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策略

2020-10-19陈剑妹

家长·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渗透策略

陈剑妹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儿童的学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价值观念的正确形成,以及社会意识的有效培养。而儿童哲学教育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观念,在道德法治中将儿童哲学渗透其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哲学性思维,从多种角度分析观察身边的现象,使道德法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关注哲学,理解哲学。本文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儿童哲学的意义进行阐述,同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儿童哲学;渗透;策略

儿童哲学渗透道德法治课程中,是为了学生能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并从不同角度来认识这个世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儿童哲学最开始是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和他的同事设计制定,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内在规律以及认知能力进行不同的设计,运用那个阶段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故事,或者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哲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对世界进行探索更加了解这个社会以及世界。哲学开始于惊疑,儿童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对世界产生好奇,并产生疑惑发出哲学的疑问,儿童的好奇心对哲学教育的渗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道德法治的教材中充满着人间的情感,也赋予着有趣的哲学道理,将哲学深入地渗透教材中对学生认知方面有很大提高。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儿童哲学教育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与儿童哲学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哲学教育对儿童来讲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儿童形成一种观察、分析、思考、行动的思维准则。并且能够依据儿童的好奇心理引导儿童进行思考,并且与道德与法治的目标一样使儿童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儿童哲学教育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儿童哲学教育在道德方面为儿童提供了新的思考,并引导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素质。儿童哲学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为儿童创造出更好的思维模式和道德素养。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价值

年纪越小的孩子越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并且对这个世界的疑问也越多,儿童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多是连家长都回答不上来的,其实孩子们提出的就是哲学的问题,这是儿童对世界的思考,并提出哲学性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首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是教会学生许多道理的一门课,让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并且其中有许多道德与法律的讲解,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也有着许多哲学小故事,促进学生的思考。第二,儿童哲学教育的渗透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分析能力,拓展了教育的宽度,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第三,将儿童哲学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这种发散性的问题思考能够使学生减少许多压力。这种思考不论对错都是对事物的不同认知,能够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敢于在学习中提出质疑,并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第四,哲学教育的渗入有利于道德与法治更好地进行,学习成果更加有效。

可以看出儿童哲学教育就是以哲学为载体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进行推动,联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增加学习中的趣味性,并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呵护,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智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三、在道德法治課程中渗透儿童哲学的策略

(一)在放松中形成哲学思想

儿童的哲学思想在放松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并且能让学生得到充分思考。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的与班级共成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班级在自己心目中的样子。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班级中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回答,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班级,在自己动手绘画的过程中就会依据自己对班级的情感,以及在班级中有过的事迹进行思考,等到下一次上课时让学生进行讲解,阐述出自己的想法。这就会有哲学的意味,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合理性,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对班级的重要性,自己在班级中应负的责任与义务。

(二)结合实际为学生哲学思考助力

哲学离不开生活,更是在生活中领悟哲学,在道德与法治中就是讲述了许多贴近生活的故事,教师要结合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正确回答。例如,在四年级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中,学习课文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篇讲述的是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环境污染与我们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学生再进行讨论回答:环境污染会使地球母亲生病,小动物会死亡,不再鸟语花香;因为要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在学生的回答中都充满着哲学,并且能让学生思考中得到新的认识,也促进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成功。

(三)师生进行自由对话,促进哲学思想的形成

哲学思维可以通过群体的对话得到锻炼,在群体的对话中学生可以进行快速思考,在对自己的怀疑与不安中寻求答案,最终消除自己的疑惑然后进行假设与回答,紧接着教师的再次回答引发学生又一轮的疑惑与不安。这种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信念变得越来越坚定,并让学生明白对话中所蕴含的道理,对学生的道德方面进行教育。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哲学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哲学深入生活,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

四、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形成更好的道德规范,在反复的疑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将正确的道德观念深入于心,并能够做出合理判断,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进行独立思考,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且能够使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多让学生进行哲学性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哲学深深渗透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感。

参考文献:

[1]黄联治.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J].理论与实践,2019(9).

[2]郁美娟.探究哲学美培养“爱智慧”孩子—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研究儿童哲学的粗浅思考[J].课题研究,2019(33).

(责编 侯芳)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渗透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