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缺憾与对策

2020-10-13于继国范冬梅

职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语文教学

于继国 范冬梅

摘 要:当前的中职语文教材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较少,所选内容缺乏系统性;中职语文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其水平参差不齐;对中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评价方式也较单一。本文建议通过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等方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的功能阐释和实践探索”(编号2017464)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积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语文学科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在语文课上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有些问题亟须解决。

首先,现行中职语文教材版本众多、风格多样,所融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在总体比例、难易程度、具体篇目及编排形式等方面很不一致。多数教材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数量偏少,占比较低,系统性较弱。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职语文课本包括四套国规教材(即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以及若干套省市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多是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简称《大纲》)编写,《大纲》只是笼统提出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背诵、默写等训练,让学生多诵读古代诗文中的名篇佳作。但是对于学生应掌握哪些古代诗文并无具体规定,对编写教材时应融入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没有统一要求。这一“先天不足”导致了不同的教材在选文方面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有的教材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稍好一些,内容编排较为系统;有的教材则考虑不周,不仅篇目少,且组合较为散乱,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近几年,个别教材进行了修订(如高教社2019年出版的第四版中职语文教材),而有些教材则未作修订。倪文锦教授曾提出“遴选并确定一定数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为语文教材的必读篇目(我们称之为‘定篇)”。“‘定篇不俯就任何的学生,不管生活处境如何,不管阅读情趣如何,每个学生都应该按同样的要求去学习、掌握。”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考量,中职语文教材应规范统一。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缺乏系统性,也有一些教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采取的教学策略欠妥,其教学技能也有待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及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认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但是也有一些老师的看法片面,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简单敷衍。如有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基础差,对文言文、古诗词难以理解掌握,有的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只是增加一些诗词歌赋的背诵作业,有的以为融入传统文化无非就是补充讲解《弟子规》《千家诗》等传统启蒙知识等。另外,有些教师因自身知识结构及文化修养方面的不足,导致讲授相关传统文化内容时缺乏底气;有些教师有感于优秀传统文化既广博又细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合理地取舍;也有些教师将语文课上成了优秀传统文化概论,一味灌输宣讲等。

再次,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考核评价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方式比较单一,大多采用抄写、翻译、背诵、考试检测等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管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不可或缺,但是也应方式灵活。认真督促、巧妙引导,双管齐下甚至多管齐下,方能奏效。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一、集众智,出精品,尽快推出权威规范的国家统编中职语文教材

教材为课程之本,适度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教材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所本。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曾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希望新课标推出后,有关部门积极遴选国家层面的高水平职教语文专家、学者组成教材编写团队,精心打造中职语文统编教材。教材应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家国情怀特色,注重人文精神熏陶。新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应具有系统性,比例适当,避免畸轻畸重之弊;在文体选择上宜有所突破,除现行教材中的诗词曲、历代散文、诸子散文、政论文外,适当补充文言语体的人物传记、小说、小品文等,如关于古代工匠、古代科技发展、行业技艺等内容的,并增强趣味性;内容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现形式图文并茂,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不仅编写课本,也应编写配套读本,二者有机互补。

二、抓培训,促教研,多措并举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水平

国家层面应建立统一的中职语文教师(或职业院校语文教师)培训平台,依托平台设置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培训项目。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知识,二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学技能。每一方面又可以包含若干个培训模块,比如原典解读、专题讲座、课例研讨、教学微技能等。中职语文教师可按需定制学习菜单,灵活选择项目,自由安排学习时间,通过网络注册、学习、提交作业或课例、交流答疑,完成培训,进行线上考核。培训合格获得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

地区或学校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书报告会、专题讲座、有奖征文、示范课观摩以及立德树人优质课展评等,为中职语文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创设成长发展的路径。通过教学技能竞赛、个人业务比武等激发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学习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还要注意从源头抓起,对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其就读期间及进入行业之初就明确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学习,并加以引导。如顾之川先生所言:“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以及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要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提高新一代教师的国学素养。” 这些真知灼见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职语文教师同样适用。因为在中职语文课堂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落实文化育人目标,关键在语文教师。所以,對于提高师资后备军传统文化素养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三、丰富评价形式,完善考核办法,构建适应中职生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评价体系

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充分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则要结合实际,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能力水平采取灵活的方法。比如评价主体多引入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评分机制采用个人得分加团队得分等。评价手段可不拘一格,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课本剧、联句配对、诗文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有关节日庆典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或者结合信息技术,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线上达标测试、小程序通关晋级、微课赏析等。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准其兴趣点,使考核评价由单一的指挥棒变为多功能的发动机,激励学生爱上传统文化,愿学乐学,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教材编制与民族文化传承[J].语文建设,2015(6).

[2]顾之川.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15(9).

(作者单位:于继国: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范冬梅: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语文教学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