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黔南布依族民歌《咕噜山歌》语言特点研究

2020-10-12黄麟舒

美与时代·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布依族韵母山歌

摘  要:地方民歌是千百年来各地区劳动人民言传心授留下的音乐艺术瑰宝,反映着各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日常叙事。在演唱地方民歌时,其歌曲背景、音乐风格、语言语调及演唱情感几个方面是唱好地方民歌的关键。若忽略这些方面,千篇一律过度讲究“科学发声方法”,歌曲就很容易由于太过“洋气”从而缺滋少味。要想真正唱好一首地方民歌,了解歌曲背景,掌握该地区语言的特点、作品风格以及演唱情感是必不可少。地方民歌《咕噜山歌》是贵州黔南地区布依族民风民俗的真实反映,演唱时要了解歌曲的背景,把握曲调的风格和歌曲情感,正确理解歌词含义,并结合当地的方言表现出鲜明的地方民歌语言特点。

关键词:咕噜山歌;地方民歌;布依族民歌

一、歌曲背景

每一首地方民歌的形成跟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布依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以贵州居多,贵州的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于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咕噜山歌》就是贵州黔南地区布依族代表性歌曲之一。黔南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处在云贵高原到广西过渡的丘陵斜坡地带,该地区是一个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地区,以布依族、苗族为主,杂居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彼此融合,主要语言为汉语西南官话①、布依语和苗语。

古代交通闭塞,布依族人民劳作时会在高峰旷野、林间梯田里隔山对唱,以山歌为媒介互递信息、交流情感。布依族歌曲种类较多,并用于不同场合,如大歌、小歌、盘歌、惠水歌调以及十二部对歌等,流行于不同地区。“大歌”一般用于人数较多的公众场合,如民族仪式、婚嫁聚会、迎送宾客以及讲古叙事等,演唱时声音十分洪亮;“小歌”则是私下演唱或小聚时演唱的歌曲,如布依女子单独聚会时演唱“姊妹歌”(用小歌曲调演唱)演唱内容反映其日常生活,同时“小歌”还是布依青年男女“浪哨”②时用来表达情谊爱慕对唱的歌曲,“小歌”演唱时声音较轻柔;“盘歌”是流行于贵州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歌曲;“惠水歌”则为贵州惠水一带的布依歌曲;十二部对歌则是在贵州望莫、罗甸等县的一种情歌。

《咕噜山歌》原名为《久不唱歌忘记歌》,属于布依山歌中的“小歌”。“小歌”结构短小精悍,常见的格式是四句为一首或一段,也有少数歌曲由五句、六句或七句组成。旋律朗朗上口,歌词较为押韵,情绪相对“大歌”较为婉转,以小调式为主,围绕同一个音乐主题,不断进行变化发展,采用同样旋律反复演唱不同歌词。除《咕噜山歌》外,目前流传较为广泛的《好花红》《桂花开放贵客来》等歌曲也都属于布依山歌中的“小歌”。《咕噜山歌》流行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县一带,节奏轻快、活泼,歌词诙谐、有趣,唱词也独具特色,让人一听难忘。《咕噜山歌》源于布依人民的生活,是布依人民经验、智慧的集中体现,该歌曲把当地人的日常活动、俗理经验以演唱的方式进行一一叙述。因其是一首地域性、民族性较强的地方民歌,那么在演唱该歌曲时,对当地方言土语的运用和作品音乐风格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二、《咕噜山歌》的音乐风格

《咕嚕山歌》有别于其他旋律较为舒缓的布依“小歌”,该歌曲无山歌歌头作铺垫,曲调开门见山,以密集的四个十六分音符作为主要音型,四句为一段,同一个音乐主题进行变化重复,同样的旋律共四段,每一段的情绪各有不同。四个段落通过节奏的变化增加歌曲的灵动、俏皮之感,尾声处使用两个持续长音拉长音乐线条,增强音乐对比,使之更加丰富,曲调体现了布依人爽朗、直率的民族性格。

歌曲演唱时,首先应以愉快、欢脱的情绪进行演唱,咬字干净利落,演唱时尤其要注意土语方言和字音字韵的把握,这对于演唱地方民歌尤为重要。其次,在歌曲《咕噜山歌》中遇到“啊是”“尖噜噜”“嘎拉拉子”等无实意的语气助词时,更多地不是去“唱”而应“白”,即“念白”,带有音调和语气的“念白”往往更容易体现该歌曲的民族风格。最后,全曲是由四段歌词不同的相同旋律组成,且每一句都是用同一个音乐主题进行变化重复,所以在演唱每一句歌词时音乐情绪的发展与对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在演唱时搭配具有布依族舞蹈风格的形体动作,会使整首歌曲显得更加完整和丰富,同时也体现布依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三、《咕噜山歌》的方言语调

《咕噜山歌》演唱时用汉语西南官话,其发音与普通话发音有一定的区别,歌词为黔南方言加上“嘎啦啦子”“尖噜噜子”“咕噜噜子”等具有明显方言特征的语气助词组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当我们在演唱该歌曲时,若完全采用普通话进行演唱,会导致演唱太过“洋气”不够“接地气”、不够“地域化”,从而丢失歌曲风格。地域民歌应遵循当地方言的发声习惯以及语调、语气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地域民歌的“原滋原味”。在学习演唱《咕噜山歌》前,我们不能一味地对照汉字歌词,以普通话的发音进行演唱,还需对当地方言的发音习惯和土语词义有所了解,并且明确与普通话发音的异同。

