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和传承赣东北英雄群体的优秀品格

2020-10-14熊良华

党史文苑 2020年9期
关键词:黄道方志敏根据地

熊良华

继2019年纪念方志敏诞辰120周年,今年又迎来了邵式平、黄道诞辰120周年的纪念。翻看波澜壮阔、腥风血雨的赣东北斗争史,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赣东北英雄群体的光辉形象再次震撼心灵。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动员和组织劳苦大众,白手起家打天下,创建了赣东北(闽浙赣)根据地,在国民党势力相对强大的蒋介石老巢边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红旗席卷4个省50多个县。土地革命为什么能在赣东北这块土地上发生并坚持发展下去,而且有声有色成为六大根据地之一?赣东北土地上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创下如此伟业,固然有许多原因,但同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一批杰出人物形成的英雄群体是分不开的。这个英雄群体具有优秀的品格,充满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劳苦大众衷心的爱戴和拥护,从而能够带领根据地军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他们的优秀品格永远璀璨夺目,值得后人景仰、学习和传承。

志同道合的革命友谊

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为代表的赣东北英雄群体,他们土生土长,相互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是小时的伙伴,或是乡村的近邻,或是同窗的学友。方志敏、邵式平等在弋阳高小同窗共读时,发起成立了“弋阳九区青年社”。邵式平说:“平与志敏幼为生死莫逆之交,共同生活在革命火线斗争中,相知最深,爱最重。”邵式平称自己为方志敏的“革命的臂膀”。在南昌,方志敏、邵式平等加入了袁玉冰、黄道等发起的“江西改造社”;当方志敏领导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反对腐败教育学潮时,黄道、邵式平分别组织发动就读的南昌二中和南昌一中的学生进行声援。黄道、邵式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又是并肩战斗的战友,黄道还是邵式平的入党介绍人。大革命失败后,著名的“窖头会议”参加者基本是方志敏、黄道等先后发展的党员,如方志敏的高小同学黄镇中、邹琦、彭皋等;黄道建立的岑阳学会的成员吴先民、邹秀峰等;方志纯是方志敏的堂弟,也是方志敏引上革命道路的。正是这些志同道合者会后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弋横暴动。“同心掀起工农戟,共志焚烧剥削鞭。”赣东北根据地最早的这些创建者和参加者,从孩提和学生时代就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立志要改变腐朽黑暗的旧中国,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把他们集合在一起。这种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友谊,保证了赣东北英雄群体能紧密团结在一起,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成为赣东北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中坚力量。

共同坚守着崇高信仰

赣东北英雄群体虽然立足赣东北大地,但他们有着鸿鹄之志。他们首先是一群对祖国充满深情的爱国者。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始终把自己的前途、家乡的改变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从身边的黑暗看到了政府的腐败。他们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就坚定地相信“只有苏维埃能够救中国”,相信革命一定能胜利。方志敏在狱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真实写照,也是赣东北英雄群体高尚品格的印证。黄道在1931年的一首诗中写道:“宁为革命死,不愿苟生存。”邵式平在日记中写道:“参加革命不要头,牺牲一切为党谋。”在最艰难的时刻和革命最紧要的关头,赣东北英雄群体始终坚守崇高的革命信仰,没有任何动摇和退缩,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一次次力挽狂澜,战胜危机。就是这个英雄群体,在革命处于最低潮的黑暗时刻,方志敏一呼百应,成功举行“窖头会议”,发动闻名全国的弋横暴动,给赣东北带来了曙光。在弋横暴动遭受严重挫折、革命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刻,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在方胜峰会议上,坚定地站在一起,痛斥“埋枪逃跑主义”,统一了思想认识,制定了行动方案。会后,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坚决落实方胜峰会议决定,使赣东北革命形势开始好转。类似这样转危为安的事例很多,赣东北英雄群体就是凭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书写了赣东北革命的壮丽篇章。

