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八年级数学教学的相关探究

2020-10-20陈建康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5期
关键词:兴趣思维

陈建康

摘 要:数学是八年级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丰富学生数学认知体验的重要过程。目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化教学观念,并将新课改理念不断渗透到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教学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因此,本文笔者以八年级数学为切入点,对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兴趣;思维;认知体验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将课堂教学当成传授知识的过程。并且教师也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这样直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被动,从而导致学习过程呈现出机械化的特征。面对这一现象,教師应从教学本身出发反思教学的低效性,一方面,课堂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完全与新课改理念相悖。另一方面,数学知识呈现出一定的抽象性。由于数学知识其本身的特征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思维障碍。鉴于此,教师应挖掘教学的各个要素,并以此为对象来完善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方法,进而使教学实现有效性。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它能够将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因此,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构建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场所,这样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刻板印象,消除其本身学习的紧张感,还能够给学生多种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一次函数”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笔者首先结合实际生活构建教学情境,并提出:“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cm,在弹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kg、2kg、3kg、4kg时弹簧的长度。”这一情境直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生活化问题的探究中。在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表格后,笔者引导学生寻找“x与y的关系”,进而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一次函数,并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二、设置课堂问题,激活思维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驱动力。如果教师还以一言堂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显然,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主,并从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设置课堂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新知识体系,还能够以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使他们活跃思维来发现新知识的形成,以此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

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笔者首先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指导学生画出三角形、四边形,并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即:由什么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几条对角线?一共可以画几条对角线?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回忆与联想,以此引出了多边形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为了探索新知,紧接着,笔者再次出示问题,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为,那么是不是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于是,以这一问题为研究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并伴随着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教学活动中。此外,当学生初步对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有了认识后,笔者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五边形的内角和”,以此帮助他们发现规律,并使他们总结出n边形内角和的度数。

三、重视操作活动,丰富认知体验

操作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多种认知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不断指导学生展开实际操作活动,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从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其数学认知水平,还能够丰富他们的多种认知体验,进而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具有意义。

以“画轴对称图形”为例,为了使学生经历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笔者首先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出一个图案,并让他们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纸,以此引导他们观察并思考得到了什么。随之,笔者再次引导学生改变折痕的位置再试一次,让学生对操作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并思考。在这样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等结论,以此使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认知体验。此外,为后续“利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等知识的教学作好充分的铺垫。

四、建立评价机制,树立学习自信

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一种积极、合理的评价对学生建立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颇深,教师常常将评价的依据局限于学生的书面成绩上,而忽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与学习过程的表现情况,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需要完善评价机制,并以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式完善评价过程,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能够给学生更多情感冲击,使他们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

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他们展开“已知两个条件画三角形、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结束后,首先由小组进行展示,笔者进行点评,同时,其他小组也能够发表不同的意见,最后,则由小组成员进行反思、总结。而在小组探究的过程,笔者进行巡视,并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完成探究目标。此外,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笔者则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同时,对于不足之处合理地指出来。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使学生发现自我不足、完善自我,还使得他们树立起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战场,也是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得以发展的学习场。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质量一直使是教师所关注并一直研究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建立在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上,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与此同时,为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设置课堂问题,以此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完善评价机制,进而使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杨晓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教育,2016(7):57-57.

[2]郑亚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亚太教育,2016(21):69-69.

猜你喜欢

兴趣思维
思维总动员(三十)
巧设提问,让思维多走一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