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上天入地”的生存学问

2020-10-12章辉

美与时代·下 2020年7期

摘  要:潘立勇教授等的新著《审美与休闲:和谐社会的生活品质与生存境界研究》,从休闲的审美本质切入,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审美休闲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为提升当代国民的生活品质与生存境界提供了有益启思,具有较高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构建“上天入地”之学问的范例。

关键词:审美休闲;生活品质;生存境界

按照美国未来学家雷厄姆·莫利托的预言,人类已经告别了“信息时代”而踏进了“休闲时代”。休闲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与此相适应,美学领域也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休闲美学”迅速成为美学界的新亮点。笔者曾于十年前指出:“如何建立符合中国现状的休闲美学研究体系,处理好休闲美学研究中的借鉴与创新、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等问题,不仅关乎休闲美学的长远发展更是关乎和谐社会的构建,关乎民生福祉。”[1]而潘立勇先生等于去年出版的新著《审美与休闲:和谐社会的生活品质与生存境界研究》(以下简称《审美与休闲》),可谓对此问题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重要启思。

一、学术积累与准备

《审美与休闲》一书在构架、内容上完备周详,在学术观点上新见迭出,但这并非是突如其来的学术井喷,而是有着长期的学术积累与准备的。2004年,世界休闲组织、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等联合发起成立了“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APCL)。该中心是世界休闲组织在亚太地区的权威学术代表机构,它依托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学术人才。作为APCL的主持人之一,潘立勇教授于2005年在《浙江大学学报》发表了《休闲与审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一文,首次提出“审美是休闲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休闲的基本内涵: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2]等重要命题,指明了审美与休闲的内在关联,将“休闲”这一看似形下的概念赋予了深刻内涵。该文很快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引起学界注意,获得很高的下载率和被引量。

随后,潘立勇又陆续撰写了《休闲、审美与当代生活品质》(2006)、《休闲、审美与和谐社会》(2006)、《陈白沙“自然之乐”的休闲境界》(2006)、《生活细节的审美与休闲品味》(2008)、《走向休闲——中国当代美学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向》(2008)、《和谐社会与休闲美学的建构》(2009)、《李渔“闲情偶寄”的休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2011)、《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的现代解读》(2011)、《邵雍的快乐哲学与休闲审美境界》(2012)、《宋代士人的休闲之境》(2013)、《宋代休闲文化的繁荣与美学转向》(2013)、《宋代美学的休闲旨趣与境界》(2013)、《关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研究和休闲美学建构的几点思考》(2014)、《当代中国休闲文化的美学研究和理论建构》(2015)、《休闲美学的理论品格》(2015)、《休闲与美育》(2015)、《休闲审美哲学的儒家话语及其体系》(2016)、《审美与休闲研究的中国话语和理论体系》(2016)、《休闲、审美与文化创意》(2017)、《“微时代”的休闲反思》(2018)、《休闲教育与创意思维》(2019)、《休闲产业的人本要素及其价值实现》(2019)等系列论文,大都在核心刊物发表,逐步引领了国内休闲美学研究潮流。

与此同时,潘立勇设计的课题“审美与休闲:和谐社会的生活品质与生存境界研究”(2007)、“當代中国休闲文化的美学研究与理论建构”(2015)先后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本书即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审美与休闲:和谐社会的生活品质与生存境界研究”的最终成果。2007年,国内第一个休闲学博士点依托APCL的研究队伍在浙江大学哲学系设立,潘立勇教授成为该博士点的首批导师之一。此后,潘教授便有了休闲美学的博士团队,陆庆祥、潘海颖、吴树波、章辉、王煦等博士不断发表相关论文,并成为本书的合作者,以上都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做好了坚实的学术积累与准备。

二、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

《审美与休闲》一书由潘立勇教授主笔,其博士团队参与完成。全书分上下两编,各含7章。上编为“审美、休闲的当下生存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审美、休闲与生存境界”按照中国传统哲学“本体-功夫-境界”的理路,对“休闲”概念进行了形上哲学思辨;第二章“审美、休闲与和谐社会”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审美与休闲意蕴,以及审美、休闲与三个层面之和谐的关系。第三章至第七章,从具体生活方式、生存空间的角度展开。第三章“审美、休闲与消费文化”,着重探究休闲消费如何达到审美生成;第四章“宜游:旅游与审美休闲”,分析旅游与审美、旅游与休闲的关系;第五章“宜乐:文体娱乐与审美休闲”分析文体娱乐的休闲功能、审美属性;第六章“宜心:宗教与审美休闲”的主旨宗教休闲的审美分析与境界诠释;第七章“宜居:城市与审美休闲”阐述休闲城市的审美属性,探讨城市休闲审美的可行之道。

