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问题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相关问题研究

2020-10-13董洪鹏马健

关键词:设计开发

董洪鹏 马健

【摘  要】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项目问题,实现全过程跟踪解决,论文提出一种企业问题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结合前沿的IT技术框架及灵活的人机交互模式,开发匹配的信息管理系统。本次设计开发的企业问题管理系统,可以发现并能有效解决因沟通不流畅、责任人不明确、过程不透明等原因引起的项目问题,进而综合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enterprise project problems and achieve full-process tracking and resolu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design idea of enterprise problem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bines cutting-edge IT technology framework and flexibl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mode to develop a match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enterprise problem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is time can find and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caused by poor communication, unclear responsible person and opaque process,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关键词】问题管理系统;设计开发;IT技术

【Keywords】problem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8-0110-02

1 引言

在项目型企业环境下,有序高效且善于交互的闭环问题管理模式越来越成为企业内外部的重要关注因素,更是企业能够赢得客户信任并保障后续项目持续产出的核心影响力。基于PDCA的问题闭环管理模式[1],本次研究拟通过对系统使用方各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客户发现的问题(ISSUE)有序提报、合理指派、提出方案、追踪验证、效果评估及问题关闭的研究,结合前沿的IT技术框架及灵活的人机交互模式,开发匹配的信息管理系统[2]。

2系统目标

能够妥善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沟通不通畅、责任人不明确,过程不透明等原因引起的项目问题管理响应不及时,效率低下,提高项目问题管理水平;通过可视化展现方式,及时全面反映项目问题从识别到关闭的全过程状态跟踪,实现过程可追溯;可以实现有序高效且善于交互的闭环问题管理模式,为企业能够赢得客户信任并保障后续项目持续产出的核心影响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3]。

3 系统需求及开发环境

3.1 系统功能需求

通过调查了解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引用问题管理系统尤为必要。假若运用业界现有的商用软件系统,一方面由于需要耗费较大的系统成本,另一方面就是系统无法灵活运用,因此需要定制设计灵活化的企业问题管理系统。在硬件方面,需要满足企业现有网络、计算机的基础应用条件,保证现有网络能够在企业各部门普及运用[4]。在技术方面能够吸取类似系统的基本功能设计理念,与公司需求相结合满足后期的系统开发维护。适用于设计单位众多专业领域对外项目的各个阶段的问题管理(如立项阶段、合同阶段、准备阶段、蓝图阶段、执行阶段、测试阶段、验收阶段、质保阶段、维保阶段等),软件要求能够实现设计院信息工程部所有项目的问题管理,包括甲方问题的反馈、问题的指派、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关闭、问题激活等项目问题的闭环管理操作。

3.2 系统架构及业务流程

3.2.1 系统架构

硬件:本次系统设计架构专用linux服务器,立足企业内部局域网传递信息。

软件:需要安装Java开发工具包JDK1.8以上版本;安全防护系统:MySQL系统与Apache环境支持软件;项目缓存软件:Redis。

本次问题管理系統运用了B/S架构,设计了服务器后台支持,前台浏览器实现系统操作,整个问题管理系统均实施动态化设计,后台使用JAVA设计代码,应用Springboot技术实现,JWT与Security实现用户安全认证,前端使用VUE设计页面,采用流行的前后端分离开发系统,数据层使用MySQL数据库。划分为普通用户操作界面、管理员用户操作两个子系统。能够通过问题管理系统完成表单流转操作,在系统数据库内存入表单数据,结合不同的系统用途设计流转流程最终存入数据库内。从数据库层、逻辑层、应用层、视图层、用户层设计系统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3.2.2 业务流程