胸怀大局听从党指挥

忠于党,将革命利益摆在第一位,服从组织,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赣东北英雄群体又一个感天动地的优秀品质。方志敏、邵式平、黄道虽然历经艰辛亲手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但他们把赣东北革命看作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把赣东北(闽浙赣)根据地看作是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一部分,自觉服从党中央的统一领导。1933年年初,中央调红十军去中央苏区,在中央代表曾洪易思想不通的情况下,是方志敏强调“我们一切都该听中央指挥,尤其是军事,更要集中与统一”,并亲自下部队做工作,指导完成部队改编,在信江河边和邵式平等挥泪告别,送走了这支亲手缔造的以赣东北子弟为主的红军部队。在面对“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的时候,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也是坚持组织原则,从不居功自傲,不搞地方主义,而是在自己的正确意见没有被接受、反而受到打击的情况下,服从中央,服从组织,顾全革命大局,维护团结和稳定,尽可能减少错误路线带来的损失。1931年7月,中央代表曾洪易到赣东北根据地后,推行“左”倾教条主义,搞小团体,疯狂排挤打击赣东北本地干部。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因为对“左”倾教条主义做法提出反对意见,被排挤出根据地核心领导层,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们忍辱负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委屈藏在心里,不管在什么位置担任什么职务都毫无怨言地主动做好党的工作。方志敏在只担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情况下,潜心做好苏维埃工作,带领大家创造了“一流的工作”;邵式平尽力帮助搞好军事斗争,并一再率师出征,力挽危局;黄道去闽北担任分区区委书记,独当一面,开创了闽北新局面。正是有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一大批对党忠诚的同志,在遵守党的纪律、坚持组织原则的同時,坚持从实际出发,“相机行事”,才使得“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得到一定的遏制,使赣东北根据地在苏维埃政策、土地政策、政府工作等方面没有改变,避免了更大损失。赣东北英雄群体这种襟怀坦白、顾全大局、忠诚于党的优秀品格,可歌可泣,感天动地。

勇于探索创造的群体

赣东北革命及其根据地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典范之一。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赣东北英雄,从少年时就具有大胆探索的创造精神。方志敏、邵式平等在弋阳高小就创建了“弋阳九区青年社”;黄道在南昌参与创建了“江西改造社”,后来又在横峰创建了“岑阳学会”,这些为赣东北革命积蓄了力量。从1925年,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分别在弋阳、横峰等地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进一步为赣东北革命的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创造性工作是赣东北英雄群体的优秀品格之一。他们不是坐等上级指示,而是主动创造性地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在失去与党组织直接联系的情况下,方志敏听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即与邵式平、黄道等主动召开“窖头会议”,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措施,发动声势浩大的弋横暴动,走出了具有赣东北特色的革命道路。在创建赣东北(闽浙赣)根据地的过程中,虽然处于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但是在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下,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法制等各方面都有了不起的创造。在全国“一苏大会”上,方志敏荣获“红旗勋章”;在全国“二苏大会”上,闽浙赣省被授予“苏维埃模范省”荣誉称号。正是有了领导赣东北根据地创建的丰富经验,后来黄道创建闽北根据地,邵式平创建闽赣根据地,又取得了很大成绩。黄道在1938年出版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一书,就包含了在赣东北(闽浙赣)根据地创造的游击斗争经验。赣东北英雄群体勇于探索创造的事迹,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开拓、勇于创造的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对后人是极大的激励。

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为代表的赣东北英雄群体深深地眷恋赣东北这块土地,深深地热爱这里的人民,他们渴望带领这里的劳苦大众,获得翻身解放,过上幸福生活。他们之所以能在这里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和赣东北劳苦大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他们中生根开花。他们深入宣传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心为了群众。赣东北革命之所以能发生,就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提出了符合劳苦大众愿望和利益的目标和任务,并通俗易懂地向广大群众宣传,为群众所接受。1933年,在艰苦繁忙的斗争中,黄道亲自为根据地群众编写了一套4本的《工农读本》,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宣传革命道理和苏维埃,介绍一些生活常识等。黄道还亲自为群众写了《穷人翻身歌》《妇女解放歌》《送郎当红军歌》《十劝郎当红军歌》等。赣东北(闽浙赣)根据地的建设和政策,也是为了广大群众,使根据地群众无论在政治地位、生产生活,还是文化、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方志敏在《在狱致全体同志书》中说:“赣东北群众工作,我认为在全国苏区中不是落后的,而且有许多地方可为模范,可为其他苏区取效的。”“赣东北群众革命的忠诚,对革命领导同志的爱护与在斗争中的刻苦和顽强,都是值得赞美的。”这个英雄群体用全部热诚为着劳苦大众,劳苦大众也用真心爱戴和保护他们。赣东北根据地虽然许多村子被敌人烧了几遍,许多乡亲被敌人杀害,多少人家破人亡,但他们依然坚定跟共产党走。1928年上半年,邵式平在横峰楼底琯山遭遇敌人搜捕,是一位老妈妈把他藏在床里面,自己装成重病,骗走了敌人,用生命保护了邵式平。1939年,陈毅在黄道牺牲后写的纪念文章中,详细记叙了赣东北和闽北人民群众祭奠追悼黄道同志的感人场面,感慨地说:“这些说明黄道同志一个共产党员,他做到了与群众生死关切打成一片,我们认为这个是难于企及,值得学習的。”“与群众生死关切打成一片”,这是赣东北英雄群体最宝贵的品格之一,是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爱戴的秘诀,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黄道方志敏根据地
黄道培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追肥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黄道经纬仪
21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