、时代特色相统一的,既坚持了“中国特色”,又顺应了世界大势,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勇于对外开放。正是这一毫无动摇的坚持,才实现了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才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与时俱进、自我超越。无论是从历史经验教训还是现实实践发展要求来看,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相结合,坚持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496-502.

[2]张旭东.概念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30(3):54.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概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