本次设计的问题管理表单业务流程,能够实现企业各工作环节由最初发现问题至全部处理问题的全封闭式管理,业务流程如下:一是问题提出人可以运用该系统成功起草问题管理单据,发送给问题所属项目的负责人进行分配;二是问题提出人能够选择修改或撤销相关问题,对责任单位明确后,向责任单位的负责人发送处理表单;三是责任单位的负责人对问题负责人进行核实确认,以企业的业务分工将问题提交至责任人(问题处理人)进行处理;四是问题的责任人对提交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后,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向提出单位发送问题加以审核;五是问题的提出部门在完成问题整改方案的审核确认之后,向实施单位发送方案;六是实施单位成功接收整改方案,对其中的每一项措施进行落实,并完成表单填写最终返回至问题支持单位;七是在问题提出单位成功验收问题整改情况后,出具相应的结论表单完成问题管理全过程。

3.3 系统开发环境

本次系统的开发客户机为Windows10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为Mysql关系数据库系统,运用IntelliJ IDEA系统开发工具。

4 系统功能实现

本次系统设计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分别包括了管理员界面和用户界面两个子系统功能。

在用户界面包含了标题区域、导航区域和主要工作区域,用户可以点击登录链接,在弹出界面中将用户名和密码输入,之后获得用户名及密码,然后与后台数据库列表相连接,查找相应用户名。假若输入错误则会提示重新登录,在登录成功后可以显示用户名、职位和所在部门等信息。

在表单系统中,用户可以登录个人用户表单,包括了待处理表单、当前起草表单和处理后表单。在查询之前需要对所记录的字段用户序号进行检查,假若检查有则检索出,然后拆分相关字段辨别是否处理。可以点击表单链接即可创建新表单,导航栏也可点击所有表单链接,便可在该区域显示全部系统表单详情。

表单检索系统可以满足用户根据关键词检索相关信息,如问题编号等。

在系统维护模块分别设计了用户身份判别代码,如果是系统管理员则可以进入正常操作,如果不是系统管理员则无法看到该菜单。在用户管理界面目前主要包括用户列表、添加新用户、编辑用户、删除用户共计四部分。在表单类别管理中则包括了类别列表,添加的新表单和表单编辑以及修改删除。

5 系统数据库

本次系统设计选择MySQL数据库,作为一款免费且相应速度,能够达到最高100个连结数的软件,MySQL数据库拥有较完整的控制权限,以及全面TCP支持协议,可以实现跨Web存取,但是并不支持存储过程、工作事务及问题触发器[6]。保证数据库能够在企业区域网中正常运行,安装数据库安全防护软件,并设计数据库密码限制用户操作权限,避免非法输入异常数据,以及定期备份数据库。共计设计了14张数据库表,其中分别为:6张系统级别表,包含权限表,日志表等;8张问题管理系统业务表,包含了问题流程表,附件表,消息表等。表中主键以自增方式生成,字符集采用utf8mb4格式存储。

6 结语

总之,通过对问题管理流程的研究,设计开发企业问题管理系统,能够及时运用该系统上传问题表单,包括问题文字描述、佐证图片、音频等,记录表单流传成效提高问题处理效率,有效提升客户交互满意度。并且运用该问题管理系统能够良好应用结构化问题解决策略,通过看板管理轻松实现,并运用安全数据库分析问题统计,实现同类问题的良好预防与管控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奇,李涛,刘世杰,等.勘察设计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水利水电技术,2019(03):56.

【2】唐菁敏,高张宝.基于B/S架构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統的研究与设计[J].信息技术,2019,(003):144-148.

【3】许高杰,刘杜鹂.EPC项目现场文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案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9(4):55.

【4】芶俊轶,张艳玲,罗嘉慧,等.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48-53.

【5】张兵.企业机电设备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013):250.

【6】李庆哲,欧阳瑜燕,石菲菲,等.基于PMBOK/WBS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研究[J].河南科技,2019(23):113.

【作者简介】董洪鹏(1987-),男,辽宁丹东人,工程师,从事信息化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设计开发
鞍山市防雷业务管理平台研究与开发
家庭日常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器的设计开发
小学数学微课程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