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龈下超声治疗牙周脓肿效果观察

2020-10-16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300457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牙周袋患牙有效率

天津市泰达医院 (天津 300457)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观察龈下超声治疗牙周脓肿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牙周脓肿治疗的98例患者102颗患牙,根据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患者4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牙周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龈下超声治疗,观察比较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2.8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PD、PLI以及BI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龈下超声治疗牙周脓肿效果更佳显著,更有利于炎症的控制,可进一步保护牙周组织。

牙周脓肿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深牙周袋后的一种主要并发症,临床症状为牙龈发红、水肿以及疼痛,如果不能够彻底治疗将会反复发作,对患者正常生活有较大影响。传统治疗方法是将患牙表面的大块牙石去除掉,然后切开对脓液进行引流,最后冲洗上药并全身使用抗生素。龈下超声刮治是现在临床上去除龈下牙石菌斑的主要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次以本院收治的牙周脓肿患者为对象,研究分析了龈下超声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牙周脓肿治疗的98例患者102颗患牙,根据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患者49例。其中12颗为前牙,剩余均为磨牙,患者主诉牙龈肿胀疼痛无法正常进食,探针患牙龈下结石与深牙周袋,冠状龈红肿,存在波动感,70颗患牙以龈下结石为主,32颗为合并龈上结石。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7例,年龄36~74岁,平均(56.4±3.2)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6例,年龄32~74岁,平均(53.8±3.4)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牙周治疗方法,即对患牙表面的大块牙石进行去除,然后切开脓腔引流。观察组采取龈下超声治疗方法,先进行龈上洁净治疗,然后深入脓腔做彻底根面处理,将牙面上致病的龈下牙石与牙菌斑全部清除。两组患者经过局部处理后,均应用3%的过氧化氢液对牙周袋进行冲洗上药,并口服替硝唑(1.0qd,首剂加倍)3d,口泰(10mL bid含漱)7d,调牙合治疗。持续治疗3d、7d、3个月以及6个月后进行复查。其中,初诊与3个月复诊时需要对患牙牙周袋深度(PPD)、出血指数(BI)以及菌斑指数(PLI)进行测探。测探出血指数时需要轻探入龈沟或袋内,将探针取出后30s观察牙龈出血情况和出血量多少。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即患牙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肿胀消退,咀嚼功能得到明显改善,3~6个月后复诊经X射线片检查显示牙槽骨停止吸收,且明显呈现修复状态。有效即患牙临床症状好转,各项症状减轻,3~6个月后复诊经X射线片检查显示牙槽骨停止吸收;无效即患牙临床体征无任何改善,病变继续发展。另外,对两组患者的患牙复诊时的PPD、BI以及PLI指数进行探测,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2.8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各项医疗指标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PD、PLI以及BI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牙周脓肿即位于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组织中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会造成周围胶原纤维与骨质的破坏,多表现为急性过程,也存在部分为慢性牙周脓肿。临床上表现为牙龈发红、水肿以及疼痛等,不彻底治疗可反复发作。临床上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血常规以及X射线片检查,确定患牙实际情况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牙周脓肿多发生于迂回曲折、累及根分叉的深牙周袋,炎症渗出引流难度较大,并且深牙周袋内的毒力很强的龈下菌斑会使得炎症持续加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传统治疗牙周脓肿的方法,无法清除或彻底去除龈下牙石菌斑,即无法彻底消除袋内壁的炎症根源,导致后期反复发作。并且就临床资料来看,药物治疗牙周脓肿效果十分缓慢,且缓解后同样容易复发。

龈下超声是现在临床上治疗牙周脓肿的主要方法,其是利用依据牙根解剖形态研制的细线器工作头处理,其尖端直径只有0.5mm,其方向形的设计可达多根牙的根面及根分叉区,且外形为圆柱形,这样不仅能够将牙周袋根面壁的牙石菌斑全部清除干净,同时还可以对根面进行抛光,彻底切断造成牙周袋内壁炎症的病源物质。以及还能够从牙周袋内扩通脓腔,细线器喷出水的水流对脓腔进行冲洗,实现脓液的有效引流,对炎症进行控制,达到良好治疗效果。通过龈下超声治疗后,可以对炎症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为牙周组织提供可靠保护,保护患牙不继续受到损伤,同时更利于骨组织的新生,提高新附着的机会,利于患牙的康复,避免炎症反复。

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采用龈下超声方法治疗,相比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更佳,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83%,并且在患者3~6个月复诊时PPD、PLI以及BI临床指标探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龈下超声治疗牙周脓肿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表1.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n(%)]

表2.比较两组各项医疗指标情况(±s)

表2.比较两组各项医疗指标情况(±s)

组别 PPD PLI B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08±1.23 4.88±1.13 8.15±1.56 5.76±1.35 3.45±0.52 1.51±0.50对照组组 7.89±1.46 6.39±1.13 8.06±1.78 7.52±1.89 3.41±0.52 2.03±0.52

猜你喜欢

牙周袋患牙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意向性牙再植在重度牙周炎待拔患牙保留中的应用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很有效率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