如果说上编侧重于当下现实的思考,那么下编“审美、休闲的传统生存智慧与境界”旨在提供传统的借鉴。第一章至第三章,都着眼于从西方传统美学中寻找理论支撑。第一章“西方关于审美休闲与人性自由的理论”尤其为休闲的自由本质寻找依据,重点回溯了席勒、康德、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赫伊津哈的相关理论;第二章“西方关于审美休闲与心理体验的理论”探寻审美休闲的心理学之维,主要分析了伊壁鸠鲁学派、尼采、马尔库塞、契克森米哈赖的相关理论;第三章“西方关于审美休闲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从社会学角度梳理了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凡勃伦、皮珀、约翰·凯利、布莱特比尔、艾泽欧-阿荷拉、埃廷顿、杰弗瑞·戈比等人的相关理论。第四章至第七章,均为对我国传统文化人物的休闲境界之展示,主要涉及孔子、庄子、陶渊明、白居易、苏轼、邵雍、陈白沙、李渔等历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全书的核心观点是:“休闲、审美与生活品质、生存境界内在相关。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在、自由、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这也正是审美活动最本质的规定性。审美是休闲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要深入把握休闲的本质特点,揭示休闲的内在境界,就必须从审美的境界进行思考;而要让审美活动更深层次地切入人的实际生存,充分显示审美的人本价值和现实价值,也必须从休闲的活动现实地把握。强调休闲具有审美本质的理论意义,是生存境界的审美化;强调审美走向休闲活动的现实价值,是审美境界的生活化和审美体验的产业化。审美与休闲活动在提升当代生活品质,推动和谐创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3]

三、创新性及理论、现实意义

《审美与休闲》一书最大的特点是其创新性。它的创新之处和理论、现实意义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创“审美·休闲·生活(生存)”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之先河。早在2005年的论文中,潘立勇就首先提出了休闲的审美本质、生存境界的审美化和审美境界的生活化等观点。在此基础上,潘立勇在《审美与休闲》一书中尝试构建起了“审美·休闲·生活(生存)”三位一体的丰富理论体系。在当前学界,尽管探究休闲美学的学术成果日渐增多,但能够广泛结合中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旅游学、心理学、宗教学、城市学等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并创立某种完整体系的并不多见。作为国内休闲美学的理论深化,《审美与休闲》一书在这方面显然具有开拓意义。

(二)直接以休闲活动为中介和载体,力图使审美活动真正现实地切入生存实际,体现人本价值。自诞生之日起,美学研究就一味关注于形上思考,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嫌。而“休闲学”作为本世纪新兴的交叉学科,又基本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存在着理论薄弱的问题。受国外存在主义哲学与国内“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浸染,潘教授长期以来探求学术的“上天入地”——何种学问能够既具有深刻的本体论基础,又经世致用,切实深入生活?身为国内美学界的资深学者和休闲学的领军人物,他在审美与休闲的关系中发现了幽径。《审美与休闲》是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回应,它无疑为理论沉思与生活实践日益相隔的学界积弊带来了可喜的新变。

(三)揭示了文化产业的人本基础,透显了“美学经济”的现实前景。由此启思当代国人把握文化产业的内在灵魂,倡导通过智慧的休闲消费,实现美学与产业的内在结合。这对于克服国民普遍性的休闲异化,引领现代经济发展方向(审美经济、体验经济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超越一般应用层面的休闲活动和审美现象,揭示其人本哲学和心理学基础。全书在“接地气”的同时,保持了形上探索的可贵品格。与国内其他林林总总的“休闲美学”研究相比,該书绝不满足于对休闲活动和审美现象的简单描述和分析,而是有志于抢占学术高地,努力探索审美休闲的人本哲学和心理学基础及其内在逻辑构成,使休闲美学研究理论得以高度升华。

(五)深入系统地梳理了中西审美与休闲的生存智慧,并揭示其当代价值。在中西方数千年的文化史上有不少前贤,或以其思想火花,或以其现实生活,为我们留下了审美与休闲方面的生存智慧。尽管以往学界有所挖掘,但不够深入系统。本书对其全面观照,并加以专业性解读,使其当代价值得以完整呈现。

(六)将审美境界与休闲生态作为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园。该书提出审美与休闲是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揭示审美与休闲对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重要作用,倡导以审美介入生态,并将休闲上升到生态,这无疑使人对如何提升和谐社会的生活品质与生存境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结语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审美与休闲》一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上天入地”的学术框架,向我们呈现了审美休闲的深厚社会文化基础和现实生活指向。它既可对休闲文化建设起到引导、校正、提升的作用,亦使美学理论更加深入,并促进它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我们也期待着潘立勇教授即将结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休闲文化的美学研究与理论建构”最终成果的问世。

参考文献:

[1]章辉.中国当代休闲美学研究综述[J].美与时代(上), 2011(8):15-19.

[2]潘立勇.休闲与审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5-11.

[3]潘立勇,等.审美与休闲:和谐社会的生活品质与生存境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282.

作者简介:章辉,博士,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