黔南地区拼音中的声母“b”“p”“t”“m”、 平舌音“z”“c”“s”等的发音与普通话发音基本一致,但在包括黔南州在内的贵州方言中“zh”“ch”“sh”“r” 等翘舌音发音的声母,在贵州方言中都是不发翘舌音的。当说话或者演唱时遇到声母是翘舌音的字都会以平舌音的“z”“c”“s”来进行发音,翘舌音“r”则发成“摩擦音r(放平舌头)”来发音。在《咕噜山歌》的演唱中,歌词中出现的所有翘舌音都要发成平舌音。如“是”要唱作“sì”,“唱”应作“càng”,歌词里的“穿针”应发做“cuān zēn”,“这”则唱作“zè”且韵母“e”发与英语音标中[e]相同。

韵母,贵州方言里韵母“o”“i”“u”等单韵母与普通话中的单韵母发音区别不大。但贵州方言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韵母发音有如下几个:

贵州方言中没有韵母“e”的发音,通常在遇到字的韵母为“e”时都发“o”,有些字发成英语音标中的[e]。如《咕噜山歌》里出现的“河”应发成“hó”,在这里应该注意区别于“huó”,无介母“u”的发音在里面。以此类推,词中的“歌”和“哥”等在演唱时都应发作“gō”。

贵州方言“a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中除“ang”“ong”两个与普通话发音一致外,其余两个后鼻韵母发音均发成前鼻韵母的发音,如“qing”为“qin”,“feng”念作“fen”等,那么在《咕噜山歌》歌词中“起青咕噜噜子苔”中的“青”应唱做“青(qīn)”和“情相好”中的“情”都应以前鼻音“qín”来进行演唱。

贵州方言中有些字的韵母发音较特殊,如“药”“钥”两字都发“yó”,“确”和“雀”两字都发“qió”。在《咕噜山歌》中多次出现“阳雀”一词,所以在演唱时也要将歌词中所有的“雀”发成“雀(qió)”,将韵母“e”发成“o”,同时把介母“u”作介母“i”来发音,声调由去声改变为阳平。歌词中“眼泪咕噜噜子落”中的“眼泪”唱为“眼泪(yǎn luèi)”,在“lèi”声母和韵母之间加了一个介母“u”。

韵母“a”在贵州方言里的发音跟普通话中“a”的发音有一点不同,普通话中韵母“a”发音时嘴呈圆形,而贵州话里韵母“a”的发音,嘴则形成一个横着的椭圆,所以该歌曲中出现“啊是”“嘎啦啦子”等由韵母“a”组成的字时,应用横向椭圆的嘴型来发音演唱。

除此之外,为了演唱者能更为直观地理解歌曲演唱内容,除了地方方言的咬字发音规律外,还需要理解歌词中出现的俗语土话,如“赶场”为“赶集、赶圩”的意思;“好久啊是嘎拉拉子不到尖噜噜这方来呀”这句词中“好久”为很长时间的意思,“这方”指的是这一片或是这个地方;“起青苔”意思是长了苔藓;“只望”为“希望、盼望”之意;“连妹”的意思是“拉妹妹的手”。

四、《咕噜山歌》的演唱情感

歌曲《咕噜山歌》不仅旋律动听,歌词也有着十分深刻的寓意。歌曲上半部分中“久不唱歌忘记歌;久不赶场忘记路;久不穿针忘记线;久不钓鱼忘记河”这不仅是在叙述日常规律,也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歌词凸显了布依人民以歌叙事、寓教于歌的特点。歌曲最后一句“画眉阳雀情相好,歌起歌落恩爱多”,不仅说的是鸟儿们成双成对在歌唱,也暗喻着布依青年面对心仪对象表示爱意时方式的含蓄。

演唱要注意叙事部分与抒情部分的情感对比,尤其是尾声处连续的几个连音和长音演唱。演唱时应把歌曲前部分相对含蓄的情感在此处宣泄出来,最后回到节奏轻快、俏皮的歌曲结尾,体现布依族人民吃苦耐劳、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

地方民歌《咕噜山歌》是贵州黔南地区布依族民风民俗的真实反映,演唱时要了解歌曲的背景,把握曲调的风格和歌曲情感,正确理解歌词含义,并结合当地的方言语调和俗语用词,才能较为完整地将这一首地方民歌特点展现出来。

五、结语

中国民歌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各地区、各民族的歌曲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每一首歌都在叙述着民族的故事,描绘着当地人民的生活画卷。《咕噜山歌》是贵州黔南布依人民劳动生活的一个缩影,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布依族人民经验智慧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歌曲《咕噜山歌》的歌曲背景、音乐风格、歌词的方言语调以及歌曲演唱的情感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了贵州黔南地区方言发音规律及俗语词义,并与普通话发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为学习《咕噜山歌》或贵州地方民歌的歌者们提供歌曲演唱方面的参考。

注释:

①西南官話,亦称上江官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种。西南官话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等省市,西南官话下分6个片22个小片,是官话里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区。

②布依语“浪哨”的地点多在场坝一角,山坡一隅,或路旁、田边。 布依青年的“浪哨”,主要是唱歌,借歌传情。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进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这样的歌就叫“浪哨歌”。

作者简介:黄麟舒,硕士,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布依族韵母山歌
单韵母扛声调
苗山歌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浅谈韵母的内部结构分析
山歌好比春江水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国画:唱支山歌
少数民族音乐
沙湾生态园 布依族文化开发初探
布依族小打音乐 斗弹达吟