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港平原冬小麦“前精后简”培肥节水抗逆栽培模式创建与应用

2020-10-15甄文超尹宝重

河北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麦区平原丰产

□文/甄文超 尹宝重

黑龙港平原面积3.4 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8.5%,冬小麦常年播种面积约105 万公顷,占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的45%。同时,黑龙港平原也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人均和亩均拥有水资源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 和1/14。在冬小麦生长期内,平均降水仅为100~120毫米,远不能满足小麦全生育期400~500 毫米的需水量。多年来,黑龙港平原一直依靠地下水灌溉小麦,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如何节约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该区冬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黑龙港平原冬小麦春季灌水已由以前的平均3 次减为2 次,春季灌水量在100 立方米左右。然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黑龙港平原小麦节水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选用节水抗旱品种,创新配套节水栽培技术,进一步减少小麦灌溉用水,成为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通过多年多点联合攻关研究,提出了基于“农艺-农资-农机”融合的冬小麦“前精后简”培肥节水抗逆丰产栽培模式,通过“前精”创造良好地力和水分条件,实现群体充足、个体健壮,塑造春季具备节水潜力的麦田;通过“后简”将春季肥水简化为一次,发挥适度干旱胁迫和复水补偿的有益调控作用,协调产量三要素,最终实现节水丰产高效。

技术模式的构建

前精,即冬前以精培优,通过精细整地、精密播种、精准施肥,实现冬前群体充足、个体健壮,提升麦田节水潜力。

确保足墒播种,墒情不足时进行灌溉。采用深松(深翻)旋耕镇压分层施肥一体化作业机械进行整地,上层施入兼顾腐解玉米秸秆、活化土壤磷钾元素、防控土传病害的多功能土壤添加剂,下层施用缓释氮肥,磷肥下移,增强肥效。

选择在经不同年型考验的节水抗逆丰产小麦品种,适期、适量、适深、适墒播种。一般年份,南部麦区播期在10月9~18 日,中部麦区10 月5~12 日,北部麦区10 月1~8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中南部基本苗20~25万/亩,北部麦区在25~30 万/亩。播前镇压踏实土壤,播后土壤表层形成1~2 厘米干土层时再次镇压,镇压强度为1 延米110~130 千克,减少墒情消耗。冬前进一步镇压、防控冻害。最终实现小麦冬前单株五叶一心,亩茎数80~90 万,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通过3年8地20余个小麦品种试验,采用上述技术冬前小麦个体素质显著增强,单株干物质积累、次生根数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分别平均提高6.2%、5.9%、5.1%和9.2%。

后简,即春季简化提效,春季灌水由2-3 次减为1 次,精确控制灌溉时间和灌水量,构建低水耗、高光效、节水丰产的株群结构。

春季仅进行一次灌溉,灌溉时期在春4-5叶,灌水量为0-60 厘米土体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90%,既保证灌水在根系有效吸收层内,又避免造成无效渗漏。同时,春4-5叶灌水,灌水前期可形成适度干旱胁迫,诱导根系下扎,保证分蘖正常两极分化,对亩穗数和穗粒数的不利影响相对较低;春季一次性灌溉,在小麦生长后期也可形成适度的干旱胁迫,充分调动作物抗旱机能,减少无效蒸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对籽粒灌浆和千粒重的不利影响同样相对较低。采用上述技术,在正常年型下,春季仅进行一次灌溉,产量均可达到500 公斤以上;与春季2 次灌水的高产地块相比,在节约50 立方米的情况下,产量仅下降不到5%(30公斤左右)。

图1 在小麦不同春生叶龄一次性灌水形成的的2米土体含水量动态

技术模式的推广

冬小麦“前精后简”培肥节水丰产抗逆栽培模式于2015 年列入河北省农业厅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立项实施。根据调查统计,2015~2017 年在衡水、邢台、邯郸、沧州和廊坊等5 市的黑龙港地区共推广606.4 万亩,平均亩产523.7 公斤,每亩春季减少1 次灌水,节水50 立方米左右,肥料投入降低10%以上,累计节水4.6 亿立方米、节肥2.4万吨,有效降低了水资源消耗、生产成本和污染环境风险,实现了节水节肥、轻简高效与丰产稳产的协调统一。

猜你喜欢

麦区平原丰产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