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垦数字乡村

2020-10-13郭煦

小康 2020年28期
关键词:电商数字农业

郭煦

种植的苹果丰收了但销路不畅,上网发个信息,第二天就有买家主动联系;家中老人生病了但县里医院治疗不了,远程医疗系统可以让省城甚至北京的专家通过网络指导县里医生进行诊治;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孩子的学习没人管,网上家长学校让外出务工者和孩子、老师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村里治安不好,小偷小摸事件不断,借助治安监控网络,村里的主要道路、学校、广场等实时动态尽在掌握。

类似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难题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一切得益于我国近年来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领域的持续投入。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

近几年,农村网民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既是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结果,同时也为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不仅是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富,更是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生事物面前,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条件,是一大新课题,既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好契机。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迅猛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数字技术将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农村新型发展方式转变。数字技术适应新一代农民的需求,数字化手段将打通现代农民生产、销售农产品的各环节。同时数字乡村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间的发展差距。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众多进展。

今年8月8日,湖北省数字乡村试点村建设项目验收暨整县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湖北首个数字乡村——江陵县颜闸村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成功验收。

“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只需点开‘农资产品,就能找到经过‘认证的优质商家,送货到家。农事需要专家指导、技术服务,只需点开相应链接,就能预约上门服务……”颜闸村村支书鲁永仕说。该村已建立数据库,集纳乡村基础数据、居民户管理数据等,绘制乡村电子地图。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改造,颜闸村已经搭建起了“政务管理高效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农业服务精准化、产品营销网络化、农食产品可溯化、慧农服务便捷化”的大平台。数字化给颜闸村带来许多便利,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

早在两年前,广东省清远市就发布《清远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8—2020年)》,提出按照“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念,基于云服务架构建设“1个平台”“1张图”和若干个数据分析和特色产业应用,实现农业信息共享交换、数据共享和灵活应用,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清远市已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产业和领域开展农业物联网及智能装备应用示范,还将积极探索建立“互联网+特色小镇”“互联网+农业生态小镇”等多种衍生形式,形成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旅融合等业态合力,带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目前,清远市已建成省内覆盖面最广的涉农电商服务体系,正在向着打造“中国农业电商第一市”的目标迈进。

浙江省杭州临安等地早在2017年就入围阿里巴巴全国“农产品电商50强县”,形成了完备的农产品电商产业体系。近年来,临安建立跨境电商产业园1个、众创空间4个、省级电商镇4个、电商专业村19个。全区共有各类电商服务站点425个,实现270个行政村全覆盖,形成了以“互联网+山核桃”为特色的临安电商模式。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提升乡村数据汇集服务能力、推进智能化农业生产经营手段、深化农产品营销数字化应用以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为当地农产品电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去年,青海省启动“互联网+”高原特色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打造出“1+14+N”模式,将新兴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牧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农牧业生产智能化、管理在线化、经营网络化、服务在线化。目前,省级“1+14+N”智慧农牧业框架基本形成。围绕牛羊肉、冷水鱼、设施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全省建设农牧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70个,初步实现对农牧业生产的实时监控。

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印发《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网络扶贫应用为方向,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到2020年,全国12.29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比例要超过98%。

互联网技术让网络扶贫成为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推力。但不可忽视的现状是,网络扶贫工作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宽带覆盖低、电商模式单一、数据利用与素养不足等问题,城乡数字鸿沟现象仍然突出。

政策指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战略纲要》)。《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鄉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围绕战略目标,《战略纲要》详细部署了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等10项重点任务。业内预计,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爆发期,至少数以千亿级别规模的农村信息基建将开启。

在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战略纲要》提出,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

业内估计,仅2018至2020年间,农村互联网建设相关投入就将超过1000亿元,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一旦农村5G建设展开,规模将更为庞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有效推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在农村落地,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将为智慧农业等创造发展平台。

根据《战略纲要》,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方面,将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方面,将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旅游业、智慧产业园区,促进农业农村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

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感知体验、智慧应用、要素集聚、融合创新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辐射和带动乡村创业创新。

基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一直处于爬坡阶段,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很明显。

近日,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和《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要求,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

《通知》指出,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开展数字乡村试点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主攻方向,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如果说传统产业的发展需要考虑区位优势、政策支持的话,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市场机会则为提振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可见,互联网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它也理所应当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聚焦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实质就是不让农村地区在这场“新工业革命”中掉队,并且借助农村自身的巨大市场潜力,在下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取得突破。“借网发展”的优势一旦形成,无疑将有效带动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对政府来说,缩小数字鸿沟不是一个理想,而是当前必须着力开始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有清醒的思考、认识和可行的步骤。除了政府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否认的因素是: 一个人不可能被推着走向信息化,一切还需要主观能动性。

数字乡村将从“盆景”变“风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普及率增速方面,已经出现了“村比城快”“西快东慢”的格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陈建功认为,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提升空间有限,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很多较活跃的年轻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尽管在网民增速上出现了上述的趋势,是否可以认为城乡和省域数字鸿沟正在逐渐填平?陈建功认为,城乡和省域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确实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但不能简单据此判定数字鸿沟正在缩小。

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连接政府、市场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农业在相对困难的自然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充分发挥了信息网作为载体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农村网络发展有着深深挂念和殷切希望,强调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在各地各部门的持续努力下,我国农村互联网建设进度加快。截至2020年一季度,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46.2%,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5.9个百分点,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近年来,数字乡村逐步扩大了在农村社会治理、农村养老、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

伴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认识到,不能简单将数字乡村理解为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更多的是对乡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重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由于物流受阻,不少地区农业生产面临人工不足、农产品陷入“卖难”困局。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信息技术的无人农场进入大众视野,电商成为各地农户破解生鲜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方式。

过去一段时间,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热词。从县长到一线生产工作人员,从代表委员到网络红人,纷纷开启网络直播为各地农产品带货。

“農村电商发展激发了农村创新创业的热情,减少了外出打工人口,促进了农民减贫脱贫和增收致富,使农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比例下降,实现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左香云认为,应当从政策上把电商村确定为数字乡村试点,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强化农村电商发展激励机制,全面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物流、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

数字乡村是未来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乡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业内专家认为,农业现代化将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随着遥感监测、物联网、5G 等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化农业资源监测系统将构建完成,国家宏观监测、预警、服务和宏观决策能力将有大幅度提升。随着土地规模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完善,数字农田、数字果园、数字草场、数字温室、数字畜牧、数字水产系统的实用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由点向面展开,不少地方“盆景”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物联网、5G 和区块链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大数据系统将逐渐建成,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全领域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将基本完成,农产品、农民的信息化信用体系将构建起来。 数字化技术打通数据链、重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数据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将跨越一个新的台阶。

专家表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数字化生产力,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有利于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向农村地区集聚,优化配置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提供新路径。

猜你喜欢

电商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商下乡潮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