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2020-10-16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耳鼻喉科辽宁阜新12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鼻窦炎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耳鼻喉科 (辽宁 阜新 123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6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实验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是96.97%,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是75.76%,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是曲霉菌,主要临床症状有鼻腔异味、鼻塞、头痛、眼眶疼以及涕中带血等。还会出现视力下降和黏脓鼻涕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近年来,我国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治疗,就会使鼻腔的病变侵袭到周围健康的组织,给临床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在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药物治疗和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3例,实验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5~69岁,平均(47.87±3.59)岁,病程0.5~10年,平均(4.78±1.71)年,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6~70岁,平均(48.27±3.61)岁,病程0.6~11年,平均(4.95±1.68)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方式,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伊曲康唑,口服,1次/d,2粒/次;泼尼松,口服,前3天2次/d,40mg/次,病情逐年稳定后,减量至10mg/次。患者连续用药3个星期。

实验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式,用Messerklinger术式进行治疗,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将勾突切开,并将其中的筛泡咬开,根据患者筛窦病变的情况对鼻窦进行开放,对患者上额窦充分扩大,开放直径为1.5cm以上,使用钳夹清除患者鼻窦腔内的病变组织,之后对鼻窦鼻腔进行反复的冲洗,直至脓性分泌物被彻底的清除。将鼻窦黏膜充血水肿以及正常黏膜组织进行保留,并使用2.5%碳酸氢钠进行清洗,之后使用0°、30°及70°镜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3],如果没有发现明显的干枯样物质,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连续3d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的治疗,降低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在手术之后的第4天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鼻腔鼻窦进行反复冲洗。患者出院之后要指导患者定时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痊愈:治疗后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通过鼻内镜检查,鼻窦口开放情况良好,没有出现脓性分泌物,且鼻腔鼻窦内引流通畅;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通过鼻内镜检查,鼻窦口开放情况较好,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且鼻腔鼻窦内引流通畅;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脓性分泌物较多。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选择SPSS20.0进行对比分析,组间的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是75.76%,实验组痊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是96.97%,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常见的致病真菌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暗色孢科菌属、念珠菌以及毛霉菌等,在这5种常见的致病真菌中,曲霉菌的出现频率最高[4]。曲霉菌包括烟色曲霉菌和黑色曲霉菌两种霉菌,曲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不但可以单独曲霉菌感染,也可以2种曲霉菌合并感染。真菌性鼻窦炎包括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其中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是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或者患者免疫力低下而引起的。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和睡眠质量,还会出现鼻塞、血涕和面部不适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哮喘,使患者的记忆力逐渐下降、精神逐渐萎靡不振,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n(%)]

临床上CT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鼻窦内不均匀密度增高,并伴随着不规则的钙化斑点。MRI检查可以观察到病谱窦腔内出现边缘清楚和信号均匀的信号区。最终诊断依据是组织病理学证实病变组织或鼻窦黏膜以及质中有真菌侵犯[5]。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来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通过清除鼻腔鼻窦内的真菌组织和改善鼻窦通气引流的方式,保留正常的黏膜组织。近年来,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方式开始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鼻内镜手术可以在病变组织清除的同时,保障患者的鼻腔鼻窦功能,使鼻腔鼻窦正常引流。通过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能够加强对筛窦的保护。除此之外,鼻内镜手术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病变组织,可以准确判断出鼻腔鼻窦的病变程度,可以对轻度和中度病变的黏膜进行有效的保护,保护鼻腔的正常组织机构,加快了患者鼻腔黏膜的恢复速度。多角度镜还能观察上颌窦隐窝处和额窦内的病变,对上颌窦和额窦病变情况清楚的观察和了解,实现了降低鼻窦永久性引流通道[6]。手术结束后,要对患者做好药物治疗和鼻腔的清理,医护人员要提醒患者多服用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并注意鼻腔卫生,做好盐水清洁。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是96.97%,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的有效率是75.76%,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脓性分泌物,使鼻腔鼻窦的引流通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总而言之,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真菌性鼻窦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