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 我国餐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020-10-15冉杰

中国食品 2020年18期
关键词:餐饮企业防控责任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餐饮企业受到了直接而巨大的冲击,但面对困难,为数众多的餐饮企业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并自发捐款捐物,向社会展示了餐饮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一、餐饮企业在新冠疫情中的社会责任

1.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企业自觉承担的一种对经济、环境与其他主体的责任。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关于餐饮企业行为的原则,主要作用在于调节餐饮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过程中,“社会责任”一词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当中,却常被简单地等同于捐赠、慈善、公益等,尽管二者并不完全等同。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为了保证其有动力、有能力地持续创造社会价值,社会责任的践行需要和企业的发展经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餐饮业正常发展的时期,餐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各有不同,主要包括环境方面、运营方面、员工方面、消费者方面和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面对疫情,餐饮企业要扛起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公益实践完全有机融合,让企业经营直接参与到社会价值创造体系当中,让产品直接赋予公益慈善属性,形成全面化、立体化、带动化的多方共赢局面,从而推动社会整体进步。

2.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元属性。民以食为天,餐饮企业的社会属性要求企业为多方利益相关者承担多元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以及慈善责任等四个方面。在疫情之下,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履行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经济责任。受疫情影响,不少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出现资金链断裂等危急情况,在此背景下,企业不应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应以确保企业存活、满足疫情防控需要为先,进行“开源节流”。可以通过优化进行门店调整,同时发力外卖、社区餐饮等,努力降低门店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2)法律责任。餐饮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为防控疫情而颁布的紧急法律法规,不违规开工复工,不哄抬食品价格,不造谣传谣、谎报疫情,不得扰乱公共秩序。应加强原料采购溯源管理,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禁止非法采购、烹制、销售、食用野生动物,合理利用相关减税降费政策,争取早日顺利复工复产。(3)道德责任。在疫情面前,餐饮企业应为消费者提供一個放心、干净、整洁、安全的就餐环境,积极响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起的“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保障员工的生活需要。需要强调的是,在道德责任的所有表现方面,诚信经营是餐饮企业最主要的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更是重点中的重点,这是所有餐饮企业都应该坚守的一条底线。(4)慈善责任。餐饮企业应在做好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密切关注疫情发展中的社会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受困群体,对一些特殊的群体提供专门的餐饮服务,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餐桌文明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生活,餐饮企业更是一个重要的参与主体,为了积极响应“分餐制”,餐饮企业应与全社会一道培养消费者使用公筷的习惯,并主动拒绝野味。

二、餐饮企业在新冠疫情中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1.保障员工权益。(1)应积极响应国家稳岗稳员的号召,争取做到不减岗、不减员或少减岗、少减员。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期时,一些餐饮企业停业造成部分人员溢出,而商超、外卖等行业人员相对紧张。在此条件下,“共享员工”模式应运而生,并在一些餐饮企业和零售企业先行先试。短期“共享”员工的餐饮企业应对员工的合理待遇和合法权益依法予以保障。(2)做好日常卫生检查和疫情安全教育。餐饮企业应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全力做好员工健康情况摸排建档,全面掌握员工健康状况。同时,应加强防控知识培训,结合职业健康培训教育、警示告知等制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3)鼓励员工参与疫情防控社会公益活动。餐饮企业应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员工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公益活动,通过到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免费消毒、深入社区宣传防疫知识、组建团队捐赠抗疫物资等形式,践行企业的博爱与担当。(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加大对员工的关心关爱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了解受疫情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疏解员工在疫情形势严峻情况下工作的焦虑恐惧情绪,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制止对患病、疑病员工的歧视。

2.服从政府安排。(1)在疫情未有效控制前,餐饮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对抗击疫情的各项指示要求,坚决落实政府部门要求暂停开展一切群体聚餐活动的有关规定,积极引导劝退大型宴会顾客并做好解释工作。(2)在停业期间,应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为一线医务人员、交警、银行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供应爱心餐。(3)接到复工复产通知后,应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并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营业前和正常营业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3.扶助社区群众。(1)可以为社区一线抗疫工作者、困难群众捐赠食品、餐具和图书,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可以向社区群众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并积极推广公筷。(2)围绕门店周边社区,开展便民菜站活动,以成本价提供蔬菜水果等食材。(3)坚持向社会公众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不因疫情减少岗位。

4.善治创新突破。(1)构建疫情防控体系。餐饮企业应建立主要负责人(法人)负总责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2)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内部管理。餐饮行业对现金流依赖较强,疫情下的餐饮企业需要制定资金管理措施,加强对现金流的监控。加大力度开发拓展线上业务,创新盈利模式,通过“安心餐厅”公示防疫卫生信息,增强消费者信心。(3)充分利用外部优惠政策,缓解资金压力。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探索更多融资途径。积极了解当地政府出台的扶持优惠政策,按照程序办理。尽量与业主进行沟通,争取减免租金或延缓缴纳。

三、新冠疫情下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

1.政府推动机制。(1)加强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需要通过完备的立法明确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明确餐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义务,制定餐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2)完善餐饮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体系。政府需要逐步建立健全餐饮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制度体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扶持等相关经济措施来引导餐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建立健全餐饮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监管体制。

2.企业自律机制。(1)不断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餐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与其企业规模和性质相符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疫情危机大背景下,餐饮企业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把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健康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创业目标。(2)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餐饮企业要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管理,建立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企业运营全过程和日常管理,完善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管理要求与行为守则。

3.社会监督机制。(1)构建多元主体社会监督体系。公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踊跃参与到对餐饮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工作中去,通过听证、公益诉讼等途径发挥监督作用,并加强与餐饮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将监督情况反馈给企业,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决策依据。(2)搭建社会责任缺失诉求平台。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等应搭建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诉求平台,积极开展调研,收集社会公众对餐饮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意见和诉求,帮助餐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基金项目:川菜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餐饮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构建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CC15G12);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美学经济视角下休闲农业体验化研究——以遂宁市为例,项目编号:18Z002;四川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四川美食旅游发展研究(SC19EZD022);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地方高校研学旅行课程创新设计与开发——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WLRCS2019-042)。

作者简介:冉杰(1982-),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标准化、旅游企业管理、乡村旅游。

猜你喜欢

餐饮企业防控责任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餐饮业自救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