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专业“三岗四改五对接”下“田间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20-10-13潘红枫

职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潘红枫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涉农专业学生“不愿学农、学农不爱农、兴农能力不足”的问题,以爱农、亲农、学农、入农、兴农为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三岗”为主线的职业渐进式体验模式,以教学工作“四改”为抓手,通过教学实施“五对接”,开展“田间课堂”的实施途径,形成了农业类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田间课堂”实践式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 ”的新一代茶产业接班人。

关键词:三岗四改五对接 田间课堂 教学模式

许多现有的中职学校农业类专业教学模式存在学习情景与农场场景脱节、学习时间与生产时间脱节、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技术技能与生产实践脱节、职业素养与岗位素养脱节等现象,导致中职涉农专业学生“不愿学农、学农不爱农、兴农能力不足”等问题。

一、“田间课堂”教学的内涵与“三岗四改五对接”实施策略

(一)“田间课堂”的概念

“田间课堂”是采取“走出教室,顺应农情时节、农情场地、农情情景,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开展农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并进行多元考核评价”的教学方法,这种设在田间地头课堂教学活动的模式称为“田间课堂”。“田间课堂”由“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理念迁移而来,在保持其“理实一体”的优势下,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安排教学进度,打破理论课、实践课、生产实习的界限,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解除了涉农专业受农时、周期、场地等限制,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三岗四改五对接”实施策略

1.开展“三岗”为主线的职业渐进式体验模式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包含学生见习、专业生产实训、顶岗实习三大块内容,贯穿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的三年中职生涯。

(1)拜师了解岗位要求。第一学期开展为期五天的见习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到茶企了解专业可能涉及的岗位,了解所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及要求,体验企业文化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安排学生向企业师傅拜师,并规定在周末等节假日,学生可以到岗向师傅学艺,由师傅登记考勤,出勤时间多、表现好的给予奖励。这一举措将学生从周末及假日的无所事事引导到从师学技学艺上来,受到家长们的好评。

(2)学师尝试岗位练习。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是春季,也是茶叶生产与加工的旺季,安排学生2~3个月时间集中参加在茶园及茶企的“田间课堂”生产与加工活动。第三学期时,在第二学期的实践学习基础上,学生对岗位的工作及基本技能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开设的课程将以理论为主,并有4~5周时间参加“田间课堂”,进入田间的种植实践课程。

(3)出师参加顶岗实习。第五、六两学期,学生根据在校、在企业期间的学习和实践,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时,学生基本能胜任各岗位工作,并成为熟练工。

按年级及季节安排的“三岗”为主线的职业渐进式体验模式,从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开始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育,再到为学生精心规划对职业的渐进式培养,逐步形成了以“三岗”为主线的职业渐进式体验模式。

2.教学工作的“四改”

(1)教学组织的改革。按实践任务合理分组。“田间课堂”实践教学中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岗位化、小班化教学。将班级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3~4人,配备1位企业师傅;根据“田间课堂”活动项目内容轮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茶园施肥项目,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施有机肥组、施无机肥组、拨茶叶组。该项目教学开展前,每组学生需明确工作任务:了解有机肥、无机肥的区别与作用,明确施肥量与施肥位置、拨茶叶的作用与方法等。学生们在田间的大课堂里,面对待施肥的茶园,信心满满,在教师和师傅们的示范下,都积极参加施肥体验。通过实践,都能很好表述实践的目标及技能要点。

(2)教学内容的整合。按项目整合实施内容,依农时调整教学顺序。将茶叶种植与加工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在内容选择、时间安排上进行协调统一。根据茶园管理要求,围绕实践目标开展实践内容综合化整合,将茶园病虫草害、茶树栽培、茶叶加工等主干课程中纯理论的内容按项目进行分解任务,将“茶园除草”“标准茶采摘”“茶树修剪”“茶树施肥”“手工制茶”“茶树病虫害防治”等项目按农情时节与项目安排教学任务,并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如在同一时间,将“茶园除草”“茶树施肥”“茶树病虫害防治”3个项目综合为一个项目进行实践,打破以前教学实践项目分割的弊端,实现项目实践按农时管理需要进行。

(3)教学实施的改革。“田间课堂”重构了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以市场调研、职业分析为依据,依据涉农专业教学标准,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精心設计实践教学模块和实习实训项目,合理编制教学计划与实习实训方案,科学划分实习实训阶段。各模块相对独立、自成单元,既可单独进行,又可灵活组合。

课前:列任务清单讲解。针对“田间课堂”到田头后学生分散、不容易集中讲解的特点,为提高课堂质量,下田前要明确本次“田间课堂”工作的任务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下田前讲解:如何开展安全生产、如何备具、如何使用农具、生产工作流程及考核要求。并把知识要点列成任务清单,采用微课形式下发到学生学习群中,让学生先观看,了解操作要求及考核要点。

课中:分组由指导教师按任务布置协同完成。每位指导教师、师傅带3~4名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如:认识农具及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操作标准及要求、操作步骤等,学生在指导师傅的操作示范下,分别开展实操练习,教师及专家(企业师傅)在时刻关注安全的同时,指出操作方法及注意要点。

