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创设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

2020-10-19周爱兰

家长·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策略

周爱兰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相连,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然而,部分教师由于对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重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从而影响到了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目前创设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认识上有偏差

部分数学教师由于对生活化数学教学认识有偏差,致使在教学行为上只重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讲解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数学情感、数学思维的培养。另外,在教师有偏差的教学理念下,使部分小学生也对生活化的学习有误解,这些小学生普遍认为考高分就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关系不大,因此,这些学生习惯于数学知识的理论学习,忽视了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设计的“生活化”数学教学内容不合理

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设计中,有些数学教师随意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没有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中,导致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模型不匹配;有些教师虽然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了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但是设计这些问题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完全超出了小学生的能力,小学生无力解决这些问题;还有部分教师设计的生活化的问题非数学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将精力放在解决数学问题上。

(三)教师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法不科学

目前,部分小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手段很单一,还是过去那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口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下,导致数学学习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会感觉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兴趣,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另外,部分小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过程中过度追求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使数学课变成了学生的活动课、游戏课,违反了数学教学的目的。

二、有效创设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既具有抽象性,也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具体的生活问题,以此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一)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在学习时无法自行解决数学问题是经常遇到的事,如果学生长时间处于低效率或无效率的学习环境中,他们会对数学学习产生自卑感、恐惧感,这对他们健康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是不利的。而日益完善的信息技术具有将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的功能,基于此特点,教师可以将带有生活元素的数学教学情境通过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例如,为了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会和理解凑十法的数学计算方法,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一个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在课间动画中出现了两个两个箱子,其中左边的箱子中有8个玩具熊,右边的箱子中有4个玩具熊,然后动画演示出一个小朋友将右边箱子中的2个玩具熊拿出来放到了左边的箱子中,这时我对学生提出问题:“右边箱子中的4个玩具熊分成了几个和几个?”紧接着继续提出问题:“现在左边的箱子中有几个玩具熊,你是如何得到的?”最后我再借助实物投影向学生演示摆小棒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学生在这种多媒体创设的数学教学下,很容易掌握凑十法的数学思维。

(二)在学生的生活故事中融入数学知识

相比原先的数学教材,现如今的教材明显有个特征就是许多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体现了生活化特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模仿教材的特征,也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故事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并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小学生学习“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将数学问题编成有趣的生活小故事:笑笑和欢欢是姊妹,今年他们家种了好多西红柿,到了西红柿成熟的季节,爸爸要求姐妹俩去帮大人摘西红柿,结果笑笑摘了3袋西红柿,已知每袋西红柿有18个,欢欢摘了1框西红柿,已知1框西红柿有39个,问姐妹俩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红柿?谁摘的西红柿多?多多少?学生通过计算这个生活小故事中的数学问题,不仅会掌握“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还锻炼了他们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了他们帮助家长千活、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这不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核心素养吗?

(三)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家庭作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元素,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科学开展,还需要學生在课外通过完成生活化的家庭作业来开展。例如小学生学完加法后,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回家后主动帮父母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并将自己的行程、购买清单、计算过程记录下来;小学生学完乘法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一支铅笔的价格为6角钱,小明为班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买一支铅笔需要花多少钱?还比如,在学生学习完有关统计方面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统计学校内每个班上男、女生的数量等,并要求学生制作成数学统计表。学生通过接触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就可以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不但掌握和深刻理解课本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数学理论联系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时应该根据学情控制好作业难度,防止学生对数学作业有畏难情绪,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是一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工具学科,数学问题在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故事中,并向学生布置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等手段来创设有趣的数学 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霞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

(责编 张欣)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