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2020-10-19邓红艳

家长·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对策分析

邓红艳

摘要:初中阶段设立《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可以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为日后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开展教育,实施特色教学,并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误区;对策分析

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便是培养學生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并借此对个人整体的道德素养进行规范。初中阶段,很多学校、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在这种因素的制约下,导致了现阶段教育中对于该科目仍存在着很多误区。关于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具体由哪些误区,以及应当如何给予针对性的措施,下面将逐步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误区分析

(一)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

自从我国进行新议论课程标准改革之后,针对教师对所教授的学科、调动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的思品教师,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深刻,一味地追求课程任务的计划安排,过度遵循应试教育的规则,而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在最后自然难以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对学生的塑造作用。不仅如此,初中的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实际安排中,很多教师因为学校没有将该课程设置为主课,而在备课的过程中应付了事,从而导致课堂显得相对枯燥乏味,部分学生昏昏欲睡。很多教师会轻视学生对法律知识、道德素养的需求,为了所谓的效率而采取机械性的灌输式教育来应付考试,提高学生成绩,不仅成绩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导致学生在日后步入社会后的法律意识越来越淡薄,从而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模式亟须强化

对于新入学的初中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思维、习惯等方面因为不适应而对教师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初中教师的水平与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学生的发展前景。自从我国实行了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便开启了将思政与法治交汇融合的新时期,我国大力推行集中化地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一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维权能力等,而我们想要达到这些目标,则需要我们对学生给予合理科学的指导。但很多教师的实际表现通常是不尽如人意的。现阶段有些学校对初中思品教师在招聘时的把控不合格,尤其是教师个人的法律意识与道德素养都较为欠缺.对法律没有深入的见解与认识。因为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在课堂中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经常会在描述案例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对案例的发生过程进行描述,而关于人物的行为特征、法律责任等方面则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初中生很难在课堂中培养自己的法律素养,对案例的认知也较为欠缺。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理论知识所占的比例较大,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较为枯燥乏味的,缺乏相应的兴趣。『日版教材中的课本案例有些陈『日,缺乏对新时代的普适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不提出最新、生动的案例,学生则很难理解课本中大面积的理论知识。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误区的对策分析

(一)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教学实践缓解,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同学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给予细致入微的关注,然后秉着正确的态度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确保由情人理,让学生内心主动接受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知识,并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带来自身全面的发展。根据我国最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课程标准,教师需要在法律的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公民意识进行激发。出于这个原因,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一系列迫真的案例情境,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以一种生动贴切的形势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进行快速记忆。例如,在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课堂中拨通“12315”维权电话的形势,让学生在课下搜集维权案例,在课堂上拨通电话进行维权,在现实情境下,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作为消费者维权需要掌握什么,应该怎么做,并且学生对此印象会较为深刻。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新兴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采取小组形式进行探究。一节课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掌握学生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有利于日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活跃度,从而最终达到强化初中生法律意识的目的。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法律素养

教师对学生是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的。教师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由这位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但是国家的普法对象,更承担着落实法治教育的职责。所以,新课标制定出关于初中思品教师的要求:完善自身法律素养。教师法律素养的缺失,难以避免地会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应让初中思品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参与各类专业知识、法律意识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这些培训平台中不断发展并完善自身的素养,做到学法、守法、用法、讲法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之上,初中思品教师还要进行配套的自主学习、网络在线学习等多种渠道来提升自身的教师素养,只有这样才可以全方位地保证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保证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保持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全方位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环节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开展了简单解析,日后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跳出误区,积极完善自身素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课堂质量得以有效的提升,才可以最终实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穆树强.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卟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38).

[2]丁瑞.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卟名师在线,2017(1).

(责编 翁春梅)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对策分析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