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当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特点、问题与未来的发展

2020-10-13王怡梅

关键词:读者服务图书馆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在人们生活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意义重大。基于此,论文主要对当代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are growing day by day. The library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people's cultural literac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library's reader serv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ideas, hoping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rofessionals.

【關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

【Keywords】library; reader servic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8-0154-02

1 引言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中国的图书馆在各个方面随之发生着改变,如资源配置、人员安排、基础设施等。在此基础上,读者服务应该如何做出调整、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值得图书馆工作人员思考。以下主要围绕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作特点展开分析与探讨[1]。

2 当前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作特点

2.1 印刷版与电子化信息各具特色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从印刷版中摄取知识。由于印刷物在体积、重量上的局限性,更多人会选择在碎片时间阅读电子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收藏重心一直是印刷版的图书馆就要适当考虑电子化信息的馆藏占比,并采取一定的举措,跟上时代的需求。上海图书馆就曾在2002年“读书月”期间开展了诸多活动。当时的主题为“引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其中就融入了电子图书的借阅服务,这项举措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读者对电子图书的借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这些事实都体现出印刷与电子为内容的载体,两者各具特点,没有绝对的地位之分[2]。

2.2 将阵地服务与网络服务放在相同的位置上

在接受传统的阵地服务模式的同时,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都配备属于自己的网页,特别是清华和上海、中山图书馆,均早已开始开展网络咨询工作,网络登记量也在不断增加。现在看来,网络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书籍、读者与员工紧密相连,与传统的阵地服务模式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在今后也能明显地看到其独特的魅力。

2.3 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

服务的时间与空间一直制约着读者的跨越式发展,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目前阶段可以实现为读者24小时服务,并且将服务的范围扩大到全国乃至全世界[3]。

2.4 资源的无限导致服务的无限

由于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传统的介质逐渐被数字信息所取代,网络的通讯技术使得世界各地的图书馆都可以联系到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更棒的体验。一部分藏书不够全面,但懂得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图书馆最近进步突飞猛进,这使得图书馆以往追求馆藏数量与使用面积的观念开始转变,更注重资源的共享。

2.5 越来越强调个性化

在中国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迈进时,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这个群体的读者追求个性化的服务。而科技的发展为读者提供了众多的渠道与途径,在此过程中,读者的自主性就被充分体现出来,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不容忽视。

3 当前图书馆读者服务主要存在的问题

3.1 “读者第一”没有落到实处

多年来,图书馆的理念是“读者第一”,但是在现实中,这一理念往往得不到有效落实。文献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不考虑读者的意见与建议。很少有图书馆真正地将读者的组成、借阅喜好、文化水平等研究与管理落到实处。如何落实“读者第一”的理念,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2 文献采访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图书馆,其文献采访都难以满足读者。特别是一些研究型的资深读者,他们也很难在图书馆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图书馆没有将从事采访的馆员与参考馆员、读者三者相联系。部分图书馆虽然成立了采访委员会,但没有开展相关活动,而且部分专家会凭借自己的喜好发表意见。如果将图书馆遇到的问题比喻成节约成本、减少浪费,那么目前浪费问题的核心就是采访的质量与效率。怎样改善文献采集的质量与效率,以便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图书馆效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3 建筑和服务布局不能为读者带来便捷

很多图书馆在总体考虑建筑的设计以及区域面积时,没有询问读者们的意见,很少能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难免形成读者到达图书馆需要走很长的路,易导致疲劳,降低其阅读效率。以上海某图书馆为例,其读者办证的地方设置在大楼外的一个广场上,虽然有工作人员在协助引导,但是大多数读者还是先进入楼内,询问后再出去办理,这给大多数读者带来了麻烦。发现问题后,此图书馆下定决心将图书馆大门最亮眼的地方用于办证服务的开展。后来再也没有类似情况的发生,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3.4 参考馆员队伍不够完善

部分图书馆虽然制定了参考馆员和学科馆员的制度,但是人數远远不够。以上海图书馆为例,他们最先拥有6名参考馆员,后来又加入了23名馆员。但是对于规模如此浩大的图书馆来说,参考馆员的数量着实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没有形成基本的参考馆员制度,就难以顺利推进参考咨询工作,达不到知识导航的层面。怎样更好地完善参考馆员队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事务。

4 实现读者服务的跨越式发展的策略

在中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努力建成学习型社会、推广终身学习理念的同时,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了文化的多元性。推进资源共享,优化网络技术,这些都有助于图书馆良好的外部环境创建。中国的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增加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延伸带来了机遇。

4.1 将图书馆的服务与体系复合化

如今,每个图书馆的服务布局都是根据文献与阵地服务的设计特点安排的,这不能满足现阶段读者的基本需求,因此重新布局十分重要。从现在的形势来看,融合印刷与电子文献,阵地服务与网络服务是适用于读者的组合方式。读者可以选择携带电脑到图书馆开展学习工作。这样可以为读者带来便利,免去不必要的奔波。

4.2 建立主导为参考咨询的服务体系

参考咨询作为图书馆的核心部分,是相关工作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当今的新型理念是提供给读者知识导航服务,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由参考咨询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决定。要形成这样的体系,在以图书馆职业资格证制度作为基础制度的同时,还要发掘优秀的参考馆员。可以适当设立一些鼓励机制,使其愿意以参考咨询馆员的身份在一线工作,为读者直接提供咨询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要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网络服务中要有所体现。

4.3 明确读者服务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图书馆的管理格言是“服务至上”。但是在现实中,图书馆是否做到了把读者服务放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是否履行了“服务至上”的观念,将文献、技术与人力资源整合到一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此观念,我们应该将较为优秀的管理人员放在阅览与参考咨询的岗位上,并且形成具有鼓励作用的人才管理机制,将最优设备放在一线读者的位置上,合理投入资金,将其放在关键地方,以便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秉承着以读者的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对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一直以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展目标,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无论是对于图书馆的自身发展,还是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懂得利用综合性的管理技巧与工具,为读者营造更为舒适的读书气氛。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尽可能地省去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不断优化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提高读者的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若楠.当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特点、问题与未来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8(02):106.

【2】王博.当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特点、问题与未来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443.

【3】赵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朋辈教育模式应用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5):106-112.

【作者简介】王怡梅(1980-),女,上海人,助理馆员,从事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猜你喜欢

读者服务图书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图书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