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家庭教育重心,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基

2020-10-19杨荣艳

家长·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重心奠基生命教育

杨荣艳

摘要:在幼儿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受自身素质和教育观念功利性的影响,导致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劳动教育缺失、阅读习惯缺乏和社会公德教育薄弱等问题。本文从关注幼儿生命成长,立足幼儿一生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三个问题的原因、价值和途径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和纠正。

关键词:重心;幼儿;奠基;生命教育;家庭教育

孩子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是家庭的核心和未来,承载着父母的希望和关爱。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其成长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家长的愿望,更在于其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中享受生命成长的价值和过程。幼儿期是3~6岁这个年龄时期,是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儿童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但是,当前很多家长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片面追求孩子的智育和特长的培养,导致了家庭教育中一些重要教育内容的缺失,使家庭教育的重心严重偏离了幼儿的全面发展,脱离了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

一、勞动教育的缺失

(一)忽视劳动教育的原因分析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唯成绩论成了衡量孩子优劣的标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聪明、学习好就是优秀和成功的,造成了“重智育、轻劳育”;加之传统的“重脑轻体”的社会偏见,家长觉得只有脑力工作者才是高贵的、体面的,出汗、出力的体力劳动遭到轻视,大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长大后从事与体力劳动相关的工作,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忽视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重脑力,轻体力”;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动手能力较弱,容易造成伤害和事故,在家庭中是受保护和照顾的对象,加之中国典型的隔代教养方式比较普遍,祖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造成了家庭中“重保护,轻自理”,很多家务劳动自然与他们无关。以上种种原因,都造成了幼儿在家庭中劳动教育的缺失。

(二)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价值

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阐明了教育的途径离不开生产劳动,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学前教育,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缺少了劳动教育的教育就是不全面的教育,而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对幼儿来说,劳动是幼儿综合的学习。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在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习得独立生活的技能。

对幼儿来说,自己吃饭、穿衣、喝水、洗手、洗脸、叠被子等都是在不断尝试中学习生存的本领,只有学会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才能够离开大人的照顾,独立面对幼儿园乃至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这是幼儿生存的基础,也是他们获得独立人格的基础,一个事事都不会做的人,事事都需要别人来代替完成的人,他的心理也是不成熟的,具有依赖性的。

2.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对幼儿来说,只要是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和活动都是一种学习,每一项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的习得,离不开手、脚、眼等肢体和五官的配合,离不开肌肉的反复运动,更离不开感知、观察、模仿、思考等心理活动,因此,劳动是一个大脑和肢体的协调发展、反复锻炼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

3.养成感恩和服务他人的品质。

幼儿在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后,可以承担家庭中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洗碗、择菜、擦地板、取报纸、取牛奶、扔垃圾等;在幼儿园可以照顾自然角的动、植物,为小朋友分发餐具、擦桌椅、帮助教师分发午点,大班幼儿还可以参加幼儿园和社区的一些公益劳动。幼儿在劳动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家长和他人劳动的辛苦,学会感恩和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避免自私、懒惰等不良品质的形成,培养初步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从中获得自豪、自信、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让劳动变成一件愉快、有意义的事情。

二、阅读习惯培养的缺乏

阅读作为重要的学习载体,不仅能够给人精神上的滋养,也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幼儿期的阅读,主要以绘本为主,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一个人该具有的各种知识,文学素养和情商,都可以通过阅读不同内容的绘本获得。绘本阅读,不但能帮助孩子认识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还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当下的幼儿阅读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

(一)家庭中读物的适宜性差、数量不足

据2018年儿童与家庭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阅读偏好,提供的阅读书籍大部分和学习智力开发有关,孩子读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读物的适宜性较差;部分家长对幼儿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孩子身上的投资,多注重饮食、服装、玩具等,忽视阅读的重要作用,没有把阅读当作孩子的精神食粮,不能持续为幼儿提供阅读的书籍,幼儿的阅读量太小。

(二)缺少家长陪伴,阅读习惯难养成

对幼儿来说,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离不开家长的陪伴。亲子阅读,能够将习惯养成、品格塑造、自然万物等教育内容蕴含在绘本阅读之中,让孩子在或唯美、或诙谐、或夸张的不同风格的画面与文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可以取代家长直接的说教,做到寓教于图文。不仅如此,亲子阅读,更有助于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建立。调查显示,越是高学历、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越重视阅读的作用,越能够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的孩子也更优秀。相反,阅读教育的缺失在我国的农村家庭中表现得更加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更加严重。

三、公德心教育的薄弱

(一)公德心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公德心的教育内容包括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等。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幼儿的公德心,可以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公德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家长是最好的教师。首先,家长应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做好表率。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如同照相机一样印刻在孩子的心中,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因此,家长在对待父母长辈的态度言行方面是否做到了平和孝顺;在和周围邻里相处方面是否做到了宽容友善;在公共场所的购物、排队时是否做到了文明礼让;在驾驶交通工具时是否做到了遵守规则;外出游玩时是否做到了爱护环境、公物和花草;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做到了热心帮助。这些每天都会发生的日常小事,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好契机。

家长还要善于给孩子“纠错”。古语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幼儿因为年龄小,表明别是非的能力差,常常会有一些错误的言行,如虐待小动物、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摘掉花园里的鲜花、践踏草坪、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面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千万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把孩子的错误行为当成“勇敢”而鼓励孩子,一定要抓住孩子第一次的错误行为及时教育和纠正,避免再次出现。同时,对孩子的正确行为也要及时表扬,强化教育形成习惯。

生命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是帮助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教育,是基于幼儿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良好品质,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应立足于幼儿生命的和谐发展,立足于立德树人,务必把握好方向和重心,摒弃偏见和功利思想,真正树立尊重生命,为国育才的理念,从重视劳 动教育、阅读习惯培养和厚植公 德心出发,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劳动是幼儿综合的学习[J]幼教金刊,2019(2).

[2]方素珍.绘本阅读时代[M].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

(责编 张欣)

猜你喜欢

重心奠基生命教育
悼童老
练就一手好字 奠基幸福人生——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一手硬笔好字”实践研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浅析
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变化及步伐特征研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物理知识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沙赫特:现代心理健康研究的奠基者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