课后:开展问题探究。课后组织学生就任务单的问题开展分小组合作完成,并分别发言讨论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和注意事项。经过“田间课堂”实践的学生,对于任务单上的任务要求有许多话要说。可建立学习情景卡或目标任务卡,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发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卡填写,提升学员团队合作意识。

(4)教学评价的改革。重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依据学生的学习(工作)过程和结果(成果、作品)进行考核;建立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适应校内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田间课堂”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式。实现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的常态化,也实现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单一主体向多元立体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学生每做完一次单项任务,都计入本任务的考核成绩,并分别按一定比例计入该课程成绩。单项任务学习完成后,向学生列出几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抽查其中的一个项目作为考试题,作为学生该门课的最后成绩计入学生的学籍档案。有了企业(师傅或专家)评价肯定,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实施“五对接”

“田间课堂”教学实施根据学生基础、学习内容、实训要求等开展教学实施“五对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度。

(1)教學情景对接生产场景。将教学情境对接生产情境,把教学活动安排到可供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茶叶种植基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如:学生在种植基地学习了“标准芽采摘”的实践课后,将采摘的茶叶在茶叶加工基地进行手工制茶制作。教学与生产场景对接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传授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课本外的前沿专业知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学习时间对接生产时间。根据茶叶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以及学生职业成长规律,重新构建实习实训体系。在“田间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习实践技能时间与茶叶生长时间对接,需要根据季节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茶树病虫草害防治课程里的“茶园草害与防治”在教材第四章,暑期结束后茶园基地的草疯长,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可将该节内容提前上,上完理论后开展“田间课堂”教学,使学生知道茶园杂草的危害及如何开展非化学防治,学生在学会技能的同时,还具备了保护环境、开展有机茶园管理的意识。

(3)学习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茶叶生产与加工课程是以种植茶叶和加工茶叶的工作需要为出发点来开展教学内容的,它需要培养学生种植茶叶完整的、系统的、职业的从业能力。因此,需要将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让学生围绕一个目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茶叶种植与加工有整体的生产实践印象。学生只有对每一个实践过的生产内容有亲身体会,才能知道每一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如:针对茶园的树龄及生长势态不同、春季的茶园管理与秋季的茶园管理目标不一样等问题,以及采用何种修剪方法,需要学生亲自到田间地头分析不一样的茶树龄区别在什么地方。实践后学生获得的知识比在教室里看图片要印象深刻得多。

(4)技术技能对接生产实践。在开展茶叶生产与加工的“田间课堂”时,为了让种植技术更加直观,每一次开展种植基地课程时,学校都要聘请县农业局的茶叶种植技术人员亲临基地现场。在下地前,专业的技术人员会对学生开展实训技术指导,说清楚注意要点及实训目的;在实操时,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确保学生开展的实训技术技能与生产实践对接。

(5)职业素养对接岗位素养。“田间课堂”的实施,把掌握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职业或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技能及职业素养在实践过程中植入,将专业职业素养与岗位素养对接。实训前编制分模块的训练与考核标准,确定训练内容与要求以及职业素养要求。通过企业师傅言传身教,用爱岗敬业精神感染学生,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中职核心素养。

二、“三岗四改五对接” 田间课堂的实施成果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农字情感得到升华

通过“田间课堂”的学习,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企业师傅指导下,学生们都热情十足地参加每一次田间课堂操作,几乎所有学生在参与了“田间课堂”后,都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劳动过程表述出来,并能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让研究者们感到欣慰的是,无论基础多差的学生,只要上过“田间课堂”,基本能把上了好几次课的理论知识牢牢记住了。学生从“不得不参加”到“我想要参加”;从“马虎对待”到“认真对待”。

(二)教师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理念得到升华

“田间课堂”改变了教师对专业实践课的看法,达成了从“教研组安排”到“主动积极参加”;从“组织好麻烦”到“主动思考如何更有效组织”的认知改变过程,使原来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传统观念转变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让教师对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企业及师傅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职业教育中如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一直是职业教育界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田间课堂”,企业及师傅对参与的学生与教师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敬业精神、学生刻苦努力的好学精神和不畏艰辛的良好品格感动了他们。更为可喜的是这些学生成了企业发展的后备人才,真正完成了学生→学徒→员工的转变,成为“有专业知识、有实践经验”的新型茶农。

三、结束语

通过“三岗四改五对接”田间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该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他们定位准确,自信心被极大加强,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优良职业素质和合格专业技能,深受茶企欢迎。学生对家乡及其文化产生了“乡土情怀”,认识到自身“新型农民”的价值,增强了自我认同感,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全心全意、戒骄戒躁和脚踏实地从事农业生产实践。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田间课堂”在户外开展,面临着需要较多的师资力量来参与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如何进一步优化,将值得今后思考。

参考文献:

[1]乔亚科.种植专业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杨玉富,王冬冬.高等农业教育“一懂两爱”理念的实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3]吕宇栋.基于大职教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2).

(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