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探讨

2020-10-19孙维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干预效果

孙维芳

【摘要】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预防控制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纳入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例,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按随机的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积极治疗,观察组40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有效的防控对策,进一步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5.00%,和对照组的87.50%比较明显更高(P<0.05)。(2)观察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加强防控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所以,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对策;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240-02

小儿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常因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传染的特征,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接触传播;所以,需采取有效预防控制对策。本课题主要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预防和控制对策进行探讨,涉及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一共纳入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0例,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均符合临床有关“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由患儿家属(监护人)在知情的条件下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儿。按随机的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男患儿23例、女患儿17例;年龄为0.5-7岁,年龄均值为(3.4±0.2)岁。对照组40例,男患儿24例、女患儿16例;年龄为0.5-7岁,年龄均值为(3.5±0.1)岁。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价值。

1.2方法

本次两组患儿均需积极治疗,即结合患儿的具体病情,使用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包括:维生素C、康抗病菌药物以及清热解毒中药等;常用的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片、静脉阻塞丙种球蛋白以及银柴冲剂等。观察组患儿则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具体包括:

1.2.1病情控制

一方面,需加强并发症方面的控制。加强患者体温监测,了解患儿精神状态、身体是否不适、是否处于发热状态等;如果患儿的体温>38℃,可采取物理降温法,比如适当除去衣物,使用温水敷贴额头,并控制室内温度,将其控制在22℃为宜;如果患儿出现寒战症状,则可以适当增添衣物,并对患儿饮用适度的温水;如果患儿手足部出现红疹,需使用炉甘石均匀涂抹,并做好患儿臀部的护理,保证臀部清洁、卫生。另一方面,合理控制患儿的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类饮食为主,忌辛辣、带刺激性食物;此外,多安慰、抚摸、鼓励患儿,疏导患儿的心理压力,提高患儿医护干预配合度及依从性。

1.2.2预防干预

一方面,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工作,普及小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危害,提高患儿认知水平,进而使患儿家属做好患儿的防护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学龄儿童、学龄前儿童等场所的防护工作,比如幼儿园、托儿所等,普及小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张贴海报,定期消毒处理,若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处理。此外,在医院儿科科室内部,定期消毒,合理导流,控制患儿探访人次和时间,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1.3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标准:①治愈:经积极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除;②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病情进展;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00%。

(2)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量数据采取(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采取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40例,治愈32例(80.00%)、好转6例(15.00%)、无效2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40例,治愈28例(70.00%)、好转5例(12.50%)、无效7例(17.50%),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x2=8.276,P<0.05)。

2.2两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作为儿科常见疾病,具有传染的特征,在临床中该类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多个位置存在小疱疹等。因小儿手足口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影响角度,所以需树立“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原则。

首先,在预防方面,需加强对患儿重要场所的防控,做好消毒灭菌处理,比如托儿所、幼儿园、医院儿科科室等等;同时,做好儿童家长的健康宣教,提高家长防护意识。其次,在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儿的具体病情和发病部位,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确保患儿病情的缓解、预后效果的改善。在此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预防控制干预,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明显高于仅采取治疗方法的对照组的82.50%高;此外,观察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合研究结果数据可知,预防控制对策的实施具备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加强防控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所以,值得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燕.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73.

[2]刘红岩.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4):30.

[3]陈泽海.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及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28(09):71-72.

猜你喜欢

小儿手足口病干预效果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探讨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分析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